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必这样匆匆

2015-05-05李林英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除数桃子评析

李林英

近日听了五小三年级三位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的“同课异构”展示课,感触很深,总觉得实现有效课堂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生成性教学的调控艺术。

我们知道,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其中重视生成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生生、师生合作与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这些新情况根据教师不同的处理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来提醒自己,也提醒年轻的老师们,生成性教学的调控艺术要恰到好处。

【案例1】

Z老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⒈出示提问:7颗桃子分别放进3个盘子里,每盘几个?还剩几个?

⒉学生动手操作模拟分盘后,一学生汇报说:我先给每个盘子放2颗,还剩1颗再切成3份,每盘放一份。

师:一个桃子是不能切开分的。

(马上提问下一个学生。)

【案例1评析】

该案例说明教师对有余数的除法概念不清,没让学生明白不能分切一个桃子的原因。余数的概念本质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且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把握这一点的前提下,可以这样回复学生的回答:“你这种思维方法很好,不过你说的这种分法涉及到一个新内容,这是我们以后要学到的分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咱们学的余数除法必须是整数,一个整桃子是整‘1,暂时不切了。”

所以,生成性教学的底线是对教学目标,即表现性目标的准确把握。

【案例2】

L老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核心环节1:创设问题情境(略)

核心环节2:

和学生探讨13个橘子,每盘放2个,放几盘剩几个?得出除法算式:13÷2,要求列竖式计算。

生1:列式:               13÷2=5……3

师:这种结果对不?

生:不对!

师:谁来说说应该怎么算?

生2:2×6=12,13-12=1, 13÷2应该商6余1(说了竖式计算的运算过程)

师:试商乘积应该是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把“生1”写上去的5、10、3擦掉,改为“生2”说的6、12、1。)

核心环节3:

用小棒搭正方形,并出示得出的对比算式,让学生观察对比除数和余数,他们的大小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

9÷4=2……1

10÷4=2……2

11÷4=2……3

12÷4=3……0

13÷4=3……1

……

【案例2评析】

此案例是学生没有把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了,也就是有余数除法的模型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只有机械的计算,没有再现学生的思维与体验过程,动而不活,一锤定音太草率。生1的计算结果是否可以这样处理?方法一:请生1再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叩问“每盘放2个,余下的3个还可不可以再放一盘?你原来的5盘再加上这一盘是几盘?商6,2×6得几颗?最后余几颗?”方法二:先问其他学生还有无不同的分法?将13÷2=6……1写在13÷2=5……3的旁边;然后设疑,到底哪一个对呢?我们来检验一下,进入“核心环节3”,得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再回头判断前面两种结果哪个正确?

所以,生成教学的调控艺术在于寻找联系点,有效的利用现成资源,把学生的错误和课堂意外事件转化为有价值的案例、介质。立足实际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案例3】

师提问:余数可能是几?

生1:余数可能是0。

师:反问“0是余数吗?”

生:无语……

匆匆而过,不了了之。

【案例4】

W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新授环节出示:23÷5=4(组)……3(盆),让同学之间互相说说怎么读这个算式。

而学生却在说列竖式计算的运算过程。教师成了旁观者没听没参与,然后继续叫学生汇报,学生答非所问。

【案例3、4评析】

所以,生成性教学的一大误区是无引领的生成,面对课堂中的另外一种“声音”,教师听其不语是不妥的。驾驭课堂不力,使得“放手”时却不能“回归”。课堂互动要有效进行,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

总之,课堂上没有生成绝不是学生的问题,问题一定出在教师身上。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精深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文化底蕴,足够的教学机智,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和解读教材功夫。我们切不能因为有了精心的预设,课堂上却没有生成,而放弃了对生成性教学的追求。相信只要预设科学、执行得当,一定有精彩的生成。

猜你喜欢

除数桃子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桃子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余数比除数小
送你一箱桃子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