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5-05-05董雪婧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

董雪婧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董雪婧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经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41, 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42、10.6347, P<0.05)。结论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加用尼莫地平,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同时降低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死亡率, 值得推广应用。

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 多采用尼莫地平对患者脑血管痉挛预防,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本次研究选取本院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对尼莫地平在其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5年2月治疗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8例。对照组男18例, 女20例, 年龄21~56岁, 平均年龄(37.6±6.4)岁;观察组男17例, 女21例, 年龄21~54岁, 平均年龄(38.3±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通过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其中包括吸氧、止血、镇静镇痛、保持血压平稳以及脱水降颅内压等一系列针对性治疗, 同时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需求给予实施腰穿置换脑脊液, 强化感染预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00002)治疗, 对其采用微量注射泵24 mg/d, 滴速设定为1 mg/h, 对患者实施24 h持续静脉给药, 连续治疗7~14 d。之后实施口服给药, 40 mg/次.3次/d, 连续给药4~6周。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血压、肌力、意识、脉搏以及脑膜刺激征等相关指标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没有出现任何后遗症, 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好转, 但是出现一定的后遗症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任何改善, 甚至还出现恶化及死亡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同时还要对患者的临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进行记录, 对比患者的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经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41,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21例脑血管痉挛, 其发生率为55.26%,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2例脑血管痉挛, 其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者中死亡8例, 死亡率为21.05%, 观察组患者中死亡3例, 死亡率为7.89%。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42、10.6347, P<0.05)。

3 讨论

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神经内科常见急症, 初发症状为呕吐、头痛等, 通常可以将其分成三种, 分别是原发性、创伤性以及继发性[2]。其中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原因是血管壁病理变化从而导致出现的器质性血管狭窄。其中脑脊液中的红细胞降低产物氧化血红蛋白在其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但能够导致血管收缩,同时还会对血管收缩产物的产生具有刺激作用, 进而导致降解产物出现脂质过氧化, 对平滑肌收缩产生刺激作用, 加重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其中尼莫地平作为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主要药物, 其属于钙通道拮抗剂, 具有较高脂溶性, 这一性质决定其能够轻松的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对细胞外游离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实施阻止作用, 有效抑制脑血管平滑肌的收缩, 同时还能够提高脑血管平滑肌收缩的选择性, 最终实现解除脑血管痉挛的目的。尼莫地平在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还能够对自由基的产生实施抑制, 确保神经元线粒体完整性, 以此显著降低脑血管损伤。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尼莫地平降血压效果并不明显, 但是能够起到良好的脑血管舒张作用, 对脑细胞实施有效的保护, 显著改善患者脑循环。在本次患者临床治疗中,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41, P<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42、10.6347, P<0.05)。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加用尼莫地平,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同时降低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死亡率, 值得推广应用。

[1] 陈蓉, 蒋学华. 盐酸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中国药房.2011(28):2661-2665.

[2] 王新军, 刘灵慧. 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进展.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20(22):584-58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09

2015-06-16]

110031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尼莫地平泊洛沙姆188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