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2015-05-05黄晓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外科手术血肿

黄晓峰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黄晓峰

目的 对应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 研究组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0%, 高于对照组的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且手术安全可靠,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能够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效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脑血管疾病之中常见的一种脑实质出血病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病情发生发展急速、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等, 可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1]。现如今医学技术急速进步, 为微创开颅技术使用于临床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阶段, 显微技术使用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预后佳, 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一致推崇青睐。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对临床基于开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现进行下述探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0例。研究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61.5±7.9)岁。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41~77岁, 平均年龄(62.1±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处理。对照组接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 即通过颞中回切开皮层后, 开展血肿消除处理。研究组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对血肿部位开展扩大翼点入路切口处理, 开展骨瓣开颅, 骨窗面积9 cm×10 cm, 有效消除蝶骨嵴, 待剪开硬脑膜完毕, 经显微镜辅助分离外侧裂,消除脑脊液促进患者机体颅内压正常;针对侧裂池难以实现分离的患者, 就外侧裂分离采取水分离技术, 切开岛叶皮质,于显微镜下对血肿进行全面消除。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送往ICU进行重症监护, 接受减张缝合硬膜, 去骨瓣降压,确保机体血压处于正常水平, 调解电解质平衡等。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经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处理, 结合本院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 就两个组别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及神经障碍)进行观察对比, 将一系列所获取的临床指标明确收入调查表内, 结合电子计算机开展统计处理工作。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患者得到手术治疗后, 功能损伤状况评分缩减91%~100%, 病残水平达到0级;显效:患者得到手术治疗后, 功能损伤状况评分缩减46%~90%, 病残水平达到1~3级;有效:功能损伤情况评分缩减18%~45%;无效:功能损伤状况评分缩减或提升≤17%。恶化:功能损伤情况评分提升>18%, 患者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0%, 高于对照组的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继发性颅内出血;对照组出现1例颅内感染、1例神经障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临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开放式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往往会出现高致残率、病死率[3]。伴随现如今医疗技术的飞速提升,为临床穿刺技术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 经显微治疗消除血肿的治疗方法得到临床广泛使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结合研究结果认为,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有效选择暴露颈内动脉、颅脑中动脉等结构, 若在清除血肿过程中存在动脉瘤引发的出血状况, 能够对动脉瘤一并展开相应处理。显微外科手术通过颅脑自然间隙, 尽可能短的距离到达基底节区血肿腔, 最大程度减少对颅脑组织产生的破坏, 尤其是关于优势半球的血肿状况, 有效避免皮层造瘘作用于颅脑组织出现破坏, 实现患者神经功能迅速恢复的目的[4]。在显微技术辅助下, 针对局部血肿进行消除处理, 通过血肿中心血肿得以逐步消退, 伴随血肿消除处理的推进, 再加上由于颅脑组织塌陷、局部脑组织挤压, 血肿转移至血肿空腔, 从而进一步促进血肿消除[5]。

综上所述,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佳, 手术安全可靠,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1] 黄波, 邹国荣, 胡友珠, 等.水解剖技术在经侧裂人路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2):194-196.

[2] 周新民, 叶富华.内窥镜辅助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研究.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9):47-49.

[3] 张启新, 闻华, 张可帅.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 7(4):27-28.

[4] 孙本强, 严娜, 王晓峰, 等.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吸除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6.

[5] 王振宇.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大家健康(下月刊).2013, 4(7):1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079

2015-01-13]

471000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外科手术血肿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