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校际差距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基于珠三角的实证调查

2015-05-04吴宏超

现代教育论丛 2015年2期
关键词:班额在校生教育资源

吴宏超 冯 梅

家长教育满意度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感受,是衡量教育公共服务的主观指标。[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教育满意程度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可见,无论从现实背景,还是相关政策来看,家长的教育满意度都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广东省13所义务教育中小学的家长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学校差异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试图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家长教育满意度提供发展建议。

一、研究源起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其主要思想就是提高和改善政府行为的效率,因此关注公众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关注公众满意度的评价。[2]瑞典于1989年建立起自己的顾客满意度晴雨表指数(SCSB)。在瑞典模型的基础上,美国于1994年建立了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欧盟也于1999年进行了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ECSI)的首次测评。随后,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也相继建立了本国的或本地区的顾客满意度指数。

在我国教育领域,满意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如高兵、胡咏梅等人(2006)通过采用自编的《学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北京市8区的中小学生及家长进行大规模调查,主要从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对班级凝聚力的满意度、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对学校条件及环境的满意度等四个维度来调查中小学家长的满意度。[3]刘武(2009)在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随机电话拨号(RDD)技术,建立了义务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模型由感知质量、学校形象、顾客信任、感知价格、感知公平、顾客满意等6个结构变量组成。[4]李志峰、张茂聪(2012)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感知模型(PSOQ-CE),从物质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素质教育这五个质量感知维度建立义务教育满意度指数计算模型,计算来自城乡、中小学和不同收入阶层家长义务教育满意度指数,并检验了其差异性。[5]张娜(2013)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技术,通过分析2012年北京市11600个学生家长教育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城乡和户籍是否能够有效地预测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户籍家庭和外省市家庭户籍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没有显著差异。[6]

综上所述,在义务教育领域有关教育满意度的研究大都偏向于家长个人/家庭因素与学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不同水平和特征的学校之间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差异,并且现有的研究大都侧重于模型建构。本研究主要从学校层面来研究家长的满意度,以不同类型、不同特征学校家长教育满意度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学校家长教育满意度之间的差异。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家长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长的教育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教育资源满意度;(2)管理水平满意度;(3)师资满意度;(4)家校关系满意度;(5)教学质量满意度;(6)品牌形象满意度。满意度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满意=100%,比较满意=80%,一般=60%,不太满意=30%,非常不满意=0%。

此次调查遵循代表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共向珠三角地区13个学校发放问卷。共实地走访家长代表130人,电话访谈1324人,共发放家长问卷6569份,回收6050份,回收率为92.1%。结果一致性显示,家长问卷的Cronbach Alph系数为0.932。根据Peterson所建议的0.7标准判断,本研究的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高。13所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13所学校极差率最大的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3.5倍;极差率最小的为班额,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倍。

表1 学校基本情况

三、调查结果

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但义务教育阶段较大的校际差距也会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水平和家长感知的满意度。本研究主要以校际差距为切入点,分析不同特征学校家长满意度的差异,探寻影响家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一)不同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均达到“比较满意”水平

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个学校家长教育满意度均达到“比较满意”水平。13所学校家长教育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6.2%,其中满意度得分最高的为A学校,为92.2%,满意度最低的为F学校,为80.6%。对各个学校家长二级指标排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家长对师资非常满意:在各个学校家长二级指标中排在第一的频次为12次。家长对教育资源不满的最多,排在倒数第一的频次为7次;其次是家校关系,排在倒数第一的频次为6次。可见,家长对各个学校的师资水平非常认可,但是对学校教育资源以及家校关系方面不是特别满意,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校际差距与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1.不同在校生规模的学校家长的教育满意度比较

本研究分别以总体满意度、师资满意度、品牌形象满意度、管理水平满意度、教学质量满意度、家校关系满意度、教育资源满意度为因变量,不同在校生规模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在校生规模进行划分,根据每组学校数大致相等的方式分为三组,1300人以下为小规模学校,1300~1800人为中等规模学校,1800人以上为大规模学校。结果表明,在校生规模在家长总体满意度(F=4.803,p<0.05)、师资满意度(F=4.825,P<0.05)、品牌形象满意度(F=4.500,P<0.05)、管理水平满意度(F=8.292,P<0.01)、教学质量满意度(F=9.630,P<0.01)、家校关系满意度(F=9.079,P<0.01)、教育资源满意度上(F=4.853,P<0.05)均存在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在校生规模的学校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数据显示,学校在校生规模越大,家长教育满意度越低。据实地访谈,在校生规模大的学校家长教育满意度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过多造成生均资源占有量低,运动器材、教学设施、图书等资源相对缺乏。如A家长反映:“学生太多,学校篮球架等运动器材太少,一到下课很多学生去抢体育器材玩。”

