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6 届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2015-05-05金国文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角球亚洲杯射门

金国文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伴随着第16 届亚洲杯的落幕,澳大利亚麓战120 分钟,以2 比1 战胜韩国队,成为新的亚洲杯冠军,这是澳大利亚队加入亚足联10 周年以来首次获得亚洲杯冠军,韩国队距离实现时隔55 年再夺亚洲杯冠军的夙愿只差一步,西亚有伊拉克、阿联酋两只球队杀进四强,夺冠热门东亚球队日本队惨遭淘汰,日本队的失利揭示了攻克密集防守仍是足球发展过程中仍需解决的难题。中国队在主教练佩兰的带领下以小组第一的身份跻身8 强,淘汰赛被东道主澳大利亚队淘汰,看到中国队的进步同时也暴露出问题。本文通过对比赛中的进球时间段、区域、得分方式特征的分析,揭示第16 届亚洲杯决赛阶段进球规律及特征,为今后的足球教学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16 届亚洲杯男子足球赛决赛阶段32 场比赛的85 粒进球(不包括点球决胜期的进球)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与亚洲杯进球特征相关的资料,分析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撰写及理论创新奠定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采用录像观察法对第16 届亚洲杯男子足球赛决赛阶段的32 场比赛进行统计,将统计的结果按照指标分类记录在统计表格上。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统计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 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为结论提供数据支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参赛队技术指标分析

2.1.1 射门、进球与失球数据分析

通过表1 可以看出:第16 届亚洲杯的32 场比赛,比赛时间内进球总数为85 个(不包括点球决胜期),场均进球2.66 个,其中,小组赛24 场比赛中进球数为61(A 组13 个;B 组17 个;C 组15 个;D 组16 个)个,场均进球2.54 个,淘汰赛阶段进球为24个,场均进球为3 个。较上一届亚洲杯进球数(90个)少了5 个,比上一届场均进球(2.81 个)少了0.15 个。单场最大比分发生在小组赛巴勒斯坦1-5约旦及八强赛伊朗3-3 伊拉克(不包括点球决胜期进球),本届亚洲杯一大亮点在于24 场小组赛每场比赛均有进球,无一场平局。悬殊最大的比分发生在小组赛阶段:日本4-0 巴勒斯坦;巴勒斯坦1-5 约旦;阿曼0-4 澳大利亚。取得最后冠军的澳大利亚队也以14 粒进球仅失3 球的战绩,傲视群雄,而韩国队凭借出色的防守,仅失去两球,获得亚军。攻守平衡对现代足球极为重要,阿联酋队进攻可谓犀利,总进球达到10 个,但是糟糕的防守使其失球数达到8 个,无缘决赛,错失巅峰的对决,夺冠热门日本队,淘汰赛阶段未取得进球,点球被淘汰,印证了德国队前主教练约瑟夫·海因克斯说出的足球格言:进攻赢得球赛,防守赢得冠军。

表1 第16 届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 支参赛队各项技术指标一览表(n=85)

澳大利亚场均射门次数为13 次,进球为2.33个,位居各参赛队之首,进攻能力是所有球队最强的,而场均失球为0.3 个,仅落后于日本队和韩国队,可见澳大利亚的进攻和防守都做得很好。中国队场均进球数为1.25 个,场均失球为1 个,从而看出中国队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很多功课要学。2015 年6 月份马上就要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是取得佳绩的前提条件。值得称赞的是中国队的进球效率较高,进球率为(进球数/射门次数)20.8%,高于澳大利亚队的17.9%,但是中国队场均射门次数(6 次)远低于澳大利亚队(13次)、韩国队(9 次)、日本(19 次),同时,告诫我们进球率不能完全反应一支球队的进攻水平,只能用来衡量该队的进攻效率。中国队需要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在保证进球效率的同时,加强创造机会,澳大利亚广种“薄”收产生的收益值得我们借鉴。

2.1.2 角球数据分析

从表1 的角球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场均8.5(34/4)次,澳大利亚场均7(42/6)次角球,是中国队的3 倍还要多,角球的数量能够从侧面放映进攻时对对方腹地压迫情况,现代足球的先进理念指出,足球比赛的争夺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争夺,谁争取了时间和空间,谁就获得了进攻和防守的主动权。当前,高水平足球队都重视进攻的效率及防守的迅速,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时间和空间,全攻全守理念再次得到重视。由于各个球队对防守的高度重视,对关键区域的防守变得更加严密,给进攻者所能创造和利用的时间愈来愈少,空间也越来越小,对进攻技战术的发挥带来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短时间小空间内完成,这就要求球员技术动作速度更快,反映更加迅捷。在此足球发展的大环境下,前场定位球进攻与防守就显得格外重要,定位球进攻(前场任意球、角球的进攻)主要体现在对空间的争夺,这对角球进攻与防守战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本届亚洲杯决赛阶段,与角球有关的进球高达14 个,(14/85)占总进球数的16.5%,可见角球已成为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

