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暑山庄“水”的审美妙趣

2015-03-27岳爱华段钟嵘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妙趣避暑山庄水色

岳爱华, 段钟嵘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承德 067000)

避暑山庄“水”的审美妙趣

岳爱华, 段钟嵘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承德 067000)

避暑山庄虽然以山得名,然胜趣实则在水。水赋予避暑山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以生命和活力。本文拟从审美视域观照避暑山庄水色、水声、水势、水泽之妙趣。

避暑山庄;水;审美

避暑山庄,“以山得名,胜趣实在水”。康熙皇帝在《泉源石壁》诗序中引用朱熹的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在说明山庄湖水清澈洁净,是因为有充足的水源。如意湖、上湖、下湖、澄湖以及银湖、西湖、半月湖构成的水面,号称十里塞湖。远望塞湖之水,波平如镜;近观湖区风光,美如画卷。筑于微波涟漪湖水之中的长堤,蜿蜒曲折,径分三枝,连接着环碧、如意湖、月色江声三个洲岛“形若芝英、若云朵、复若如意”,洲岛错落的湖区风光旖旎迷人。徐兴志《避暑山庄的理水特色》一文介绍了山庄水系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一为热河平地涌泉,这是湖区水的来源之一;二为山区众多山泉与溪水径流,为湖区增添水量;三为武烈河与狮子沟河水的引入,这是山庄湖水的主要来源[1]。

一、水色之妙趣:万象落湖,优美如画

万物之色,水色最淡,几近于“无”。但恰恰是这个“无”却能映出形形色色的也最富于变化的“有”。《庄子·天道》篇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水色具有朴素之美,朴素之美乃是至美,这种朴素之美蕴含无穷审美妙趣。

在避暑山庄园林景观中,水色之妙趣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水色具有点色之妙趣。避暑山庄“十里塞湖”,湖水无色正是“虚”的象征,静水如明镜,看似虚无,却涵养着四周的美景,其周边的建筑、山石、树木乃至天空都被水含映在其中,使得观赏者的视线无限延伸,这在无形中扩大了审美主体的审美空间,同时也体现出审美对象“水”的深沉含蓄,映射出园林的意境之美。第二,水色富于变化之妙趣。避暑山庄之中的花草、建筑、山石、树木之美随着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特色,伴随光线、季节的变化,水色之变化也是美轮美奂。第三,水色具有增添景观灵性之妙趣。避暑山庄宽阔的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水中之影强化和扩大了园林空间的景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产生出亦真亦幻的虚实之美,水天一色,天地融合,万物焕发灵性光辉。正如《庄子》所言:“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对于避暑山庄“水色”之妙趣的审美体验,康熙皇帝在《澄波叠翠》诗序中描述“如意洲之后,小亭临湖,湖水清涟澈底。北面层峦重掩,云簇涛涌,特开屏障。扁舟过此,辄为流连。”[3]此诗叙写了康熙皇帝荡舟湖上,小船游至如意洲之北,他时而面北眺望层峦复岭,时而低头俯视湖面的波澜倒影。此等水映青山美如画的胜境,令康熙皇帝忍不住赞美避暑山庄山水之美:“叠翠耸千仭,澄波属紫文。鉴开倒影列,返照共氤氲。”在康熙笔下,位于如意洲北侧的澄波叠翠亭,周围林木繁茂,青翠葱茏,北临澄湖,迎面有逶迤起伏的青山翠岭。高达千仭的峰峦投影于澄澈的湖水中,呈现出连绵不断的紫色波纹。宛如明镜般的湖面,其倒影中的远山近岭,因夕阳返照,形成了红绿相衬,紫碧相映,绚丽多彩的优美画卷。乾隆皇帝也曾以《澄波叠翠》为题赋诗一首,“峰翠落湖心,悠然意与深。游鱼寻觅树,飞鸟迓迷林。震藻犹云日,崇情至古今。烟霞蟠水府,深夜有龙吟。”[4]乾隆皇帝这首五言律诗,对澄湖的波光水影之美描绘得更为细腻。首句“峰翠落湖心”,描绘青翠的山峰,投影于碧波之上,使清澈的湖水显得极为佳妙,接着以“悠然意与深”,表现湖光水影邈远而深重的状貌。