2.不同经济地位的家长的教育满意度比较

通常学校家长的平均收入水平越高,表示该校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子女的教育也就比较关注。根据每组学校数大致相等的原则,将学校分为高、中、低三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5万以下为经济水平低,15~20万为经济水平中等,20万以上为经济水平高。结果表明(见表3),不同经济地位学校在教育满意度总分以及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经济地位的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数据显示不同经济地位学校家长之间的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均达到“比较满意”水平。张娜在北京地区的研究显示家长经济地位对家长教育满意度有显著差异[7],与本研究结论有所不同。这可能由于研究中使用的测评工具不同,先前研究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重点主要是考察城乡差别、是否本地户籍、农业户口是否对家长教育满意度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是从家长经济收入水平的差异来分析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差异。

3.不同班额的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由于调研地区地处珠三角,学位压力较大,班额也较大。将学校平均班额分为大、中、小三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学校平均班额为50人以下/班为小班额,50~55人/班为中等班额,55人以上/班为大班额。结果表明,不同班额家长在教学质量满意度以及教育资源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详见表4)。小班额的家长对教学质量(F=3.976,P<0.05)和教育资源(F=4.062,P<0.05)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中等班额和大班额的家长。

从表4可知,班额越大,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以及教育资源越不满意。班额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辅导。并且,班额小为实现课堂机会均等提供了可能,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班额小的学校的家长的教育质量满意度高。另外,班额越大,学生在班级中所享受的生均教育资源也就越少,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资源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如B家长反映“现在家长对学校的教育需求比较高,但是由于班额太大,班主任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对学生的照顾不足。”

表4 不同班额的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4.不同作业时间的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将作业时间分为短、中、长三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一个小时以内为作业时间短,60~75分钟为作业时间适中,75分钟以上为作业时间长。结果表明,不同作业时间的家长在教学质量满意度(F=3.482,P<0.05)上有显著差异(见表5)。

表5 不同作业时间的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从表5中可知,平均作业时间短的学校的家长在教学质量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据家长座谈会了解:一、二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为半小时左右,三、四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五、六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左右,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作业时间。新一代的家长,不仅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过多的作业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并且,如果作业太多,作业时间过长,学生对学校的抱怨也就较多,家长教育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5.不同等级的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因变量同上,以不同学校等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学校等级分为省一级、市一级、区一级。结果表明,省一级、市一级、区一级学校家长在教育满意度总分以及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见表6)。

表6 不同等级的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比较

尽管学校等级在家长总体满意度得分以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学校等级的升高,家长的总体满意度也随之升高:市一级为 83.6%,区一级为 84.6%,省一级为86.6%(详见图1)。造成不同等级的学校的家长总体满意度得分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之间差异较大。从表1可知,研究样本在生均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硬件设施上差异较大,极差率分别为3.4、4.2、13.5。相较于等级低的学校,等级高的学校各方面硬件设施都较优,由此造成等级低的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偏低。

图1 家长总体满意度随学校等级变化趋势

此外,对学校非本地户籍学生比例进行统计,发现省一级学校非本地户籍学生比例普遍偏低,个别学校低至15.5%。区一级学校非本地户籍学生普遍较多,个别高达90.5%。非本地户籍学生所占的比例的最高是最低比例的5倍多。由于调研地区为珠三角地区,非本地户籍学生大都为随迁子女,来自全国各地,素质参差不齐,这也是造成等级低的学校的家长教育满意度低的原因之一。

