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后应急救灾物流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5-08及冲冲

物流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生命线救灾灾区

陈 光,张 林,及冲冲

(1.河北联合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2.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9;3.河北联合大学 轻工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1 引言

在地震发生后,应急救灾物流受到主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其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救灾物流出现断流、缩流以及错向、错位现象,造成灾区救灾物资分布失调、部分灾区物资严重短缺的后果,妨碍灾区社会安定及灾民的避难安全。减少震后应急救灾物流制约因素的影响,保障物流系统的顺畅运行是灾后物流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震后应急救灾物流的作用是在发生后果严重的震害之后的紧急救援阶段(震害发生后一周以内),为受灾民众运送救灾所必需的物资,保障城市的基本功能正常运行,保障用于伤员医治和防疫灭病的药物能得到及时的补给。分析震后应急救灾物流制约因素,研究降低约束因素产生影响的对策,对保障抗震救灾的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2 震害的影响

严重的震害发生后,救灾物资的运输工作会受到多个制约因素的影响,给救灾物资的快速疏散带来严重影响。例如:1976年在唐山发生的7.8级地震中,胜利桥、滦河大桥等关键运输节点的坍塌造成了灾区东西方向救灾物资输送的中断;2008年在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和2011年在盈江发生的5.8级地震都由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形成了运输线路中断的现象;2010年海地地震后,虽然国际社会对其援助了大量救灾物资,但由于管理不当和运输线路不顺畅,造成了霍乱爆发,导致50万人患病,7 000余人死亡,而且产生了社会骚乱;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形成了海啸、火灾、核原料泄漏等次生灾害,救灾过程中也出现了救灾物资运输的中断、错位等现象,导致部分灾区甚至是非灾区物资的短缺。

上述事实表明,确保震后应急救灾物流的顺畅运行,为灾区准确、及时地输送救灾物资是震后救援的重要工作。在震害发生后及时形成合理的救灾物流,减少缩流、断流、错位、错向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对保障受灾民众的生命安全、降低次生灾害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应急救灾物资供求关系

严重的震害会给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东日本地震等地震灾害中,都出现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城市生命线系统损坏严重甚至瘫痪、大量人员伤亡、灾区民众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此时灾区急需大量物资支援,而且需求十分紧迫。

研究资料表明,在震害发生后,救灾物资的供需总量关系会出现三个变化阶段。第一阶段,供小于求。最初几天由于需要进行物资筹备、输送等环节,救灾物资的供给量一般会低于需求量。第二阶段,供大于求。由于救灾物资的持续大量输送,在第一阶段之后的数天内会出现救灾物资供大于求的情况。第三阶段,供需大体平衡。在物流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后,救灾物资的需求将大体平衡。这表明在整个救灾活动的进行过程中,紧急救援阶段(第一阶段)的物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是最大的,减少该阶段的物流制约因素影响,保证救灾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可大幅提升救灾工作的速度和效果。

4 制约应急救灾物流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在我国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和东日本地震等多个后果严重的震灾发生后,对应急救灾物资物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公路物流系统[1,3-5]。公路物流系统的制约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如图1所示。图中介绍了震害带来的直接后果、产生的灾情以及应急物流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救灾物流制约因素产生的原因、研究降低制约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行准备。

图1 救灾物资物流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

(1)救灾物资存储设施损坏。震害容易导致救灾物资存储设施中的库房倒塌、货架受损、装卸机械无法正常工作等。另外由于浸泡、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救灾物资也极易受到损失而无法使用。典型的案例是在东日本地震发生后,海啸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救灾物资仓库被砸毁,装卸设备受到浸泡而无法使用,各种物资被烧失或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导致灾区的救灾物资匮乏,必须修改救灾物资的供应策略和规划,改变已经设计好的应急救灾物流系统。

(2)关键的能源供应节点损害。在震害发生后,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关键的能源供应节点必须停产、检修,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这会导致应急救灾物资输送线路上的能源供给不足,甚至造成整个线路的瘫痪,不能按照灾前的规划进行燃料调拨。一方面灾后会产生大量的救灾物资输送任务,另一方面由于燃料补给不足导致油少、车少,无法满足运输的要求,使燃料与救灾物资之间产生尖锐的供需矛盾。

(3)救灾组织和实施人员伤亡。震灾发生后,由于通讯中断、交通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人员伤亡等原因,会导致应急救灾组织和实施人员以及物流系统的业务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参与救灾任务,使应急物流组织与救灾工作无法持续、高效地开展。而临时更换的相关人员由于不熟悉业务、无相关工作经验等原因,会导致整个救灾系统运行缓慢。

