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绞痛患者施行罗伊适应模式护理的意义探究及分析

2015-05-05李文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罗伊心绞痛常规

李文华

心绞痛患者施行罗伊适应模式护理的意义探究及分析

李文华

目的 观察并分析心绞痛患者施行罗伊适应模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80例心绞痛患者, 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 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性护理措施, 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态度及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态度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心绞痛患者采用罗伊适应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显著, 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罗伊适应模式;心绞痛;护理

本文旨在探究对心绞痛患者采用罗伊适应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均排除智力障碍及其他严重疾病患者[1]。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干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8, 最小年龄32岁,最大78岁, 平均年龄(55.9±5.6)岁;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16, 最小年龄34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6.3±5.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一般性的护理方法, 包括饮食护理、遵医嘱服药、心理护理、康复锻炼指导等。

1.2.2 干预组 采用罗伊适应模式进行临床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一级评估: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仔细观察并评估患者的各项生理、角色功能、自我概念、相互依赖[2]等指标;②二级评估:护理人员收集整理患者在疾病治疗与护理中遭受到的各种刺激;③诊断: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得出明确的诊断结果;④制定目标:将患者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无效反应转换为适应性反应;⑤制定措施:依据护理诊断, 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⑥护理评价:对上述几个护理步骤逐一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1.3 观察指标[3]护理态度:优秀:患者的护理态度非常积极;良好:护理态度较好, 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差:在疾病护理期间出现抵触情绪, 护理期间情绪较差。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4]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包括心理健康、疼痛、机体功能、总体健康状态等, 总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态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护理态度为优秀26例(65.0%), 良好11例(27.5%), 优良率为92.5%;常规组患者优秀18例(45.0%), 良好10例(25.0%), 优良率为7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经过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疼痛、机体功能、总体健康状态4个方面的分值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 分)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心理健康疼痛机体功能总体健康干预组4059.2±4.164.2±5.755.0±8.059.7±2.9常规组4055.6±2.959.1±2.550.0±6.055.3±2.3 P<0.05<0.05<0.05<0.05

3 讨论

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临床疾病, 按照种类划分为稳定型与变异型心绞痛,若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 可能会造成心肌梗死等情况。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绞痛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且患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健康观念的加强,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应重视心绞痛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减少疾病恶化率, 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罗伊适应模式[5]的核心部分是“适应”, 要求个体适应环境, 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于自身水平的反应。其中外界刺激包括主要、相关、固有刺激, 且会对这些刺激产生适应性(健康)与无效性(疾病)反应。

罗伊适应模式的临床护理工作包括一、二级评估、诊断、制定目标、制定措施、护理评价等方面。且护理模式清晰明了, 便于护理人员运用于实际护理工作中。本次研究对心绞痛患者采用上述护理模式, 对患者的适应性反应运用于自身机制中, 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该护理模式逻辑性强, 且容易被护理人员理解、易掌握, 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宝贵的指导性意见。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护理态度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 心绞痛患者采用罗伊适应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显著, 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1] 孟昕, 胡晶敏, 杨萍, 等.罗伊适应模式在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7(4):348-350.

[2] 赵飞跃.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16-1018.

[3] 唐莉, 仇秋菊.罗伊适应模式对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广东医学.2014.35(1):162-164.

[4] 朱薇, 田颖莉, 张宏兵, 等.罗伊适应模式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8):161-164.

[5] 陈碧珠, 叶汝超, 王淑清, 等.罗伊适应模式在耳鸣耳聋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4):3099-31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90

2015-08-10]

122000 朝阳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罗伊心绞痛常规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罗伊·希尔的散文诗
重逢的安全帽:一个善念的凯旋
福尔摩斯·斑点带子(下)
别受限于常规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