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护理干预分析
2015-05-08苏金玲
苏金玲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护理干预分析
苏金玲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 均予以护理干预, 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效果、QTc、QTd及HR等心率指标变化。结果 经过急诊介入治疗, 73例患者均得到成功抢救, 成功率为100%, 且护理后患者QTc、QTd及HR等心率指标均优于护理前, 护理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 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临床中多表现为心律失常、剧烈疼痛与心力衰竭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1]。临床相关研究证明急诊介入手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但因介入疗法易引发心律失常, 因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选取73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均予以护理干预, 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部门行介入治疗并出现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 其中男43例, 女30例, 年龄55~73岁, 平均年龄(64.72±5.13)岁, 发病时间为0.8~11.0 h, 平均发病时间(4.52±0.47)h;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37例缓慢心律失常, 25例快速心律失常, 11例室性早搏;患者心功能分级:32例Ⅰ级, 17例Ⅱ级, 14例Ⅲ级, 10例Ⅳ级。
1.2 护理方法 患者均予以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的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①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致沟通,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舒缓的语气细致讲解病症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 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等情绪, 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保证病房的安静并认真检测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状与生命体征。要求护理人员尽快安排手术并积极配合医生, 对胸痛剧烈患者予以镇痛处理, 协助患者术前排空膀胱, 并准备抢救所需的器械和药品;②术中观察患者的表情与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做好进行抢救的准备。若患者出现心率缓慢应予以异丙肾上腺素及阿托品等药物, 若患者出现心率加快, 可予以利卡多因及胺碘酮等药物;③术后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测, 观察患者的尿量及心率, 注意患者穿刺位置是否存在血肿及渗血等现象, 保持患者静脉通畅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予以正确的饮食与饮水指导, 指导患者摄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清淡食物, 避免进食刺激辛辣食物, 必要时予以药物进行处理, 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并指导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促进体质的增强与术后恢复, 并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抢救成功例数, 并观察护理前后QTc、QTd及HR等心率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效果 经急诊介入治疗后, 73例患者均得到成功抢救, 成功率为100%。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经过有效地护理干预后, 患者均恢复健康。
2.2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QTc、QTd及HR等指标变化 护理后患者QTc、QTd及HR等心率指标均优于护理前, 护理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QTc、QTd及HR等指标对比( x-±s, n=7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与病情重的特点, 其常并发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 严重者甚至引发心力衰竭,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中以急诊介入治疗作为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方法, 且有研究表明于手术前后将强护理干预能有效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73例行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资料, 均予以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研究中结果显示, 经过急诊介入治疗后, 73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 救治成功率为100%, 患者出现心律不齐症状后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均恢复健康。分析原因在于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并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从而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由此可知,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合并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研究结果还显示, 护理后患者QTc、QTd及HR等心率指标均优于护理前, 护理干预前后对比差异较为显著, 其中患者护理后的HR由(97.74±11.58)次/min降至(65.27±5.41)次/min, 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情况。分析原因在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其治疗配合度, 术中的严密监测与及时的抢救措施能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术后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饮食、饮水、用药及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干预, 有利于生命体征的改善, 从而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3]。
综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1] 王秋菊, 钟颖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12):137-139.
[2] 蔡淑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护理干预探究.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3(6):477-479.
[3] 郭春花, 郭宣佐.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研究.中国农村卫生, 2014, 12(5):46-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158
2014-10-14]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