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救助与脱贫分化
——基于京石低保家庭的调查研究

2015-05-04成福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户户主贫困家庭

成福蕊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社会救助与脱贫分化
——基于京石低保家庭的调查研究

成福蕊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城市低保家庭大都具有一种或多种突出的致贫原因,体现出城市居民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不同的社会风险对不同的家庭造成的破坏度各异,脱贫时间呈现较大差异。低保家庭最终能否脱贫,关键在于现有社会政策是否与其所造成的缺失相匹配。此分析对评估我国社会救助的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社会救助;社会风险;脱贫分化;匹配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贫困及社会救助在全球的关注度不断上升[1]。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发展和社会风险的变化[2],新型贫困不断出现[3-4]。在贫困应对问题上,最必要的和直接的主体是国家自身,其根本也在于本土机制的发展[5-8]。过去30多年,中国贫困人口急剧下降。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对缓解城乡贫困人口的生活困境起了关键性作用。但由于时滞因素,对社会救助效果的考察还比较缺乏。已有研究关注了全国社会救助筹资的公平性,对城乡社会救助对象的致贫原因和现状有一定分析。但考察数据多来源于大规模抽样,信息都是截面的,缺乏系统的纵向分析。尤其对救助的效果缺乏研究。

本文基于北京和石家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样本实地调查数据,首先分析了低收入家庭的结构特征、社会风险及造成的缺失,进而剖析脱贫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而对社会救助的政策缺口进行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

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朝阳区和石家庄市裕华区。根据数据可获得性、人口规模、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北京市集中调查了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全部612户低保家庭。调查时间从1996年1月起到2007年12月止。石家庄市集中调查了裕华区5个街道、1个镇的全部低保家庭档案,共1729户低保家庭,调查时间从2000年1月起到2010年12月止。石家庄的具体街道或镇的名称及户数见表1。

表1 石家庄裕华低保调查户数分布

2、数据描述

低保是一种以户为单位申请的现金补差救助制度,石家庄市裕华区和北京市朝阳区各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表2、表3所示。

(1)保障户数年度分布

在历年低保标准下,所调研石家庄的1729户贫困家庭首次申请低保并通过审批的年度分布如图1。可以看出,2000年石家庄仍属于低保起步期,保障范围非常有限。2003年本区新申请的低保户数最多,将近300户。之后逐年下降,到2007年近100户。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2008年开始低保申请户数又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保障范围逐年扩展。

表2 裕华区收入保障标准(2001-2010)

表3 北京市城市贫困线历年标准(1996-2007)

图1 裕华区低保家庭首次申请年份及对应户数

在表3所述的低保标准下,所调研的北京612户城市低保家庭的首次申请年度分布如图2。

图2 朝阳区城市家庭每年新申请低保的户数(1996-2007)

1997年申请被通过者仅为1户,这与低保起步时期的制度执行有关。虽然定期调整了低保标准,但1997年几乎没有开展新的低保审批工作,而大部分符合条件的家庭在1996年已经纳入救助范围。因1999年底调标幅度较大,导致2000年申请并通过的贫困家庭数最多,达到125户。

(2)户主年龄分布

图3 裕华区低保户主首次申请时的年龄及对应户数

图3 显示了石家庄首次申请低保的户主年龄分布,跨度从4岁到91岁。未成年的低保申请者多为孤儿,属于传统民政救助对象。高于60岁的老年申请者在总低保户中占1/4以上,其中包含孤老、残疾、军烈属、三无等传统老年救助对象。

从图4可以看出,首次申请低保的户主年龄以40到44岁为中心近似正态分布,但老年人申请者远多于儿童。毕竟,除极特殊情况外(孤儿),儿童很少作为户主申请社会救助。首次申请时户主年龄分布数据的变化趋势表明,老年人逐渐减少,越来越向40岁左右的中年家庭集中,且幅度逐渐收窄。这部分人群是目前城市贫困的重点。

图4 朝阳区首次申请低保的户主年龄及户数

(3)户均保障人数

北京和石家庄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都以3人为主,占总申请户数的1/3以上。考虑到传统民政救助对象及新增孤老等因素,1人贫困家庭比例较高,尤其在北京更为明显。依次递减的为2人家庭和4人以上家庭。低保申请家庭户主的文化程度总体偏低,近80%的申请者文化程度是初中以下。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致贫原因可以理解为家庭所经历的社会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石家庄的情况与北京类似,因此只分析北京情况作为代表。由于石家庄的低保数据缺乏动态性,尤其是脱贫家庭的民政统计数据时间跨度太短,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后面只对北京市朝阳区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北京的人均收入处于较高水平,所以研究结论对于石家庄乃至全国中低收入地区的社会救助政策都具有借鉴意义。

图5 致贫原因户数分布

1、社会风险发生率

北京调研的贫困家庭致贫原因如图5所示,前三位的要数残疾、离异和失业。户籍代表人户分离现象。传统是指传统对象,即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前民政部门已救助的对象。教育是指因教育支出过高而陷入贫困的家庭,尤其是高中以上的教育支出较大。

