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5-05-05李少卿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餐后胰岛糖化

李少卿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李少卿

目的 分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随访6个月, 对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 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 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上升明显,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血糖状况, 增强了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有利于病情控制, 值得推广。

短期胰岛素;新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 尤其在疾病早期, β细胞功能下降十分明显。胰岛素分泌功能损害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同时可对病情进展进行预测[1]。在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可逆的, 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需及早进行血糖控制, 延缓β细胞的衰竭, 逆转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损害。为分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6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7例, 女32例;年龄39~78岁, 平均年龄为(54.6±7.4)岁。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典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 h血糖≥11.1 mmol/L, 无糖尿病并发症, 且未接受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心、肾、肝等重要器官衰竭患者。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病史, 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数进行检测,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在此基础上, 全部患者均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具体方法为:佩带美敦力胰岛素泵, 泵注诺和锐(速效胰岛素), 血糖控制后改用多次皮下注射诺和锐30.2~3次/d;对无条件佩带胰岛素泵的患者, 在三餐前进行诺和锐皮下注射, 晚上临睡前给予诺和锐皮下注射。患者具体注射剂量由其血糖决定, 初始总剂量为0.44~0.80 U/(kg·d), 餐前大剂量与基础胰岛素用量各占1/2, 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 h、24:00、3:00血糖, 同时需依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对胰岛素注射剂量进行调

1 资料与方法

整。在治疗期间切忌使用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其他药物、其他抗氧化药物等。空腹血糖降至7 mmol/L后继续治疗2周方可停止强化治疗, 通常共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数进行监测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显著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9例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s)

表1 69例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s)

注:治疗前后比较, P<0.05

时间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空腹胰岛素(mU/L)餐后2 h胰岛素(mU/L)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10.5±3.113.7±4.26.4±1.546.4±12.59.7±1.6治疗后 5.6±1.2 7.3±2.27.9±2.758.6±16.86.2±0.7 .12.244511.21264.03414.839516.6473 P 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

3 讨论

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因素。当机体血糖环境发生变化时, 胰岛β细胞无法适应, 则可能出现胰岛功能不全, 使得机体血糖升高,血糖持续升高又可引起胰岛β细胞的损伤, 增强胰岛素抵抗, 形成恶性循环[2-4]。近年来,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2型糖尿病的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 将短期胰岛素应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可有效逆转机体胰岛损害, 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由于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对胰岛素较为敏感, 短期胰岛素的注入有利于β细胞功能的恢复, 可在极大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本组研究中, 69例患者均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明显, 提示机体血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另外, 治疗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上升明显, 提示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本组研究结果证实了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强化治疗, 可有效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 有利于机体血糖情况的控制,可有效延缓或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值得推广。

[1] 廖勇, 邓春颖.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中外医学研究.2015.11(7):11-13.

[2] 王韵阳, 张迪, 董静, 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中国现代医生.2015.10(3):4-6.

[3] 林倍思, 徐芬, 翁建平. GLP-1及其相关药物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15, 95(10):795-797.

[4] 常宝成.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 7(2):126-1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19

2015-05-27]

528427 中山市广济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餐后胰岛糖化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