2.1.6 对犯规及红黄牌次数的分析

犯规及红黄牌次数能够反映一支球队的战术风格,以顽强著称的韩国队和日本队,场均犯规次数分别为9.7(58/6)次和11.5(46/4)次,而以身体对抗为特长的澳大利亚队场均犯规次数为12.5(75/6)次,中国队犯规次数为9.1(37/4)次,通过录像及数据分析,中国队球员在本届亚洲杯上拼抢积极,而且没有因犯规导致失球及红牌,说明队员在犯规的区域及犯规动作上有了清醒的认识,在防守意识层面上有了很大提升。

在本次亚洲杯比赛中,裁判员正确运用竞赛规则控制比赛的进程,红黄牌是裁判员用来控制比赛,保证竞赛公平进行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本届亚洲杯共出示116 张黄牌,平均每场3.6 张,红牌5张。犯规及红黄牌从侧面反映一支球队“攻击性”防守情况,本届亚洲杯有2 粒进球是由攻转守过程中,通过前场积极拼抢获得破门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亚洲杯42 名裁判中,没有一名大陆裁判,从侧面说明,中国大陆裁判执法尺度与世界高水平足球裁判执法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世界足球的发展趋势,中国裁判队伍建设应该得到重视。

2.2 射门进球时间段特征分析

表2 第16 届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时间段一览表(n=85)

通过表2 数据可以看出:比赛总体分为上半场比赛和下半场比赛,上半场进球总数为38 个,下半场进球为40 个,加时赛进球7 个,上下半场进球基本持平,差别不大。将比赛时间按照15 分钟为一个时段进行进一步细化可以发现,各个时间段进球有一定的差异,比赛进球较多的时间段为上半场最后15 分钟、下半场开始的前15 分钟(整场比赛的第46-60 分钟之间),比赛进球的另一个高峰期发生在第76-90 分钟之间,进球较少的时间段多在比赛刚开始的前15 分钟。原因如下:

(1)上半场队员体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而且都处于试探性进攻阶段,都不会轻易大举压上,保留一定兵力保持防守,这样失球的机率就会降低,尤其是比赛的前15 分钟,是进球相对较少的时间段。随着试探性进攻结束后,或者上半场有失球的球队开始动用兵力压上,这样就会给对手留有反击的空间,空间的加大导致进球相对简单一些,而且由于体能的下降,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防守容易松懈,相对进球数要多于上半场。本届亚洲杯下半场与上半场进球数基本持平,说明各队在训练过程中都注意到比赛后半场的重要性,加强了比赛最后时段的防守及进攻强度,使得进球基本与上半场持平。

(2)下半场开场15 分钟进球,要明显高于上半场开场15 分钟的进球数,原因在于,下半场开场15分钟队员心理产生的波动较大,很容易导致战术思想不统一,有的想进攻,有的想防守,从而导致队形的不紧凑,甚至脱节,从而给对手留出空档,留给对方可乘之机,导致进球的产生。

(3)比赛76-90 分钟进球相对较多原因在于:从生理层面看,队员处于生理极限期,随着体能的急剧下降,防守的注意力受到影响,体能储备好的球队就会利用这一时段展开高强度的进攻,容易带来进球;从心理层面看,队员的心理波动较大,领先的球队想通过防守保持胜果,落后方想通过大举压上扳回比分,这就很容易出现落后方由于投入兵力过大,导致防守的空档,被对手防守反击进球;领先方由于进攻与防守的战术思想不统一,很容易被对手连续不断的施压,导致被进球。以上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进球,因此比赛最后15 分钟的进攻强度和防守十分关键,对球员的体能储备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队员在平时训练时注意此时间段的心理及体能训练的强度。

2.3 射门进球区域特征

2.3.1 足球场地进球区域划分情况

如图1 所示:本文将足球场地每个半场区域划分为5 个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进球数量及特点,分析各个区域的进球规律。

图1 足球场地区域划分图[1]

表3 第16 届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区域一览表(n=85)

通过表3 数据可以看出:

(1)球门区(即1 区)内进球数为13 个,占总进球数的15.3%,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进球方式多以头球、抢点及补射为主,该区域由于离球门较近,是防守的密集区,有射门机会时,由于离门较近守门员很难做出反映,此区域进球数位于第二位。