人们常说“水本无形,得山而媚”,在避暑山庄园林景观中,水以其最素朴的底色,尽揽万象入怀中,彰显一园之精髓,向世人展现出山水相依的优美画卷。

二、水声之妙趣:泉石激韵,和若球锽

《庄子·齐物论》谈到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山泉水由石上跌落于道中所产生的叮叮咚咚不同的回响声,时而清浅低唱,时而婉转回环,恰如天然的乐曲。水声之妙趣正在于它无所凭借却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审美主体的听觉。“何必钟与竹,山水有清音”,水在流动过程中与山石、河岸、植物等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如天籁一般的音响,为园林景观增添了无穷意境。

避暑山庄中的水声,有的来源于沟壑峡谷中的泉水,有的来源于潺潺溪流,有的来源于激流飞瀑。听闻避暑山庄水声,让人感受泉水击岩石的韵律,犹若扣磬鸣钟和声的审美妙趣。据《热河志》记载:“山庄崖馆云阿,深林穹谷,咸以瀑流增胜。实者其声,空者其色。及诉流穷源,则乳窦穿空,云根吐溜,琼帘悬注,泉立峰飞。构亭山麓,圣祖题额曰‘观瀑’。恭绎御诗,以观括听,从色觅声,所谓‘目谋、耳谋、心谋、神谋’者,一以贯之,观之势义大矣。半山有亭,御书‘瀑源’二字。由是再陟,则‘笠云亭’,倚空侧立,如暝濛烟雨青笠伊纠也。”[5]从这段文字可以了解到,避暑山庄西部沟壑峡谷多泉。一股股泉水自石孔岩缝中涌出,然后落入谷底,形成涓涓清流小溪。引山泉、造瀑布,可以收到“从色觅声”效果。所谓“从色觅声”,是说从瀑布的水色可寻觅其声音,也就是眼观洁白如雪的瀑布飞流,还能获得山泉击石、似奏清音的听觉感受,从而实现视听兼悦,并进一步达到所谓“目谋、耳谋、心谋、神谋”多方面的审美效果。

避暑山庄北部山麓,那里有高耸的石壁,还有盘根于山岩之中的古树和依附于石壁上的青苔紫藓。就在那青翠的石壁间,涌出一股百丈泉流,气势颇为壮观。康熙皇帝以《泉源石壁》为题,写诗赞美泉水源于石壁之胜景。“水源依石壁,杂沓至河隈”,形象地描绘泉水从山崖石壁间喷涌而出时,有数不清的一股股细流交织在一起,形成滚滚浪花,悬空飞下,至山弯处注入半月湖。泉水涌出时,水流纷繁交错、浪花翻滚飞溅,敲击石壁发出悦耳的响声。“清镜分霄汉,层波溅碧苔。”澄清而透澈的半月湖水,犹如一面光洁的镜子,高高的天空映入其中,形成面面相对的上下两片云天;那一层层水波,时而飞起浪花水珠,溅在石壁青苔碧藓上,透过康熙的诗,可以想象水石相击,发出如乐如曲的声音,水洗石壁上的青苔碧藓,使其显得更加鲜绿秀美。乾隆皇帝有《观瀑亭》一诗,从视听角度对瀑布的声音与形态极尽描绘:“瀑泉相问答,各唱喁于声。跳珠出涌圆,垂虹挂川晴。飞鸣集鸂鵣,跃戏僭鼯鼪。佳景拟图画,图画岂天成。危亭架波上,波影漾文檐。飒香诚可听,澄澈亦足忺。溅衣借微风,饮应当夜蟾。分明洞天路,只隔水晶簾”[6]。在乾隆的笔下,瀑布流淌的声音,犹如二人相对低语,似乎还在互相问答。细心倾听,瀑流声很有节奏,仿佛在唱优美的歌。

水击泉石如乐如曲,深得康熙乾隆皇帝的赞美,他们以山泉为对象定景赋诗的实例很多,诸如封泉清听、泉源石壁、原金泉声、澄泉绕石、玉琴轩、千尺雪瀑布、涌翠岩等等。先帝远去,循着先帝的赏泉之路,我们仍然可得沁人心脾,荡人魂魄的天籁水声之乐。潺潺溪水,“闻水声,如鸣佩环”;涛涛大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瀑直下,如若“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所谓“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绝非虚语。万条水汇聚湖中,变得寂静无声,就让人不由地想到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无声的至美之境。

