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2015-05-06刘祥玉韩秀芝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脑血栓高压氧脑组织

刘祥玉 韩秀芝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刘祥玉 韩秀芝

目的探析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脑血栓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 不仅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安全性高,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临床可积极采用。

高压氧;脑血栓;临床疗效

脑血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以四肢麻木、语言障碍、头晕以及口眼歪斜等症状为主, 中老年人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患者发病后,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 比如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1], 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威胁患者健康。临床上在治疗脑血栓时, 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 虽然治疗效果较好, 但是治疗时间长, 容易出现后遗症,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因此, 本文重点探讨了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12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3例, 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65.7±4.9)岁;观察组男17例, 女12例, 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6.1±5.3)岁。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 运用100~150万U尿激酶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同时给予脑代谢活化剂、甘露醇、脑细胞保护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高压氧联合治疗, 运用国产两舱四门一体10人氧舱, 通常情况下, 压力控制在0.25 MPa左右, 吸收纯氧60 min, 加压时间一般为20 min, 中间休息10 min,减压30 min, 1次/d, 1个疗程10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2~5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治疗后,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肢体功能恢复,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1%~100%;显效:治疗后,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6%~90%, 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有效:治疗后, 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8%~45%;无效:治疗后, 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 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2~5个疗程治疗,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 脑血栓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并且容易合并诸多并发症,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 脑血栓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生理和病理改变, 诱发该疾病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自由基攻击、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钙超载以及微循环障碍等诸多因素, 使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变性, 从而诱发该疾病。临床上在治疗脑血栓时, 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 但是治疗效果较差。

在本次研究中, 运用高压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后,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效果显著, 说明高压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高压氧是治疗脑血栓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机制是提高血氧张力, 增强血氧含量及有效弥散距离,提高血氧弥散, 使血浆内物理溶解氧量增加, 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 使微循环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对形成侧支循环和毛细血管再生起到促进作用, 对病灶区周围的神经细胞进行保护,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有研究表明, 高压氧的治疗效果与缺氧原因、缺氧程度、治疗时间以及缺氧部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 对于脑水肿部位的缺氧组织, 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有效弥散距离, 改善供氧状况。此外, 郑金发等[4]研究表明, 高压氧能够缓解脑水肿, 使梗死面积缩小,改善脑组织的血供状态, 使自由基的脑损伤减轻, 将血液黏稠度降低。对神经细胞凋亡进行抑制, 使脑组织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 一方面可以促进患者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 另一方面还能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临床上运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 不仅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安全性高,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 张述宣.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40(8):971-972.

[2] 张奕春.高压氧综合治疗脑血栓形成50例临床观察.河北医学, 2006, 12(3):256-257.

[3] 朱焱.高压氧治疗脑血栓110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1):145-146.

[4] 郑金发, 欧松利.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临床疗效分析.中外医疗, 2011, 30(29):4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140

2015-06-03]

138000 吉林油田总医院

猜你喜欢

脑血栓高压氧脑组织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