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效果分析
2015-05-08张荣华李华萍
张荣华 李华萍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效果分析
张荣华 李华萍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穿刺成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320例接受浅表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 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进行静脉穿刺, 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患者的舒适感改变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实验组的穿刺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轻静脉穿刺的不适感, 缩短穿刺时间,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成功率;舒适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新型材料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传统的头皮钢针静脉输液已不能满足不同患者治疗的需要。静脉留置针由于其操作方便、痛苦轻、对血管刺激小, 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 不易脱出血管, 便于肢体活动, 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 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1]。静脉留置针已成为临床静脉输液的常用工具之一, 其应用既保护了患者的血管, 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2]。但是在临床上,患者因为年龄、疾病、禁食、长期输液等原因, 造成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干瘪, 穿刺时容易失败。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值得医务人员研究的问题[3]。作者通过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穿刺, 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证实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减轻静脉穿刺的不适感, 缩短穿刺时间,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10月在本院接受浅表静脉输液的患者320例, 均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 其中男140例,女180例, 胆石症40例, 急性阑尾炎40例, 胃溃疡穿孔30例, 急性胰腺炎25例, 腹部闭合性损伤25例, 年龄14~70岁, 每例观察2次, 自身对照2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 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各1次, 共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320次, 每次穿刺均由操作熟练的高年资护士进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及穿刺部位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两组患者均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
1.3 评估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 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 选择合适规格的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为临床常用的手背、前臂的浅静脉等。
1.4 穿刺方法
1.4.1 对照组穿刺方法 患者取舒适平卧位, 选择合适的静脉, 以0.05%的碘伏棉签消毒2遍后待干。操作者左手绷紧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 右手持针翼, 以15~20°进针, 见回血后降低5~10°, 再进针0.2 cm, 确保套管进入血管后, 将针蕊退出0.5 cm, 右手拇指、食指固定针翼, 松开绷紧皮肤的左手, 用左、右手小指同时下拉以绷紧皮肤, 左手拇指、食指持针座送软管, 将留置针软管送入静脉内, 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 观察滴速, 拔出针蕊, 以BD透明贴膜固定, 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
1.4.2 实验组穿刺方法 同对照组方法穿刺进针。见回血后, 操作者双手姿势不变,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 左手除食指外, 继续下拉绷紧皮肤, 左手食指轻推留置针的Y型软管座。在左手食指推动针管同时, 右手向后退出针蕊, 左、右两手, 一进一退, 直至将针蕊退至白色隔离塞。松开止血带,观察滴注通畅后, 拔出针蕊, 用BD透明贴膜妥善固定, 注明日期及操作者姓名。
1.4.3 发放自制问卷给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及穿刺护士,发放320份, 收回320份。通过问卷对32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情况及穿刺时间进行调查, 其中将疼痛分为微痛和疼痛2个级别。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调查问卷整理分析可以看出,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比较(n, %)
3 讨论
3.1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成功率的讨论 传统穿刺方法, 操作者见回血后, 要先松开固定及绷紧皮肤的左手, 用左、右手的小拇指绷紧皮肤, 再以左手拇、食指送软管, 右手拔针蕊, 固定手法变动时, 针尖及皮肤轻微的移动, 容易造成留置针脱出血管外或在进行小儿头皮留置针穿刺, 手背靠近指根的部位穿刺, 或手臂侧面穿刺时, 不易双手小拇指同时绷紧皮肤的就容易造成送管时因皮肤松弛而造成软管扭曲、打折而穿刺失败。
特别是老年患者因血管生理性老化, 静脉充盈不良, 血管弹性降低, 通透性增加[4], 极容易穿刺失败。实验组穿刺者,左手绷紧穿刺处皮肤固定血管, 使血管成一直线, 而血管外皮肤一直紧绷, 右手持针翼穿刺见回血后, 左手食指轻推Y型管, 送入软管, 同时右手向后回抽针蕊, 都能一次穿刺成功, 减少了手法变动或皮肤松弛对穿刺成功的影响。
3.2 对照组穿刺方法因变换手法导致皮肤绷紧度明显低于实验组, 而穿刺时间长于实验组, 所以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增强。
综上所述, 改良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舒适感明显优于传统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特别适用于血管条件差、血管干瘪、不充盈、弹性差、位置偏的血管穿刺, 此方法减轻了患者穿刺时的痛苦,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
[1] 彭岳平.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当代护士(学术版) , 2006 (2):37.
[2] 孙艳平, 杨桂涛, 常雁军.浅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1998(7):409-410.
[3] 龚海英, 梁建博, 李叶琴.浅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研究.临床研究, 2008, 6(26):9.
[4] 章洁, 马珊, 林静.2种不同穿刺方法对高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现代中血管结合杂志, 2011, 20(26):3330-333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167
2014-10-11]
441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