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2015-05-08尹海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时相声像造影剂

尹海霞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尹海霞

目的 探究和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病灶共有45个, 病灶大小均<3 cm。记录和分析病灶造影的增强模式, 并予以评分。造影前后15 d内对所有患者实施增强CT,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结果显示, 中低-低分化癌共36个, 造影后动脉期快速增强, 实质期则快速退出;高分化癌有5个, 造影后动脉期快速增强, 实质期则缓慢退出;透明细胞癌共4个, 3个门脉期轻度增强,实质期则缓慢退出, 1个门脉期快速增强, 实质期则快速退出。造影前多数声像缺乏典型性, 仅有20个病灶确诊。造影后共有14个病灶超声诊断评分为2~4分, 15个病灶分值提高。结论 采用超声造影对小病灶进行检查, 能够有效提高肝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对医师的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 值得普及。

超声造影;肝硬化;小肝癌;早期诊断

在临床上, 肝硬化以及肝癌是常见的肝脏疾病, 临床以超声波作为诊断手段, 诊断率较高[1]。然而对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 早期诊断的难度较大, 主要原因为肝内小肝癌的声像缺乏典型性、肝脏形态结构以及回声不够明显等所致[2]。本院对收治的40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旨在总结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 女9例。年龄28~84岁, 平均年龄(56.4±7.5)岁。共有病灶45个, 大小均<3 cm。其中有2个病灶为0.9~1.0 cm, 8个病灶为1.1~1.5 cm, 16个病灶为1.6~2.0 cm, 19个病灶为2.1~3.0 cm。患者之前均实施CT检查, 经医师双盲法诊断, 有3例患者确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造影检查, 设备选择百胜超高档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成像系统TechnosDU6、DU8以及CnT1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造影剂选择博莱科公司的Sono Vue造影剂, 使用前先取5 ml生理盐水溶解造影剂冻干粉, 振荡混匀后取2.4 ml的量对患者肘部浅静脉进行注射, 注射时间控制在2~3 s。

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对患者肝脏进行扫查, 并记录患者的病灶情况, 包括位置、大小、数量以及回声特点等, 并进行初步诊断。肝肿瘤的扫查需要先确定能够最大程度显示多个结节的位置, 并启动造影程序, 结合患者的胖瘦以及病灶深浅调节仪器的功率, 确保机械指数相符。此时显示屏无肝灰阶图像, 仅存在造影剂的二次谐波信号。在给予患者注射造影剂时, 启动内置计时器, 因患者相关部位的病灶灌注以及回声存在强度转换, 因此需要给予动态观察。记录每个时相下的目标主灶。造影过程中, 固定探头, 确保微小病灶时相得以捕捉, 且指导患者控制呼吸。对于肋间的扫查需要避开肋骨的干扰。获得时相记录后对患者肝脏进行全面扫查, 如果存在造影剂已经退出, 或者新病灶的显示不彻底, 或者需要对不同位置进行观察, 则需要10 min后再行造影。

对造影过程的各个时相进行判断, 并利用磁光盘对单帧静态图像进行备份。每次观察可以1~3个的典型病灶作为对象。由专业医师对患者造影前的超声进行评分, 并结合声像记录造影剂的灌注时相以及消退时间。之后再将操作录像观看≥2次。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完成诊断。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病灶回声、形态、病灶内血供、造影灌注时相等对患者造影前后的超声诊断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5分:确定恶性;4分:疑似恶性;3分:无法确定;2分:疑似良性;1分:确定良性。患者造影后分值如果提高≥2分, 则可确定诊断率有所提高。无法确定的患者, 需要再行超声造影, 或者给予穿刺活检。

2 结果

经检查, 共有42个病灶确定, 其中有3个病灶位于S7、S8区膈下, 病灶<2 cm, 1例患者合并腹水以及胸水。其余3例患者因存在酒精肝, 导致后方回声衰减, 继而出现漏诊。超声造影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检出率为93.3%(42/45)。

2.1 小肝癌超声造影时间 超声造影结果显示, 中低-低分化癌共36个, 开始增强时间为(14.12±5.12)s, 增强峰值时间为(21.21±4.52)s, 开始消退时间为(59.4±3.22)s;高分化癌有5个, 开始增强时间为(14.76±3.01)s, 增强峰值时间为(24.89±5.41)s, 开始消退时间为(262.27±10.22)s;透明细胞癌共4个, 开始增强时间为(24.78±4.45)s, 增强峰值时间为(29.92±5.44)s, 开始消退时间为(133.87±63.12)s。

2.2 小肝癌造影增强模式分析 中低-低分化癌造影后动脉期快速增强, 实质期则快速退出;高分化癌造影后动脉期快速增强, 实质期则缓慢退出;透明细胞癌有3个为门脉期轻度增强, 实质期则缓慢退出, 1个为门脉期快速增强, 实质期则快速退出。

2.3 造影前后超声诊断评分 造影前多数声像缺乏典型性,仅有20个病灶确诊。造影后共有14个病灶分值为2~4分, 15个病灶分值提高。见表1。

表1 造影前后诊断评分(n, 分)

3 讨论

对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超声造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然而因其存在一定的创伤性, 因此应用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常规超声在诊断上, 存在操作便捷、价格便宜以及定位精确等优势, 在肝癌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 在患者增生结节存在回声相似, 或者病灶周围存在无包膜的小肝癌时, 常规超声的诊断就受到了限制, 且彩超因患者存在一系列隐私的感染, 因此准确率也会受到影响[3]。

此次研究中, 部分患者显示出在肝硬化基础下存在≤2 cm的病灶, 声像缺乏典型性, 导致无法确认, 或者出现漏诊, 而超声造影的介入, 使得增强、消退特性得到显示, 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 因此造影前多数声像缺乏典型性, 仅有20个病灶确诊。而造影后共有14个病灶分值为2~4分, 15个病灶分值提高。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诊断,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早期诊断率, 值得普及。

[1] 王敏, 印淑均, 杨倩玫, 等.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背景下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8):277-278.

[2] 叶明, 司徒明珠, 严赟.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和增生结节的诊断价值.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7):292-293.

[3] 张洲.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14(35):215-2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58

2015-03-16]

253200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时相声像造影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滑冰式滑雪动作体系的建构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