(4)城市生命线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震害会对城市的各个系统产生损害,特别是对城市的生命线系统损害更为严重。城市生命线系统主要指城市内部的能源系统、水系统、运输系统和通讯系统等几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传输系统。由于上述系统多是通过管道、线路进行传输,在地震中极易受到损害。这使得救灾组织机构之间的正常通信受到阻碍,灾区的灾情、救灾物资需求不能及时获取,最终导致救灾物资输送的错位、错向和延迟。主震发生后随之会产生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部分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会多于主震。例如东日本地震中约90%的伤亡人员是由海啸造成的,并且海啸时灾区的大部分物资变成了海啸垃圾,这也导致了海啸过后灾区内的物资严重匮乏。

(5)道路系统中断。主震会对道路产生严重的损坏。由于道路中的普通路段、桥梁、涵洞等关键节点的抗震等级不同,地震发生后会发生道路开裂、错位、落石等情况,导致救灾车辆无法正常通过,丧失输送功能。

上述制约因素会导致救灾物流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物资调配和调度失衡,部分地区物资供不应求,而部分地区供大于求,从而导致救灾物资输送混乱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哄抢物资的情况出现。

5 对策研究

救灾物资的配置原则应为从震中向四周递减。即震中附近的集震区灾情最重,随后逐步过渡到轻灾区,最后是外围的非灾区。在进行应急救灾物资配置过程中,重点是集震区,其次是轻灾区,最后是周围的非灾区。不分灾情轻重的救灾方式会导致救灾物资输送的错位、错向。

(1)救灾物资储备多元化。城市的救灾物资储备应具有多种途径和渠道,在震害发生时要组织多家企业和部门共同参与。具体手段主要有:城市的防灾部门对灾时的物资渠道实施多元化管理,与相关的企业、商场签订救灾物资应急供应合同;对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每个避难场所周边都配有相应规模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救灾物资收发站。城市储备救灾物资的原则是品种、数量多,供应过程为先自救、共救,最后公共救援。上述原则可明确救灾物资的供应源和供应点,避免救灾物资断流、缩流以及错位、错向运输现象的发生。救灾物资储备的多元化,能提高城市应急救灾能力,减少长距离的外部救灾物资物流。

(2)提高关键物流节点的抗震等级。城市内部的关键物流节点是城市内部物资流动的中心,对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起着关键的作用。关键物流节点的设计、修建应保证在严重的地震作用下不倒塌,损坏不严重,周边道路不出现巨大的断层或裂缝,能够保障运输车辆通行。另外,在这些关键物流节点选址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运输装卸成本、运输距离等经济性因素之外,还要考虑灾时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海啸等)是否会对其造成严重的破坏。

(3)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城市生命线系统的设施布局、结构方式等方面的规划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在进行抗震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容量及其所能承受负荷的大小。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剧增,应提高生命线系统使用标准,对已经老化、落后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另外,由于现代城市对其生命线系统有着极强的依赖性,一旦其受到严重损害,会导致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状态,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应设置主、辅两套系统,辅助生命线系统在灾时能短时替代主系统进行应急工作。

(4)建立应急航空物流系统。震害一般会对公路运输物流造成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在山区、沿海地带,泥石流、海啸等震害的次生灾害会造成该地区的公路系统中断、损毁,严重阻碍救灾物资的及时疏散。而航空运输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较小,是灾区救灾物资供应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由于航空应急物流需要军队、地方等多部门协调工作,若无统一指挥则易造成多头领导、各自为政的现象。所以应建立灾时航空物流系统的应急机制,明确地方政府与军队所承担的的责任和权力,一旦震害发生时,各部门能高效地协调工作。另外,航空运输成本过高,应与其他运输方式配合进行,救灾物资可通过公路、铁路运输至灾区核心地带较近的地点,再由航空物流系统组织运输。

6 结束语

地震灾害应急救灾物流的制约因素研究是在东日本地震后逐渐开展的。由于灾区居民对应急救灾物资需求的迫切性、骤增性,必须要消除、减少其物流的制约因素,综合考虑道路、车辆、仓储等关键物流因素在震灾发生时的抗灾能力,运用多种手段保障物流系统在灾时的基本运转能力。

[1]王宗喜.关于应急物流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09,(3):20-22.

[2]王卫国,陈建伟,苏幼坡.地震应急救灾物流瓶颈与对策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3):36-40.

[3]于山,苏幼坡,刘天适,刘瑞兴.唐山大地震震后救援与恢复重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刘乃娟,刘凯.应急物流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09,(9):9-12.

猜你喜欢

生命线救灾灾区
航母救灾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工程质量是农田建设的生命线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民营医院的“生命线”
灾区援建项目代建制及其实践探讨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