三、水势之妙趣:亦静亦动,形神俱现

水势指由水的特点构成的自然趋势、态势。古语有“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是说静水如明镜,体现柔美,瀑水似白练,显示力量。水这种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本性决定了水势“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

避暑山庄园林景观中,静水呈现出承载托举、陪衬点缀之势。塞湖西岸的芳渚临流亭,位居如意湖亭之北。据《热河志》介绍:由“万壑松风”西行,然后向北拐,经过如意湖亭,可见一座南向小亭,康熙命名为“芳渚临流”。此亭座落在如意湖西侧沿岸弯曲的沙洲上,这里有“巉岩秀削”的枕流巨石。亭的周围,生长着灌木树丛。阳光映照时,众木繁花,倒影于水中;微风吹来,空气中飘浮着缕缕清香。登亭俯视,“游鳞来往于苔阴”;举目仰望,“远禽出没于烟际”;侧耳倾听,“溪喧流韶”似奏清音。这座“托”于水面的芳渚临流亭,自然景色秀美而又富有情趣,康熙因喜欢此亭而赋诗吟诵:“堤柳汀沙翡翠茵,清流芳渚跃凡鳞。树丛夹岸山花放,独坐临流惜谷神。”透过此诗,我们不难体会,“水”在自然美景中的点染作用:临湖沙洲上青翠鲜绿的垂柳在水中的倒影,堤岛岸边绚烂的山花在水中争艳,游鱼自由的在水中欢腾跳跃。乾隆在《芳渚临流》诗中写道:“孤亭据悬岸,座俯水晶宫。曦影错金碧,春流泛紫红。”置身于芳渚临流亭里,俯视波如明镜的湖水,那倒影于其中的楼堂殿宇,很像神话传说中的“水晶宫”,亦可见静“水”托举点染之势。

避暑山庄中的动“水”呈现出灵动、激越之势。表现“水”的灵动之势最美的是“跨”于水石堤上的“水心榭”,坐于水心榭的亭中,既能够观赏美景,还能够倾听悦耳的流水声,乾隆皇帝于1763年赋诗描述水心榭时写道:“隄界内外湖,外低内水高。虚榭堤中间,夹镜光相交。练影漾楣梠,筑声喧砌坳。如在玉壶冰,奚用垂鳞亮。”对山庄中“水”的激越之势的描写,康熙皇帝在《远近泉声》诗序中说:“北为趵突泉,涌地觱沸。西为瀑布,银河倒泻。晶帘映崖,微风斜卷,珠玑散空。前后池塘,白莲万朵,花芬泉响,直入庐山胜境矣。”[7]诗序中写到登临听瀑亭,在远处可见晶帘映崖,微风斜卷,珠玑散空的瀑布飞流。乾隆皇帝在《千尺雪》一诗中,对山庄千尺雪瀑布的动态激越之势有如此生动描绘:“引流叠石落飞泉,千尺窗前雪色悬。漫拟春明称转蚪,所欣结构借天然。”

避暑山庄里塞湖、瀑布、山泉、小溪交相辉映,水势亦动亦静,形神俱现。避暑山庄之水以其恬淡安静、灵动磅礴之势涵养着四周的千年古木和奇花异草,倒影斑斓,气象万千,将山庄装扮成一个童话般的仙境。

四、水泽之妙趣:利物不争,生生不息

水泽是指水恩泽苍生、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的谦和奉献的品质。在《荀子·宥坐》篇中,孔子答弟子问时说:“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老子《道德经·八章》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正是源于水的恩泽,园林景观才能够脉源贯通而全园生动。