2002年以前申请救助的376个家庭中,致贫原因的次序与到2007年的总体样本有差异,这种差异表明后5年的新贫困变化趋势。如图6显示,教育、疾病、丧偶和传统对象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次序和趋势都保持一致,全部略低于原来的比例。后5年比例明显增加的致贫原因包括离异、人户分离和犯罪,这是新型社会政策关注的重点。而残疾、失业(下岗)和单身未婚的比例都有所下降。

图6 城市社会风险发生率变化

2、社会风险集聚度

将图5中的数据标志加总,为1190户,超过612总体的94.4%。很多家庭的贫困并非由于单一的原因,致贫原因的集聚现象非常普遍。在所研究的612户家庭中,有两项劣势集聚的家庭有240户,占39.2%。其中以失业和离异集聚为最多,51户,占8.3%。犯罪和离异、残疾和离异、失业和人户分离、残疾和人户分离双劣势集聚的家庭均超过30户。另有12户属于三种以上劣势集聚的家庭。

四、脱贫分化的分析及解释

1、影响脱贫的因素分析

总体上,与贫困及脱贫相关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因素,包括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救助人数等。第二类是负向因素,包括传统对象、残疾、离异、失业、人户分离、犯罪、丧偶、疾病、教育支出等致贫原因。第三类是政策因素,理论上应该是正向因素,即有利于贫困者的脱贫。包括粮油补贴、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

2、模型构建

生存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研究贫困问题的新方法。针对研究样本,建立以脱贫时间为应变量的Cox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贫困及其持续期的影响。构建函数如下:

其中x1,x2,…,xm,是有助于脱贫的因素,h0(t)是基准函数。t代表脱贫时间,即贫困家庭自首次申请到脱离救助的年数。状态值为1时,代表脱离救助事件的发生。本模型中,正向因子系数符号表明有助于脱贫的因素,是脱贫的保护因素,而负向符号表示有助于延长救助时间的因素,是消极因素。

3、实证结果分析

表4、5和6分别显示了数据状态、模型拟合度和回归变量系数及其预期影响倍数。

表4 城市样本事件数据状态

表5 Cox模型综合检验

城市贫困家庭平均预期脱贫率为7.681年,1年内预期脱贫比例为19%,3年内预期脱贫比例为24.8%,5年内预期脱贫比例为33.2%,57.2%的家庭预期脱贫时间超过8年。如图7所示。

图7 城市脱贫时间与累计生存率

因此,最终的回归方程为:

其中,x1代表户主申请年龄,x2代表救助人数,x3代表失业,x4代表残疾,x5代表教育支出,x6代表离异,x7代表人户分离。

救助人数、失业和教育支出为正向因素,即此三项因素均是脱贫时间减少的贡献因素。户主年龄、残疾、离异和人户分离是对贫困负面影响最强的四个因素,表明随着这四种因素的增强,脱贫变得越来越困难。

预期相对贡献度Exp(B)最大为失业,即失业每增加一个等级,其相对救助时间的缩短度为2.146倍。相似的,教育支出对脱贫的贡献度是1.498倍,救助人数(家庭规模)的贡献度是1.196倍。而对于系数为负的因素,贡献于脱贫年限的作用是反向的,其每增加一个等级,会相对延长救助期限[1-Exp(B)]倍。因此,户主年龄的负向贡献度是0.015倍,残疾的负向贡献度是0.517倍,离异的负向贡献度为0.442倍,人户分离的负向贡献度为0.791倍。

在城市贫困家庭中,除传统对象外,失业、教育支出和疾病三种致贫原因的脱贫比率最高,而发生人户分离、残疾和离异风险的家庭脱贫比率较低。对城市脱贫时间有正向贡献的因素包括家庭救助人数、失业和教育支出,而户主年龄、残疾、离异和人户分离是延长脱贫时间的四个最重要因素。这表明,城市的需求模式已经过渡到社会融合和特殊照顾服务的需求阶段。

五、贫困指标体系探索

总结本研究分析的与贫困及脱贫时间相关的社会风险因素特征包括:发生率、集聚程度、脱贫率、影响系数和预期贡献度。

据此设定基于贫困的指标系数计算公式:

表6 方程的重要变量及系数

指标系数=发生率×平均脱贫年限/预期影响倍数

其中,预期影响倍数指回归方程中的Exp(B),平均脱贫年限指1996-2002年之间发生某种风险的样本截止到2007年底的平均被救助年限,贫困发生率是指1996-2007年间全部样本发生某一社会风险的比率。

此指标系数计算公式意味着,某种贫困相关的社会风险的发生率越高,平均脱贫年限越长,预期加速脱贫的贡献越小,指标系数越大。反之亦然。因为预期影响倍数在回归方程中是根据因素本身对因变量脱贫时间的减少产生的贡献度计算的,因此,其在指标系数计算中处于分母的位置。

指标系数越大,代表某种风险越难以克服,至少在现有社会救助措施下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社会风险本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表现为其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缺失,而目前贫困研究方法的关键恰在于用这种缺失本身来定义和评价贫困。

