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5-05-06闫秀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肌肽神经节脑出血

闫秀峰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闫秀峰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神经节苷脂)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脑苷肌肽组和联合治疗组, 各6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神经节苷脂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 脑苷肌肽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脑苷肌肽治疗, 联合治疗组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和脑苷肌肽。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指数评分、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AD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但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 改善更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神经节苷脂组和脑苷肌肽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出血, 能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减少神经缺损程度, 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神经节苷脂;急性脑出血;脑苷肌肽

急性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危、变化快, 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文献报告, 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0%~70%[1]。研究表明, 神经节苷脂可修复受损的脑细胞、促进神经重构, 而脑苷肌肽具有神经修复与再生、神经保护、营养与供能等作用, 能促进受损中枢及周围神经组织的功能修复。而关于两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不多见, 本文两者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 目的是尽可能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提高治愈率, 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4年7月入住本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80例, 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收集患者资料后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脑苷肌肽组和联合治疗组, 各60例。入选标准: ①发病36 h之内入院;②尚未脑疝形成、无昏迷;③无严重基础疾病;④出血量5~45 ml;⑤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排除标准:①外伤性脑出血;②恢复期脑出血;③出血量无法计算:如原发性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④脑疝形成须手术;⑤血管畸形破裂所致出血。神经节苷脂组男36例, 女24例;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62.3岁;血肿部位:基底节40例,脑叶10例, 丘脑6例, 小脑4例。脑苷肌肽组男35例, 女25例;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64.6岁;血肿部位:基底节39例, 脑叶11例, 丘脑7例, 小脑3例。联合治疗组男37例, 女23例;年龄39~77岁, 平均年龄63.6岁;血肿部位:与前两组比分布无差别。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各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神经节苷脂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10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 1次/d;脑苷肌肽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 1次/d;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基础上联合使用神经节苷脂和脑苷肌肽, 剂量和方法同上。疗程均为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2]①采用NIHSS在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0、20、30天各进行评分1次;②采用ADL量表在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0、20、30天各进行评分1次; ③临床疗效评定参照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其中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神经节苷脂组和脑苷肌肽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治疗前后AD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20、30天均有显著改善, 但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神经节苷脂组和脑苷肌肽组(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联合治疗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治疗后30 d神经节苷脂组6011.8±8.311.5±7.8ab9.6±5.7ab7.9±4.7ab脑苷肌肽组6011.3±7.911.0±7.4ab9.2±5.4ab7.5±4.5ab联合治疗组6012.7±8.2 9.4±7.1a5.8±3.0a4.1±2.4a

2.3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神经节苷酯组和脑苷肌肽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节苷酯组和脑苷肌肽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DL指数评分比较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DL指数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联合治疗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治疗后30 d神经节苷脂组6015.0±9.5 17.7±10.7ab33.4±19.2ab49.8±26.0ab脑苷肌肽组6014.3±9.1 16.9±10.2ab31.9±18.3ab47.5±24.8ab联合治疗组6015.1±9.121.4±11.5a48.7±24.3a76.1±31.4a

表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危、变化快, 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文献报告, 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0%~70%。其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抗自由基、甘露醇降颅压、处理并发症等,多数可改善症状, 临床治愈率不高,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

神经节苷酯作用机理是促进“神经重构”(包括神经细胞的生存、轴突生长和突触生长), 能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 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 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因损伤后导致脑水肿有积极作用, 可通过改善细胞膜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而脑苷肌肽具有神经修复与再生、保护、营养与供能等作用,能促进受损中枢及周围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其所含的多肽、游离氨基酸等成分能透过血脑屏障 , 激活和促进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 提供和补充神经代谢所需的特异性物质, 促进脑神经新陈代谢, 为生命活动及组织修复提供能量补充和营养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三组NIHSS评分、ADL均明显改善(P<0.05), 但联合治疗组与神经节苷酯和脑苷肌肽组相比较, 改善更显著, 总有效率及上述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神经节苷酯和脑苷肌肽组。

综上所述, 联合治疗能发挥不同的药理作用, 有一定的互补性, 能更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智能及生活质量,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旭, 耿翔.脑出血的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11(12):947-949.

[2] 姚文山.脑苷肌肽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害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5(10):34-35.

2015-05-21]

450002 河南省职工医院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87

猜你喜欢

肌肽神经节脑出血
肌肽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肌肽在体外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