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中“通感”的运用

2015-05-02顾婷婷

关键词:通感钢琴演奏演奏者

顾婷婷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钢琴演奏中“通感”的运用

顾婷婷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钢琴演奏的本身就是演奏者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的过程。在实际钢琴教学与演奏的过程中运用“通感”,不但可以唤起作者的广泛联想,增强表达能力,还可以调动欣赏者的想象思维,使其对音乐想象进行定向联想,获得审美活动的最佳效果。

通感;心理学;听觉;钢琴演奏;想象

随着人们对钢琴艺术的欣赏越来越专业化,钢琴的教学与演奏已不再局限于技术的层面。将“通感”一词从文学运用到钢琴演奏领域中来,对演奏者本身也是更高的要求,它能使学生和听众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拓展音乐审美区域,提高审美的素质与能力,为高水平的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心理现象中的音乐通感

通感一词从希腊语中的“同时感受”一词中提取而来,原是心理学和语言修辞学中的名词。它是指某一受到外界刺激的感觉系统,不仅能引起自身直接和相应的反应,还能引发其他感觉系统共鸣的体验,是人类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1]。通感,就是使人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互相衔接,互相转化。

通感一般分为文学通感和艺术通感。文学中的通感也可以称它为“移觉”,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感的隐喻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尤其是在许多诗歌与散文作品中,作者多借助通感使文章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它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大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2]。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够有机联系各种不同感受,并进行彼此有效的沟通,继而形成艺术通感。

在心理学中通感又称“联觉”,是一种人类的心理能力,带有一定无意识的特点,是建立在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直接对应上[3]。通感经常被广泛运用到艺术活动中,尤其是在音乐欣赏与创作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价值和审美作用。

音色、音长、音高、音强这四种都是音乐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都是强调了音乐表现性,也是声音的听觉基本的属性,是听者产生通感这类心理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发音的状态也与欣赏者的心理活动感受有关,发音的速度过快,使人感觉急躁;发音速度过慢,让人感觉柔和。除此以外,节奏、和声、旋律的变化也会带给欣赏者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根据曲子的不同的风格和节奏以及音色的细腻变化,让曲子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活动,把它们融会贯通到所要表现的音乐中去。

二、通感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

(一)分析与处理作品

英国哲学家林伍德说:“艺术的进行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特殊化的感官经验,根据具体情形而定或是听觉经验或是视觉经验。二是非特殊化的想象经验,按照想象的方式,不仅包含与构成感官经验的同质的因素,还包含其异质因素。”[4]即在艺术展示的行进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间的转换或加以想象成为艺术呈现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二度创作的直接执行者,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运用通感,可以将音乐呈现得更为丰满。通感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途径有以下几种。

1.借用语言产生通感

音乐与文学是相通的,文字具有音乐启发性,这里所指的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狭义的语言文字,另一种则是音乐语汇。二者皆能让演奏者对作品产生“意象”的感知,进而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1)文字语言

作曲家借助文学,将音乐联想与文学想象结合在一起创造作品,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作品之前需要对作品进行感知,根据作者所依据的文学作品、戏剧、传说或自身所设定的情节来进行演绎。

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将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作曲家以俄罗斯诗人的诗歌为主题创作了十二首标题音乐,全面展现了俄罗斯十二个月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光,在《四月-松雪草》中借用阿·马伊科夫的诗歌“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残雪偎在你身旁。……来日的幸福,讲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诗歌描写俄罗斯四月积雪融化,溪水流淌,松雪草破土而出的景象,作曲家用音乐的语汇表达松雪草的音乐形象,运用了大量的半音阶线性和声,模拟松雪草破土而出,全曲旋律优美,情绪柔和,更契合傲雪迎风的小草状态。演奏者在演绎作品时通过标题、诗歌的启示,运用通感展开想象来表达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演奏者除了根据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加深对作曲家音乐作品了解的渠道之外,通过查阅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文字信息获取准确表达作品的信息也是基本手段之一。正如莫扎特和贝多芬,二人同属于古典时期的音乐大师,但二者作品风格截然不同。莫扎特性格温和,其钢琴作品大体来说,音乐的基调优美、歌唱、乐观、明朗,很少用到ff,基本在p-f之间。演奏他的作品需动作轻盈、流畅、行云流水,需要宁静的心态来细细咀嚼。而贝多芬钢琴作品则是大气恢宏。这与二人的性格特点、生活态度分不开。一个是乐观地直面生活,另一个则是要强硬地“扼住命运的咽喉”。

由此可见,演奏者可通过文字的表述对作品产生“意象”的感知,对作品进行深入二度创作。

(2)音乐语言

演奏者通过对作品本体信息的感知,运用知觉的转换并用熟练的技巧加以表现,产生出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音乐效果。所谓的作品本体信息即音符、节拍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列举以下几种音乐语言元素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表1 音乐语言元素与效果表

