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东城教育

2015-04-30冯洪荣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东城区资源课程

冯洪荣

首先我代表东道主欢迎大家参加第六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对于长期以来共同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人类共同主题的同志和研究者表示敬佩。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做法和观点。

一、东城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东城区是北京核心城区,面积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0万人,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有2~3万人。这么多人口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本身就面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从教育方面来说,东城区辖区内总共涉及到的教育涵盖了全部教育类型,共170个教育机构和单位,涉及学生约15万人,分布在41.8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00多所学校里,这本身也面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教育,面向明天的教育”。明天在何处?没有可持续发展一定没有明天;若有明天,其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内涵把握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基于上世纪7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人类环境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概念提出的起点是资源、环境和人口。随着概念的发展,实际上我们要处理几个方面的冲突,其中之一是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如果人类不改变发展方式,人类社会的发展将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而面临发展的极限。此外,人类还面临着人与社会的冲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等。因此,《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提出要以“尊重”为核心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以及不同文明存在形式之间的和谐共存,促进自然环境教育和人文环境教育“两翼”的发展。从最终的“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变迁,也正体现了我们对于可持续发展本质的认识过程。

由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于文化冲突,人类又进一步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今天,可持续发展概念仍然在不断深化。所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进一步提炼为可持续性问题。可持续性问题不仅可以发生在一个局部领域,也可能发生在个体身上,表现为个体在发展的某个阶段或某些方面的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因此,我个人认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目前,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交集,那就是“尊重”的核心理念,包括对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尊重,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在“尊重”这一理念之下,我们形成了整体性思维、包容性思维、融合性思维等。在以“尊重”为核心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我认为价值观的教育问题非常关键。价值观教育指的是通过教育帮助受教育者确立整体的、全体的和包容性的发展意识和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的分界线。所以,当我们只从一个局部视角出发并进行过度发展的话,便会造成这个系统另一方面的枯竭和失衡,系统的未来发展自然是不可持续的。

教育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教育可以领先于社会,可以与社会发展并行,也可以落后于社会发展。当教育发展先于社会发展时,教育便会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时,教育将会助力于社会发展;若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发展,这样的教育就需要淘汰。当然,我们希望教育更多地发挥前两种作用。

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而言,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基于现有的教育框架、体制、目标以及社会现状,在已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衍生出一个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模式、机制,让其助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种可持续发展也会反作用于教育,让教育朝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这是我们今天以及未来都在共同努力完成的一项工作。

当然,我们的发展也需要走向另一个方面。当社会由原始社会、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并进一步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时候,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形态就会发生整体性变革。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工业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但仍处于工业社会的主要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基本适应这一发展阶段的需求,但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们目前还很难撼动整个教育体制和框架。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整个社会教育框架内,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因素融入进去,让其成长,让其逐渐推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变革。

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逐渐迈向生态文明,教育必然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从目标、价值观、课程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做出重新构造和定位,使其回到可持续发展的曙光时代上来。目前,这样的工作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只是还远远不够。

三、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四大策略

第一,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全区整体规划,并融入课程。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教育政策,已经写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东城区也将其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并着力于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中加以改革和落实。必修课程强调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的渗透,在现有学科科目设置不变的情况下,挖掘学科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形成学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体系。同时在课程中,选修课程着力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品牌,在可持续发展指导下,推出区域地方课程“走进东城”,旨在传播东城的文化,实现地方的延续和再造。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精品特色、校校精彩的理念,引导学校通过研发品牌课程提高品质。北京弘志中学积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办中医药“杏林实验班”;黑芝麻小学秉承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学校还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编写,研发了美术和京剧文化、传媒素养等多门具有独特性的校文化。东直门中学的茶文化等兼容了品牌和文化的特征。

第二,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我区各所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在推动校本实施进程中,围绕中心主题精心设计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心灵深处自然升华为以“尊重”为主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东城区东郊民巷小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让学生体验灾害的危险性,提高防灾能力,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命健康的宝贵,进而懂得尊重生命的意义和内涵。东城区崇文区第三幼儿园以“同在星空下”为主题,积极开展融合教育,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正常发展,让幼儿在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中懂得如何爱护不同差异的个体。北京市崇文小学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实施以“尊重环境”为主题的低碳生活养成教育,从改变习惯、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践行可持续发展生活的自觉性。北京市第五中学组建了“自然之子”环保社团等一系列志愿者团队,开展“绿色狙击”“换绿行动”等一系列环保活动,在加强自我教育的同时扩大社会影响。

