APP下载

产业联动与物价调控问题研究—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视角

2015-05-08

物流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物价物流业供给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1 引言

在国民经济的行业构成中,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构成了要素流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体经济的发展活力,两业联动通过加速要素流转、平衡供求关系以及左右相关上下游产业而影响局部地区和国家的整体物价水平。

2010年至今,面对我国流通经济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阶段性问题,从搞活流通经济、稳定物价、加快经济战略转型以及优化产业布局的角度考虑,国务院、国家经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及各地方政府将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调控流通环节成本以及稳定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价格作为重要施政议题予以讨论,并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国家层面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 产业联动与物价调控机制

在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中,物价水平是建立在全社会需求与供给动态调整过程中的非稳定变量,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作有利于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因此,探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对物价的影响机制,供给和需求角度不失为良好的切入点,本文的相关研究即着眼于此。

如图1所示,一般均衡示意图显示了产业联动与物价调控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经济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程度不一、方向不一致的互相影响关系,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对物价的影响不能脱离“统一市场”的中间介质。

图1 产业联动与物价调控机制

一方面,在“统一市场”内,市场容量的大小究其根本在于人口规模,有效需求则在合理人口规模的基础上产生,和国民收入、社会生产力、分工水平等因素互为依托。具体到制造业和物流业,则是物流业对于“统一市场”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物流业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区域融合、管理规范化均是形成“统一市场”的基础条件,制造业提供的设施设备和输出的技术能力也可以改善物流业绩效,物流业体系的扩大容纳了更大的制造业产品容量,进而通过促进生产效率而降低全社会物价水平。另一方面,物流业对于制造业产品运输能力和容量的扩大也会在物流市场中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产品的终端消费价格,从而起到间接调控物价的作用。

需要说明是,本文讨论的物价为商品相对价格,即特定商品的价格以另一种商品价格进行表示,生产者的产品产量增加(减少)会造成相对价格的下降(上升),从供求角度看,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物价稳定的基本条件。图1中各逻辑单元指代含义见表1和表2。

表1 图1中各字母含义

表2 图1中各数字含义

3 产业联动与物价变动关系

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处于国民经济第二和第三产业,假设其“效率-效益”曲线分别具有凸性和凹形(如图2左半部分所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联动使二者在最优边界点“X”处契合,此时达成国民经济动态均衡(P0,Y)。由于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协同在最优边界点“X”之外为常态,因此,契合点的变动导致初始动态均衡下的供给(S0)和需求(D0)也发生变动,进而导致国民经济整体物价偏离均衡水平P0而在[P2,P1]区间波动。一般情况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于供给与需求的传导均为正向,即在假定其中一方不变时,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形成的产业联动均倾向于太高物价水平,即P>P0。产业联动的供给与需求理论思想分别如下:

3.1 产业联动增加产品供给

从产业供给角度看待物价问题,其思想来源于制度经济学和当代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体化市场”理论。“一体化市场”在经济学中更加精确的表述是“市场容量”。亚当·斯密认为“发展、效率、分工以及制度安排之间存在依次依托的关系”,即效率的提升可以促进发展、分工的深化有利于精简效率、优秀的制度安排可以合理推进分工的深化;我国当代学者胡培教授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其实质还是供给不足导致的需求疲软,充斥市场的低水平无效供给挤占了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导致有效供求失衡下的物价紊乱,而通过淘汰无效供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3.2 产业联动增进产品需求

英国经济学家与政治理论家穆勒认为,消费的最基本前提是生产,任何人为了获取自己缺少的物品都必须从事生产,从而以自己拥有的商品和他人进行交换,即“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穆勒的这一思想几经演变,由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总结和阐释为著名的“萨伊定律”,该定律的核心内容即为“生产决定消费、供给创造需求”。“萨伊定律”发展至今,在解释经济现象愈发乏力时,又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改造,即供给分为有效供给和无效供给两部分,无效供给是形成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有效供给可以引诱有效需求和创造就业,产业联动则是形成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从而通过形成供给与需求的真实均衡而稳定物价。

图2 产业联动与物价变动关系

4 产业联动与在物价调控中的问题

4.1 产业联动的协调成本高

从本文第三部分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图2可知,制造业与物流业由于存在产业属性差异,二者达成最优契合点“X”并非常态现象,在由两业联动的离散状态向“效率-效益”最优契合点靠拢的过程中,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以业务外包为主,由于受到外包业务形式、契约完备性、环境不确定性、参与者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条件的干扰,产业间协调成本必然放大,这样一方面会对统一市场下的“需求-有效需求”与“供给-有效供给”的数量比例形成干扰,同时这部分放大的产业联动协调成本最终会形成对制造业和物流业成本的单边或双边分摊,最终由终端消费者买单,形成社会物价的非理性上升。