避暑山庄“水泽”之妙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水甘居于下,利物不争。山庄中常有许多建筑临水而建,把建筑物点缀在水面上,或置于孤立的岛上,使建筑成为水面上的景观,这暗含着水的谦和处下,从不彰显自己而作建筑物的陪衬。位于环碧岛上的采菱渡,水好像是从建筑下方流出,显得深幽含蓄。乾隆在《采菱渡》诗序中说:“湖泊澄碧,水面多菱。叶浮贴水,背日开花,佳食脆香,与莲房水芝并荐,故取摩诘诗中语名其处。”避暑山庄“水”据《热河志》记载:“湖之南有小洲,可登舟北渡。构亭其漘,曰‘采菱渡’。亭如一笠,倒影湖中,每新菱出水,与莲叶蘋花相间……”[8]筑于湖中小岛上的采菱渡,被湖水环绕着。湖面上布满菱叶菱花,并与荷莲青蘋相间。避暑山庄的采菱渡亭,建在四面环水的小岛上,也呈现出孤亭点水之美。当年,清代皇帝与后妃,常来采菱渡,或坐在亭中观赏荡漾的碧波,或驾着小舟采摘菱实。这里不仅有菱荷飘香,而且是碧柳倒挂。草亭与秀美的自然环境相融,显露出一种令人喜爱的水乡韵味。特别是它那圆圆的造型,其点水之状,更为佳妙。其二是恩泽万物,生生不息。水中碧荷游鱼,堤上翠柳繁花,山上青松古木,空中蜂蝶飞鸟,它们的生命无不缘水而精彩。澄波叠翠亭在乾隆皇帝的诗中表现得更为生动形象:“峰翠落湖心,悠然意与深。游鱼欣觅树,飞鸟讶迷林。”在乾隆的笔下,青翠的山峰,影落湖心。光洁轻柔的湖水,映照层峦叠翠的山峦,犹如一幅长长的织锦,飘飘洒洒地向着遥远的天边伸展,令人感到澄湖之水似乎很邈远,其意境也更为深邃。澄湖中的倒影,不仅有山峦,还有枝叶繁茂的树木。欢快的游鱼,在树影中穿来穿去,似乎在寻觅食物。空中的飞鸟见到湖心的“林木”,便迎着倒影猛扑过去,也许想落在枝头上休息一会儿。澄湖之美令人着迷,而飘浮于碧波之上的澄波叠翠亭,更是令人赞叹。康熙皇帝在《曲水荷香》诗序中说:“碧溪清浅,随石盘折,流为小池,藕花无数,绿叶高低。每新雨初过,平堤水足,落红波面,贴贴如泛杯。兰亭殇咏,无此天趣。”[9]诗序具体地描绘出随石盘折的溪水,弯弯曲曲地流淌着,荷花的花瓣落在水面上,犹如一盏盏酒杯,随水漂流。

避暑山庄水泽之妙趣在于水开拓了园林景观的平面疆域,不仅以其虚涵舒缓给人以宁静幽深之美,同时调动了人们发古幽思,激发观赏者的诗兴,联想到人格品性升华的审美意趣。避暑山庄之水涵养着山庄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把山庄点缀得如诗如画。

总之,避暑山庄之水以其色、声、势、泽带给人无限审美妙趣。正如冯钟平所说:“中国园林喜欢水,因为水总给人以清新、明净的感受,给人以亲切感,愿意与他接近。水面随园林的大小及布局情况,或开阔舒展,或潆回幽深,使空间延伸、变幻。当山石、植物与水的漫延流动的神态结合一起时,更觉得自然而富有生气;而水面五彩缤纷的倒影和跳动着的山泉、山瀑、浪花,敲打着人们的心弦,令人欢快而富于想象……”[10]避暑山庄水之妙趣需要观赏者来品味,因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1]徐兴志,王燕.避暑山庄的理水特色[J].河北林业科技, 2003,(2):48-50.

[2]邹定家.中国园林中“水”的审美意趣[J].中国园艺文摘, 2009,(11):88-89.

[3]张羽新.避暑山庄的造园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00.

[4]塞湖如镜,峰峦叠映──避暑山庄御制咏湖诗鉴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89-96.

[5]王立平,张斌翀.避暑山庄春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67.

[6]杜江.清帝承德离宫[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88.

[7]杨鸿勋.园林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6.

[8]布尼阿林.承德历代风景诗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118.

[9]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4.

[10]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7.

An Aesthetic Analysis of the Fascinating Waterin the Mountain Resort

YUE Ai-hua,DUAN Zhong-ro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Hebei 067000,China)

The Mountain Resort,highlighting mountain in its name,is really enchanting in water,which endows vigor and vitality to the natural scenery and human landscape.This paper makes an aesthetic analysis of the charm of the water in the Mountain Res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or,sound,power and layout.

the Mountain Resort;water;aesthetic

J59

:A

:2095-3763(2015)01-0006-04

2014-11-28

岳爱华(1977-),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妙趣避暑山庄水色
水色
雨花·艺术 徐华翎作品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奇趣搭配
智力大闯关,妙趣挡不住
康乾盛景避暑山庄
妙趣加油站
妙趣车库门
鉴别鱼塘水质好坏有妙招
水色纸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