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45例分析

2015-05-05马丽檀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萎缩性胆囊炎开腹

马丽 檀爽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45例分析

马丽 檀爽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需行手术治疗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好, 且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为胆囊壁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长期慢性炎症反复刺激, 囊壁慢性炎性增生、肥厚、纤维化及胆囊三角(Calot三角)瘢痕严重, 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m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手术或肝外胆道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探讨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对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本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30~76岁, 平均年龄(47.2±9.7)岁, 病程2~3年。观察组男22例, 女23例, 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47.3±10.0)岁, 病程2~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 于腹直肌进行切口, 长 9~14 cm。探查后将胆囊游离, 将胆囊管和血管夹闭离断, 切除胆囊, 冲洗并吸除胆汁和冲洗液, 放置引流管, 缝合后术毕。观察组采用LC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全身麻醉, 建立气腹[腹压10~15 mm Hg(1 mm Hg =0.133 kPa)], 采用三孔法操作。进镜后先探查腹腔, 观察胆囊炎症及组织粘连情况, 将周围组织游离并暴露胆囊, 解剖Calot三角, 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使用钛夹夹闭后切断。解剖Calot三角时应采用钝性分离, 以避免大网膜损伤及周围组织粘连, 止血后于胸骨下行切口并取出胆囊, 置入引流管后术毕。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45 62.4±16.7 51.3±10.214.2±5.0 5.4±2.6对照组45114.9±25.3120.7±12.839.5±7.611.2±2.5 .11.6228.4418.6610.79 P<0.05<0.05<0.05<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切口感染2例, 膈下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切口感染6例, 膈下感染2例, 血肿2例, 胆漏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是普外科的常见性疾病之一, 萎缩性胆囊炎属于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病程长, 炎性反复发作, 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以及胆囊萎缩、囊壁增厚、Calot三角瘢痕严重等原因, 以前普遍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LC技术的不断完善, 目前LC技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主要手段, 与传统开腹术相比,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利于患者及其家属接受[2]。对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LC术前, 应保证患者一般状况良好, 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 指标合格方能行LC术。若患者为结石性胆囊炎且反复发作, 则应进行B超检查,在术前进行B超复查, 必要时需做内镜超声, 确保胆囊内的结石尚未进入到总胆道中。术前进行常规肝、脾、胰腺CT检查, 了解胆囊的形态以及其与周边脏器的关系, 排除周边器官的其他疾病, 并做好转开腹手术的准备。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镜下操作能力以及全面的胆道解剖学知识, 术中应仔细辨认“三管一壶腹”关系, 正确分离浆膜层, 解剖Calot三角[3]。此外, 该术式所需医疗设备及器材较多, 手术费用较为昂贵, 因此, 临床应用中还应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

王伟[4]对8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明显较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本实验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 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好, 且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曹庆国. 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当代医学.2014.20(33):70-71.

[2] 徐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8例临床治疗体会.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831-2832.

[3] 吴伟, 余育晖.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8):1090-1092.

[4] 王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效果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4.23(9):79-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038

2015-05-13]

123000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门诊部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胆囊炎开腹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藏药六味能消散配大黄缓泻剂治疗胆囊炎106例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