4.2 产业联动的发展均衡度差

所谓的发展均衡度差,主要是基于现阶段制造业相对过剩的整体产品供给与物流业相对有限的服务输出能力而言,在我国经济发展“后黄金十年”的时代,“去库存”是制造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过剩的产品供给一方面与终端市场需求总量形成偏差,另一方面有限的社会物流能力也难以配套赶上巨大的货运需求,从而在局部形成“产品供给过剩-物流服务不足-终端市场需求不足”的供求脱节现象,进而通过微观经济向宏观经济传导,造成物价的反常波动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失效,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非均衡性,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合作协同的非均衡性构成了社会物价摆动的重要诱因。

4.3 产业联动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中,提到“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对物价的影响不能脱离“统一市场”的中间介质”,而“统一市场”的建立依靠对于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我国目前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然不具备为制造业与物流业搭建良好联动“统一市场”的客观条件,因此也形成了现阶段流通环节成本高、商品全成本体系中流通费用比例高的客观问题。从治理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也正是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联动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了高昂的通道费用与最终消费增长缓慢并存的经济难题,并且可以预见的是,在产业联动基础设施条件未发生明显改观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系统性问题形成的物价紊乱依然会主导市场。

4.4 产业联动中存在无效供给

无效供给对于物价的传导和影响应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制造业目前相对过剩的产品供给对于需求端形成了严重的错误信号,物流业无效供给则使得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终端难以建立有效联系;另一方面,制造业与物流业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其无效供给会对宏观经济环境产生不良回馈诉求,即在“局部供给不振-整体供给疲软”的市场错觉下,凯恩斯主义者会试图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加以调控,进而在货币、利率、汇率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社会物价发生不定向偏移,形成“物价高-实体经济发展难-就业数量、质量低下-逆周期经济政策出台-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物价继续走高”的不良循环。

5 产业联动与物价调控对策

产业联动与物价调控对策见表3。

表3 产业联动与物价调控对策

5.1 降低产业联动协调成本

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联动的协调成本,最根本是要在消除外包业务形式、契约不完备性、环境不确定性、参与者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做文章,而互联网经济大潮下的平台型微观企业发展模式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通过建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信息化合作平台,将双方经济和业务往来进行标准化处理,可以在保证产业合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成本,从而从行业向宏观经济整体延伸,以制造业和物流业在整体经济中的较大权重来合理下调物价,在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抑制通货膨胀。

5.2 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均衡

要彻底改观因供求脱节而形成的物价紊乱和物价失控问题,只有从包括制造业、物流业、最终消费者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做文章。首先在生产端要合理控制全社会物资供应总量,使得社会存货水平维持健康水平,这就要求制造业实行高度市场化管理,去除计划经济模式的陈旧思想;其次要在流通环节两端提升双向服务水平,通过加强物流业并购重组,使得物流业获得规模经济优势,将物流单一职能发展为综合服务商、金融中介等多样化职能,以产业创新对供求脱节部分产能进行消化,克服供求失衡导致的物价连续大幅波动问题。

5.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在我国经历的历次CPI高涨背后,流通环节成本高企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渠道成本过高是主要原因,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联动同样不能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从“治标治本”的角度来看,剔除渠道冗余环节、加强物流新技术研发、鼓励流通产业采用PPP模式建设是目前治理流通成本过高比较有效的措施,其中PPP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外部不经济性和相关利益主体“搭便车”成本,并且具有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效果,因此构成目前控制物价和产业联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5.4 增加产业联动有效供给

要增加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联动中的有效业务供给,必须在制造业物流外包和物流业反向发展制造业业务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制造业物流外包可以自动筛选制造业与物流业在专业物流效率与效益方面的比较经济优势,具有过滤无效供给的职能;另一方面物流业将制造业部分职能内含也可以获取供应链优势,从而对来自制造业的物流业务进行调峰或填谷,在反方向上加强有效供给在整体供给中的比例。通过增加产业联动的有效供给,局部物价异常被有限的控制在合理范围,使得其难以向宏观经济延伸,也避免了政府获得错误信号而采取的逆周期经济政策,从而物价上涨或下降的自我循环难以实现,避免在更大程度上放大物价的非正常波动问题。

[1]林海明.因子分析应用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析[J].统计与决策,2012,(8):92-96.

[2]葛道高.过路费对物流成本及物价的微观影响机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34-36.

[3]周波.我国商贸流通业缓解物价上涨的作用机理及实证检验[J].商业时代,2014,(12):55-56.

[4]陈功玉.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6).

[5]刘军.中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还是相对价格调整-基于二元结构变迁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4,(11):34-36.

猜你喜欢

物价物流业供给
物 流 业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2012,物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