针对以上的音乐语汇,演奏者还需要根据谱例进行诠释。如科普兰的钢琴曲《猫和老鼠》,从第九小节开始,科普兰对托卡塔音型的巧妙处理。他为了使演奏显得紧凑和灵巧,先在演奏托卡塔音型时采取了慢弹,以让演奏者更好地去演绎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同时采用分手练习,让演奏者掌握同速度中旋律的位置[5]。为了达到强烈突出的对比效果,他还使用了右手用sf弹奏,左手用p进行弱奏,表现出了猫和老鼠它们之间相互争斗这种趣味性的形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双手演奏时的速度和节奏。这些对音色处理的乐句,大大增强了音乐的形象性,正确表现了作品内容。

2.借助联想产生通感

音乐想象力在曲目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作曲家科普兰所说,联想对音乐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钢琴家所演奏出的作品之所以可以打动人,不是因为他多么炫丽华彩的演奏技巧,而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理解。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音乐想象力并不等于是天马行空的猜想,它是一种来自于作品与心灵深处的共鸣,必须扎根在关于音乐的感悟、体验等基础之上,它还要根据每首作品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曲子的背景来展开的,也是要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

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命运交响曲》中开头著名的旋律主题有两个ff所具有的力度,使人联想出了一种“命运在敲门”的想象,而不是去轻轻地叩门,这种“敲”给人造成心理上强烈的感染力,从而恰恰说明了音乐想象的作用。

三、通感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一)音乐处理方面

1.能唤起作者的广泛联想,增强主观世界的表达能力

在这种通感的心理现象的作用下,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之间的联系特别密切,感觉灵敏。一个作曲家对音乐的感受,绝不同于一般人对艺术的感觉。他能从皎洁的月光中听出美妙的琴音,从芳香四溢的鲜花上看到明媚的笑容。然后,把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统统化为音符,表达在钢琴作品的情绪中,使听众获得美感。

2.调动欣赏者想象思维,对音乐想象进行定向联想,获得审美活动的最佳效果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艺术的局限,音乐所表达出的美感,总是要建立在回忆的表象的基础上。通感能唤起听众广泛的联想,凭借过去的生活经验,来把握音乐的作品形象。一般来说,联想得越丰富,对作品的形象就把握得越深刻和全面。高明的音乐家,总是会通过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对生活进行鲜明生动的描绘,以唤起欣赏者相应的生活经验和情绪记忆,使之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作品所提供的空间里飞翔,并界定在作品所展示的形象、时间、色彩等条件向既定的方面拓展,进入理想的境地。

(二)抽象与具象转换

音乐的主题旋律就是对一些带有通常性规律的事物进行概括,从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找出具有主要含义的音乐主题,然后通过对主题的继续展开,形成完整的乐思,提炼和完善出完整的音乐形象。最后还要通过演奏家的生动表演,把这种转换传达给听众。当我们面对钢琴曲谱上一个个静止的音符时,要想把它变成一首生动感人的音乐,就需要在具有足够的技术水平与熟练度的同时,感知作品,将抽象符号转变为具象事物,这就需要把通感运用起来。

例如在舒曼的《童年情景》中的转换表现,由于童年这一抽象概念在音乐中是不能表现出来的,也无法听出来。但童年的时光大都是充满着欢乐和游戏的,而这些也是与儿童联系在一起。表现儿童的形象在众多音乐作品里是可以去发现的,儿童之间由于天性的爱玩嬉戏打闹也是可以产生联想的。因此,在曲子中多处用到快速而敏捷、断奏与连奏相结合的弹法,演奏出活泼有趣的音乐,这就表达了童年时一幅幅欢乐场景。因此在钢琴演奏得过程中,由于通感在作品里的作用,才能把抽象的静止的乐谱,转变为具象的、形象鲜活的音乐,这样才能通过演奏者精彩的表演,让听众能够用一种较直接的方式去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内涵。

在钢琴演奏的实践过程中,演奏者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和一举一动,都体现着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和艺术魅力。在舞台演奏中,钢琴的演奏首先是听觉艺术,即是通过声音来表达音乐的思想;同时它又是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奏过程中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去促使表演的艺术化与专业化。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身体动作与身体感官之间的配合,应该把握分寸,掌握火候,以此来使自己的演奏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运用通感表现音乐,可以展现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形象、深刻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提高演奏中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可全面而有效地推动钢琴技能的应用、发展、提高与创新;可以提高钢琴演奏中对作品的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切实促进钢琴演奏整体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1] 邵桂兰.浅谈音乐的审美联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11.

[2] 王政.谈如何将“艺术通感”运用于钢琴演奏与教学中[J].教学论坛,2013(6):65-66.

[3] 周海宏.同构联觉——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转换的基本环节[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2):4-5.

[4] 柯林敏伍德.艺术原理[M]//蒋孔阳.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18.

[5] 吴彪.论通感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J].河西学院学报,2008(4)103-104.

〔责任编辑:王建霞〕

G420

A

1003-6873(2015)04-0062-03

2015-05-25

顾婷婷(1981-- ),女,安徽芜湖人,巢湖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

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5.04.098

猜你喜欢

通感钢琴演奏演奏者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