(2)球门区两侧与罚球区形成的梯形区域(即2 区)的进球数为8 个,占总进球数的9.4%,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进球主要是斜向低射进球门的近角或远角;由于该区域射门角度受到限制,门将容易封堵角度,进球难度稍大一些,但是该区域离球门也较近,防守难度也较大。

(3)进球在球门区与罚球区之间形成的梯形区域(即3 区)的进球数最多,进球数为44 个,占总进球数的51.8%,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进球方式多样,包括:抢点脚射,调整脚射、运球突破、头顶球、补射、乌龙。该区域射门角度大,距离球门较近,处于球员射程范围内,选择射门方式多样,而且该区域是45度传球、角球及任意球最容易进行精确传球的区域,容易给防守制造威胁。

(4)罚球区(禁区)前沿的区域(即4 区)进球数为12 个,占总进球数的14.1%,通过录像观察发现进球方式多为禁区外的远射及吊射,特征为抢点直接脚射及头球较多占有很大比例,罚球区的两侧区域(5 区)进球数仅为1 个,占进球数的1.2%,为直接任意球进球。

(5)共有点球10 个进球为7 个占进球的8.2%,禁区内防守各队都很谨慎,但是仍有7 个进球来自点球,通过录像观察发现点球机会多是通过果断突破创造的。

2.4 射门进球方式特征

表4 第16 届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方式一览表(n=85)

从表4 数据可以看出:

(1)头顶球进球数为19 个,占总进球数的22.4%,说明头顶球技术已成为破门的重要手段;

(2)抢点直接脚射进球及调整脚射进球为18个和8 个,分别占总进球的21.2%和9.4%,说明,当今足球的发展趋势,攻防节奏快,留给进攻队员调整射门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抢点意识及技术的掌握至关重要。

(3)禁区外远射门进球数为10 个,占总进球数的11.8%,表明禁区前的30 米区域,是防守及进攻的重要区域,更是远射及任意球进球的重要区域,在今后的进攻及防守训练中都应给与重视。

(4)本届亚洲杯进球补射进球为8 个,占总进球的9.4%,说明进攻及防守队员的第二反应训练、第二次进攻及防守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5)任意球有关的进球为7 粒,其中直接进球为3 粒,说明各支球队都注重禁区前30 米区域的防守动作,尽量避免留给对手任意球的机会,这就要求防守队员及时到位,队员之间互相保护及时补位,要求整体进行全攻全守,争取在防守人数上占有优势。

(6)点球进球为7 个占进球总数的8.2%,是对禁区内的防守技术更加严格的要求,防守队员的预判能力及脚下步伐联系是训练的重点,同时在防守策略上区域防守及盯人防守同样不可或缺。

3 建议

1)攻守平衡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保持进攻与防守的整体性至关重要,在训练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局部小组间的进攻与防守配合及整体防守配合的细化,做到盯人及区域防守。同时,强调集体防守意识,对重点区域的防守动作严格要求,避免不必要的犯规及红黄牌的产生。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时,注重场上机会的创造,具体体现为,结合不同比赛对手的技战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发挥球员的主体作用,让队员参与到技战术制定的讨论过程中,使队员理解更加深刻,执行更加彻底。角球及任意球的技战术变化多样,教学与训练要根据比赛场景进行实战案例分析,采用针对性的进攻及防守战术。

2)在保证其他时间段进攻及防守强度的同时,加大对容易进球时间段的攻防训练强度,在体能及心理层面进行强化刺激。在容易导致进球的区域,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实战攻防训练,运用训练录像回放等科技手段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总结,做出改进的措施,注意训练的高强度十分重要。在教学与训练中应注重对球员的意识培养(补射、抢点、突破、传球、射门、补位、策应等等),注重技能发展的全面性及个性特点的强化练习,及时对队员动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

[1]杨建华,李建勋.第14 届亚洲杯足球赛进球特征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1):60-62.

[2]焦玉涛.2012-2013 赛季欧洲五大联赛冠军球队进攻特征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朱小平,范吾皇.2010-2011 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淘汰赛阶段进球特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51-154.

猜你喜欢

角球亚洲杯射门
2020—2021赛季欧冠联赛切尔西队射门情况分析
10年后,中国男排重夺亚洲杯冠军
明年亚洲杯易地日本?
热事件
21届世界杯英格兰队角球进攻特征分析
小议青少年男子手球队中远距离射门能力训练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2016赛季中超联赛角球进攻战术特征研究
旋风小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