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语言 提高教学效率
2015-05-04林彩云
林彩云
【关键词】教学 语言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11-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讲”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讲”,就是要凸现语言的趣味性、形象性和启发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实现对教材的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幽默的语言,激发求知欲望
德国著名演讲学家海茵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打破沉闷的局面,促进教学达到和谐的境界。如特级教师贾志敏教学《镇定的女主人》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说出“镇定”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一个女生说出:“慌张。”贾志敏老师问:“把‘慌张带入课题该怎么读?”女生因为紧张把课题读成了“慌张的女主人”,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此时,台下听课的教师们都为贾志敏老师捏了把汗。但贾志敏老师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幽默地对女生说:“你才是个‘慌张的小姑娘呢!”那个女生一听,赶紧改口说:“是‘不慌张的女主人。”贾老师幽默的语言让女生走出了尴尬的局面。当这节课快要结束时,贾老师又幽默地对全班同学说:“最后,我们请那个‘慌张的小姑娘来朗读一下课文。”幽默的语言是思维的火花,是教师长期实践积累的智慧结晶,能够推动教学过程,使教学语言得到有效传递。
二、赏识的语言,树立学习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让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建立起自信。例如,有位年轻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提了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结果没有学生敢举手发言。这时,这位教师急了,她不停地提示学生,但还是没人举手。突然,坐在角落的一个男生举手了,教师只好请男生发言,但答非所问。教师只好另请一位没有举手的女生回答,这位女生回答得让教师很满意。可笔者发现,角落里的男生悄悄地坐下,一直低着头。对此,教师如果对那位男生做鼓励性点评,就会让男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笔者在一次习作课讲评时,展示了一篇习作,这篇习作虽然字迹潦草,但内容写得不错。突然,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在《作文选》上看到过这样的作文。”面对这一突发情况,笔者向写作的学生说:“还是你自己说说吧。”学生说:“我只是模仿,没有抄袭。”笔者笑着说:“模仿得相当好,这就是进步。”那个学生一听,甜甜地笑了。可见,教师用真诚鼓励的话语肯定学生的进步,就会让学生树立起信心,爱上语文学习。
三、灵动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教育的艺术也是说话艺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丰富优美、灵动简洁、新颖活泼的。课堂教学采用艺术化的语言,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个名字》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青蛙有两个名字”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复述句子说:“我有一把尺子。”学生说:“我也有一把尺子。”这位教师说:“我们都有一把尺子。”但教师不满足于此,接着引导学生说话,学生说:“我有一条裤子。”教师笑呵呵地说:“有一条裤子不稀奇。”学生心领神会:“我有一条漂亮的裤子。”教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认真地说:“刚才我们找到的都是看得见的东西,谁能说说看不见的东西?”有学生站起来说:“我有一颗爱心。”教师说:“我也有一颗爱心,我们都有一颗爱心。”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的发言越来越多。这样灵动的教学语言不但有助于准确地传递信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有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启发性的语言,培养创造潜能
启发性的语言有助于引发人思维的欲望,教给人思维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问题刚一抛出,一位女生立即站起来回答。于永正老师说:“再增加一点难度,更简洁地说一说。”学生呆呆地站着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此,于永正老师没有请另外一名学生回答,而是笑眯眯地对学生说:“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没事,再想想。”女生想了一会儿,大声地说:“他们分别是……”于永正老师笑着说:“你看,差一点儿就错失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学生的困惑与尴尬被教师智慧的语言化解了。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不仅能让学生充满自信,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让平淡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充满自信,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