因此,某种风险因素的指标系数较高,意味着相应的缺失没有被现有的政策框架所弥补。如果救助措施可以较好地匹配家庭的风险缺口,则社会风险遭遇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脱离贫困。否则,就可能陷入长期贫困。

据此计算出城市贫困影响因素的指标系数值,见表7。未婚、犯罪、疾病和丧偶这四种因素在模型中对脱贫时间的作用不显著,而救助人数和户主年龄本身不属于社会风险,不适用发生率这一概念,因此在计算时未将这些因素纳入排序。

表7 城市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残疾代表身体完整性,人户分离代表身份排斥,离异代表家庭关系,教育代表知识获取能力,失业代表工作能力,疾病代表健康程度。城市贫困影响因素的指标系数排序为:残疾、人户分离、离异、教育支出和失业。根据城市贫困样本计算的最终系数大小进行能力排序,依次为:身体完整性、身份排斥、家庭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

将此与城市的社会救助政策相对应,可以发现针对贫困家庭的失业风险、医疗风险和教育支出风险,都有较好的应对措施。而对于残疾人和未成年孩子的照顾服务及家庭和社会关系,暂没有提供较好的救助措施。城市救助的提供还处于物质层面,但城市风险和造成的能力缺失已经对服务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救助提出了迫切要求。

六、政策启示

首先,与简单的常识判断不同,本文研究发现,影响城市贫困家庭脱贫时间的最主要因素并非来自失业和教育,而是集中于身体完整性和社会关系。对于大部分残疾人来说,经济救助固然可以解决其物质需求上的特殊性,但残疾本身带来的影响关乎人类核心能力的各个层面。身份排斥和家庭关系对贫困家庭的持续影响超过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成为继残疾这种肢体和精神障碍之后最重要的影响贫困的能力。

其次,贫困作为一种或多种能力的缺失,脱贫效果的分化取决于社会救助政策的匹配度。如果匹配程度高,则贫困者脱贫时间较短。否则,则容易陷入长期贫困。这为我国社会救助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就目前的政策看,基本温饱生活救助已经解决,城市教育救助、失业救助和医疗救助也比较有效。因教育支出、疾病和失业造成的贫困持续时间并不长。而残疾、单亲、人户分离等带来的多重能力损害和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缺失在现行政策下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成为制约贫困家庭脱贫的重要因素。

再次,城市地区的需求正在从物质阶段和基本服务阶段过渡到特殊服务需求和精神需求阶段。这种转变明确了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缺口,为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框架提供了建设性思路。在现有城乡社会救助政策框架内,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各种专项救助措施为辅的救助模式在应对物质匮乏、基本教育、医疗服务和失业的缺失方面效果较明显。但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孩子的照顾需求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

最后,本文对基于贫困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和局部排序。这项工作的意义尤其体现在发达城市地区。指标排序显示,社会关系贫困是比教育和医疗还紧迫的政策关注点。精神贫困与物质贫困相对应,是决定未来人类贫困与否的关键。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富裕社会,精神资源的分配决定着人们的自我实现程度和生活质量。而精神资源最大的特点在于无法简单再分配,且多形成于婴幼儿阶段。这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型减贫政策提供了新的启示。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和发展新型贫困应对战略的方向做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1]Eardley T,Bradshaw J,D itch J,G ough I,et al.Social A ssistance in O ECD Countries[M].V olume I:Synthesis Report.London:H M SO,1996:32-37.

[2]杰弗里·萨克斯.贫困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M].邹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Polak P.O ut of Poverty:W hat W orks W hen Traditional A pproaches Fail[M].San Franisco:Berrett-K oehler,2008.

[4]威廉·伊斯特利.白人的负担:为什么西方的援助收效甚微[M].崔新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93-310.

[5]卡尔·波拉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冯钢,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Thirlw all A P,Penelope P.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Poverty of N ations[M].Cheltenham:Edw ard Elgar, 2008:vii-xv.

[7]Stiglitz J.M aking G lobalization W ork[M].N ew Y ork:W. W.N orton and Co.,2006.

[8]H ausmann R,Rodrik D.Economic D evelopmentas Self D iscovery[J].Journal of D evelopment Economics,2003, 72:603-633.

Social Assistance and the Disparities in Poverty Relief——Based on Poverty Investigation in Beijing and Shijiazhuang

CHENG Fu-rui
(Heibei University of Economy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Heibei 050061,China)

There are one or more key factors causing poverty in the urban minimum living guaranteed households,which reflects the different social risks that urban residents face.Different social risks bring different damages to households,which results in a disparity in the time of poverty relief.Poverty relief is dependent on the matching extent of the present social assistance policy to the relative deficiency.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constructive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current social assistance.

social assistance;social risk;disparity in poverty relief;match

G275

:A

:2095-3763(2015)01-0117-06

2014-11-05

成福蕊(1978-),女,满族,河北丰宁人,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与社会保障。

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201201145)。

猜你喜欢

人户户主贫困家庭
一人户家庭破亿,意味着什么
“籍贯”中的“籍”古代指什么
看人户与放人户
回来(外一首)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一人户”家庭成主流冲击韩国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