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催生本源形式决定思路──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科第17题探究

2015-05-05陕西省武功县教育局教研室李歆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证法通项考试题

☉陕西省武功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歆

回归催生本源形式决定思路──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科第17题探究

☉陕西省武功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歆

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科第17题: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1.

是等比数列,并求{an}的通项公式;

命题组提供的参考答案如下所示.

解:(Ⅰ)由an+1=3an+1,得是首项为、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在上述解法中,命题组巧妙地构造了一个中间不等式“3n-1≥2×3n-1”,这就像是“天外来客”,不仅让学生感到陌生、惊讶,就连教师也觉得莫名其妙.为了找到教师和学生都满意并且能接受的方法,笔者从解决这类问题的放缩对象an入手,开始了下面的探求之旅.

旅程1:关于数列{an}的通项公式的另一种表示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数列{an}的通项公式的表示都是写成①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既简单优美,又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但是这种形式用来证明问题(Ⅱ)中的不等式时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的分母中出现了两项的差,“用放缩法将分母缩小使分式值放大”做起来困难较大,由此笔者想到:如果能改变{an}的通项公式的表示形式,使的分母上出现若干项的和,那么问题(Ⅱ)的证明可望得到顺利解决.笔者的思路回归到课本,从探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源头上找到了答案.

由已知得:

a1=1,

a2=3a1+1=3+1,

a3=3a2+1=32+3+1,

……

猜想:an=3n-1+3n-2+…+32+3+1②.

证明如下所示.

(1)当n=1时,a1=31-1=1,可知②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②式成立,即有ak=3k-1+3k-2+…+32+ 3+1,那么当n=k+1时,ak+1=3ak+1=3(3k-1+3k-2+…+32+3+1)+ 1=3k+1-1+3k+1-2+…+33+32+3+1,即知②式也成立.

综合(1)(2)知:对一切n∈N*,②式都成立.

评注: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列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等在形成与生成的过程中往往渗透了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当我们在解决由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时,应当首先想到这种方法.以上采用“归纳猜想法”,得到了数列{an}的通项公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②,虽然在结构上比①式要复杂一些,但却为第(Ⅱ)问用放缩法证明指明了方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形式决定思路.

有了通项公式②,不等式③的证明如“水到渠成”,畅通无阻.

综上可知不等式③成立.

很显然,按照上述模式继续下去,还可以得到证法4、证法5等.

根据上述证法2、证法3,可以得到不等式③的如下两个加强.

加强1: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1,则有:

加强2: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1,则有:

评注:对不等式③的证明,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如文献1、文献2等),但利用通项公式②之后,使放缩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使不等式③的证明实现了根本性的突破.这样的证明不仅思路自然,别具一格,而且在放缩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技巧性,容易被众多学生和教师所接受.将①式和②式的结构加以比较,以及它们在不等式③的证明中所起到的作用加以分析,就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数学解题中,追求某种最佳结果固然重要,但有时将某种过程暂时停留,往往能获得异样的精彩.

旅程3:关于试题的推广

对以上探究进一步分析,可以将上述高考试题作如下推广.

推广:已知数列{an}满足a1=q,an+1=pan+q,其中p、q为常数,且p>1,q>0.

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心编制的经典题,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指导性.但是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并不全是完美的,有些解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选用高考试题时,必须对标准答案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要站在学科教学的角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从多个角度、多个视角对高考试题进行求解与改编、加强和推广,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领悟高考试题的内涵功能,正确把握复习方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王帅.以一道高考数列问题为例谈解题思路的寻找[J].中学数学(上),2014(9).

2.彭卫星.解决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求和问题若干策略——以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Ⅱ第17题为例[J].中学数学(上),2014(10).

猜你喜欢

证法通项考试题
数列通项与求和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一道数列不等式题的多种证法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求数列通项课教学实录及思考
R.Steriner定理的三角证法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