(三)校际差距与家长教育满意度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准确分析学校在校生规模、学校的家长经济地位、学校班额、学校的作业时间、学校的等级对家长教育总体满意度的作用,本研究尝试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方程是一般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以研究一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数量上相互依存的线性关系,在此用来探讨影响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因素。其中,ESI表示家长教育满意度,SNU代表学校在校生规模,SEM代表学校家长经济地位,SCS代表学校班额,SWH代表学校作业时间,SG代表学校等级,ε为残差。从表7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较好,R2为0.795,p值为0.008,模型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此模型可以解释家长教育满意度79.5%的变异。

表7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学校在校生规模对家长教育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学校的家长经济地位对家长教育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学校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000人,家长教育满意度降低4%;学校家长的家庭平均年收入每增加1万元,家长的满意度上升0.307%。

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学校班额对家长教育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p=0.923)。学校作业时间对家长教育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p=0.022)。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学校的平均作业时间每增加一分钟,家长的满意度下降0.264%。学校等级对家长教育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p=2.023)。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学校等级每增加一级,家长教育满意度上升2.023%。

(四)讨论与结论

综合差异分析与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学校等级越高,家长的教育满意度越高。相比区一级学校,省一级和市一级学校的家长总体满意度较高。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学校等级每增加一级,家长教育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第二,比较回归模型标准化系数,可以看出在校生数是影响家长教育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学校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000人,家长教育满意度降低4%。由此可见,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家长教育满意度,必须严格控制在校生规模。

第三,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学校作业时间是影响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又一关键变量。学生作业时间越长,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及整体评价越差。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随着学校平均作业时间的增加,家长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四、发展建议

总体而言,调研地区家长对各个学校的教育满意度已达到较好的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

对省一级学校、市一级学校、区一级学校教育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学校等级越高,家长的教育满意度越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校际差距较大。具体表现为生均仪器设备值、占地面积等,而且省一级学校非本地户籍学生比例普遍较低,区一级学校非本地户籍学生普遍较多。根据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和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应均衡配置校际教育资源,以教育资源的差异系数作为督导评估的衡量标准,逐年降低生均教育资源的差异系数;加速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除了硬件建设上要求政府的财政倾斜外,软件建设上也需要有配套的措施。数据显示,13所学校之间高级职称教师的极差率为2.2。因此,缩小校际差距,不仅要加大地方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方面的专项投入,同时还应扩大高职称教师校际流动的覆盖面,实现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并且,在学校内部,要对边缘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二)扩大教育供给能力,合理确定学校规模

调研地区特殊的地区位置和人口压力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校在校生规模过大、生均教育资源偏低、班额偏大等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家长的教育满意度水平。在校生规模过大不仅带来生均教育资源偏低,班额偏大等问题,学生在校享受教师的人文关怀也相对较少。未来应努力扩大教育供给的能力,把教育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教育预留用地。住宅开发、“城中村”改造、旧住宅区改造、老城区改造等教育用地规划,应充分征求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并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切实做到优先保障各类教育用地。新建居民小区配套中小学的规划应纳入教育行政部门整体规划。可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参照学校规模、社区人口、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等标准,严格督促开发商建设居民小区配套学校。综合运用新建、扩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规模。严格按照中小学标准化学校班额不超过45~50人的相关要求,逐步降低学校班额,坚决遏制超大班额的现象。

(三)试行弹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布置作业量至关重要。调查发现作业时间越长,家长的教育满意度越低。在这个日益重视综合素质的社会,家长关心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合理布置作业量,试行弹性作业制度,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实行梯度化作业,以保证不同资质、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可以在作业中发展自己的潜能。美国学者哈里斯·古柏认为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应有适当的家庭作业,并且可以有必做和选做之分,每天必做的作业花费的时间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8]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除了依靠课外作业强化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书面作业的不足。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优势,拓展现场教学、社会实践、自然教育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1]李伟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来自上海的调研证据[J].教育发展研究,2014(22):76-81.

[2]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8.

[3]高兵,胡咏梅.中小学学生及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73-76.

[4]刘武.公共服务接受者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92-94.

[5]李志峰,张茂聪.义务教育质量感知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12市地义务教育质量的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40-145.

[6][7]张娜,王玥,许志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教育学报,2013(3):81-90.

[8]Hefer Bembenutty.Meaningful and Maladaptive Homework Practices: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and Self-Regulation.[J].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Spr 2011,v22,p448-473.

猜你喜欢

班额在校生教育资源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基于药学类在校生社会实践调查的人才供求探讨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我省出台教育规划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