第三,创新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办法,聚焦课堂和教学创新。我们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在新课程改革核心领域,即学科课堂教学当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基本价值理念为引导,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着力于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旨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努力使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游离于课堂之外。北京市景山学校、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发挥了自己的龙头作用,着眼课堂、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进一步明确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动因,将课堂教育重点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应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在课堂中落实,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所有的理念和构建如果不能落实到课堂,那么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不会取得成功;二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要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学习能力对我们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与可持续发展特征相关的方式就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第四,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形成校园文化。学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主要的日常生活场所。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低碳生活方式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近年来,我们主要是对于新建的学校按照环保标准要求进行设计、改造。新建的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建设过程中完全按照生态环保的要求进行设计,比如在校园里设定了风能发电、自然采光、水循环、中水循环等系统。同时,在近3年的学校加固改造的过程当中,全部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环保的要求来进行改造。所以,我们这一期改造的100所左右的学校,全部进行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以及环保结构性设计和改造。这样,东城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或绿色设计,使得学生日常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成为他们最好的、最近的,也是最贴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活的资源。

四、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探索

东城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区域,如何让它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时代命题。几百年以来,这个城市的祖先已经为它的保护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东城区所沉淀下的文化以及生态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在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如何让教育能够最大范围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难题。在这样一个文化保护区,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城区,我们要发展优质教育,只能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在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解决教育的发展问题,于是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为了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扩展,也让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区域内超越学校边界,形成区域最大效益,我们建立了学区化的共享机制。也就是说在东城区域内,我们将若干个学校集结成一个区域,实现这一区域内学校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方面创造了区域内扩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模式;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和模式本身又为各学校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搭建了有效平台。同时,我们还鼓励辖区内大量的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教育资源参与其中,共同搭建这一有效平台。

第二,把区域内教育系统之外,也就是非正规教育领域或社会教育领域的博物馆资源、生态资源、公园资源等整合起来开发课程,让学生进行选修,进一步将资源聚集化和节约化,从而为不同的学生满足其个性化成长需要提供了最大的资源覆盖,同时也使这一来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得以课程化,实现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的互动。

第三,构建优质的网上资源。利用远程网络推广更多的优质资源,助力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更大范围的推广。

总之,东城区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在借鉴同行们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一个新的思考,可持续发展虽然是一个宏大目标,但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大事做于细,难事做于益”,因此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做,我们认为有几点特别重要。

第一,要在现有的正规课程、课堂体系内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做成品牌,让每一年龄段学生都能够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所倡导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目前,东城区从小学到中学的完整课程体系中的各个学科,如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课程中的不同章节、单元和主题,都会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如果能够将这些课程、课堂、学科的资源进行重新建构,使之形成一个现有课堂教学的案例体系并形成品牌,那么我们的老师便能够将这一内容传授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学生不管处于体系内的哪一阶段都能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教育。

第二,构建完善的实践体系。我们要开发更多的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的机会,引导他们开展综合学习、综合实践、跨领域学习,并且将这些课题、领域形成品牌,让每一批学生到了这个阶段就能选择相应的学习课题,深入到实践环节当中。

第三,构建队伍体系,即形成良好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学生志愿者队伍等要从校级、区级整体构建起来并形成机制。虽然学生一批批地更新换代,但机制能够保证学生社团的稳定,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长效推进。

第四,在学校节能减排基础上实现资源课程化。学校整体改造的过程中,每个校园都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资源,把这些实践资源进行课程化非常重要。

总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今天的问题,也是明天的问题。有没有明天关键看是不是可持续发展,如果有明天或者是美好的明天,那一定是可持续的。

编辑 潘雅 校对 郭伟

猜你喜欢

东城区资源课程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开展状况的分析与探究
伟人旧居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