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2015-05-04冯春喜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笔者化学情境

冯春喜

【关键词】初中化学 情感教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23-01

自古以来情感都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标准。在素质教育下,教学过程也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变成了一个综合化的育人过程。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从三方面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进行了探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与各位同行交流分享。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化学情境,把课本中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中的实践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创设化学情境可以把学生引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场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他们积极创新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元素及物质的组成有初步的了解,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先尝试着留意生活中的元素资料;在记忆元素种类时,让学生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常见元素按原子序数记忆,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在“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去理解碳还原二氧化碳的过程,笔者利用多媒体将这一教学难点制成简单明了的动画形式,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个碳原子夺取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形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同时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失去一个氧原子,也形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的过程。同时,笔者再配以适时的课堂讲解和分析,通过将微观微粒“可视化”,不仅将原本抽象的还原过程变得形象、直观,也能有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实现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化学知识的畏难心理。

二、以生为本,以情感人

情感只有在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滋生和成长,情感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用激情来促进有效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以生为本,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和关心学生,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念

大量的事实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有效学习的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如果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师生之间共同架起沟通和探索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他们才能敞开心扉,才会尊重老师、信任老师,才会喜欢上你所教的课程,进而潜心钻研、认真学习。

(二)运用肯定性评价,调动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生在学习求知过程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遇到困难时难免会退缩和感到迷茫,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开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拾信心。在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之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无限的潜力。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来回巡视学生的实验过程,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在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时,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参与活动的小组,指出不足,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交流、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性的正确结论,这样的结论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德育因素,催生情感

新课程标准重视德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初中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把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给学生,让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盲目接受者,而是情感、人格全面提升的塑造者。

例如,在教学《空气》一课时,笔者利用1分钟的时间讲述拉瓦锡敢于大胆怀疑“燃素学说”,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的故事。让学生对拉瓦斯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又如在教学《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对酸、碱进行了识别和分类,从而使人们形成了酸和碱相互统一的概念的故事。波义耳为了寻求科学真理不畏疲劳、善于深思的精神也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对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渗透,千方百计地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化学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笔者化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