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吕叔湘精神 践行教育家文化
2015-04-30邹立忠王金斌吕明春
邹立忠 王金斌 吕明春
摘 要:在吕叔湘中学九十华诞之际,本文领悟吕叔湘精神,从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信念、能贱心态的胸襟、精深细微的思想和奖掖后学的品质五个精神特质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践行教育家文化来推动我校迈向新征程。
关键词:吕叔湘精神;吕叔湘中学;高中教育;教育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07-2
吕叔湘(1904年~1998年),江苏丹阳人。中国语言学家,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卓越的教育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的科学精神,崇高的理想追求,能贱的处世心态,高尚的为人之道,朴素的生活作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对他一生高度的评价,也是他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吕叔湘中学主动应对“教育新常态”、开启吕叔湘中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法宝。
吕叔湘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对当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驱动学校创新发展都具有时代引领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理解其深刻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内化其价值追求,我校正唱响并努力实践吕叔湘精神。
一、深刻领悟吕叔湘精神蕴含的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不断强化廉洁从教、立德树人的行动自觉,在建设核心价值观上应有作为
吕叔湘一生淡泊名利,甘于清贫。虽家徒四壁,但在抗美援朝时,他把与朱德熙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稿酬全部捐献给国家,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他在遗言中说:“我的骨灰可在允许买一席之地种一棵树的地方,撒入穴中,种树一棵,不加封识。……多年以来我没有尽植树的义务,这是最后一个机会,千万不要到什么地方买地立碑安葬。”
吕叔湘对自己的衣食住行朴素节俭,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常穿旧衣。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社安排他去疗养,他执意不肯住套间,要住标间。后来,他随集体到西山植物园春游赏花、到香山别墅休息,也处处“闹别扭”,不入高档饭店就餐,只需一碗面条。住房要先问房价,问清是办学租用的房间(不必另付房费),才肯入住,搞得活动组织者很为难。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是改革之魂。教师崇高的精神品德修养、坚定的教育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境界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吕叔湘的人生是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严以修身人格书写的恢宏乐章。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全面开展教师廉洁教育活动的背景下,吕叔湘中学全体教师以此为契机,以吕叔湘一生的道德文章为典范,细照修德,在立德树人、铸魂修身上应有作为。
二、深刻领悟吕叔湘精神蕴含的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持续培育锤炼本领、克难奋进的工作作风,在建设笃行砺能的教师队伍上敢有作为
吕叔湘于1926年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到家乡刚刚创办了一年的丹阳县中学教一班英文。当时只有两个班,校长陈湘圃让他兼教国文文法。吕叔湘认真学习《马氏文通》教材,开始钻研中国文法,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余年的汉语研究,为推动我国汉语语言学研究和语文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临着江苏普通高中实行战略转型的机遇和挑战,融合为打造区域教育品牌的丹阳市活力课堂和镇江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立足我校特有的“求真能贱”文化土壤,我校提出了“有文化、有特色、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学思路,确立了“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吕叔湘教育思想背景下的以学为本的求真课堂实践研究》。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旨在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校办学理念的改变相辅相成。在锤炼教师教学本领、打造教学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建设笃行砺能教师队伍上吕叔湘中学敢有作为。
三、深刻领悟吕叔湘精神蕴含的能贱心态、冲淡旷远的宽广胸襟,始终发扬担当精神、爱国主义,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上能有作为
“能贱”内涵丰富,可以理解为做人做事的态度:不要轻视卑微的工作,放低姿态做人。也可以理解为人生观和价值观:“贱”个人理想而“重”社会理想的世界观;“贱”个人价值和“重”国家价值价值观;“贱”个人名利而“重”集体名利的人生观。
回顾吕叔湘的一生,他经历了社会动荡的清末民初时期、亲历了国家危难的抗日战争岁月、饱受命运多舛的文化大革命的折磨和投身到改革开放的百废待兴的洪流。岁月沧桑,不变的是他的“能贱”的人生观。他把自己人生价值融入于我国民族和文化复兴的社会价值中。他的“能贱”的人生观在当今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更具有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首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如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在挖掘本土教育家思想内涵和以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的思路支撑下,在我校“能贱精神立校”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我校积极申请了省级课题《吕叔湘能贱人生观下的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从课堂教学、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着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责任要求内化为责任情感,并自觉落实于责任行动,多渠道、广幅射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我校具有光荣辉煌的九十年的文化积淀,拥有教育家办学的办学理念和蕴含独有而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上能有作为。
四、深刻领悟吕叔湘精神蕴含的精细深微、高瞻远见的教育思想,坚持秉承锐意改革、教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在内涵特色发展上大有作为
1978年,中小学语文教学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这一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吕老说:“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叔湘先生的这篇文章切中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要害——“少、慢、差、费”,提出了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它既是对“四人帮”破坏语文教学的鞭挞,也是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期待与呼唤!这篇文章的发表,曾被当时的语文教学界称誉为震人心魄的“一声惊雷”,在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响。
文革结束后,吕叔湘从语言学家的专业敏感、学者的亲身体验和国际化的视野,发现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说明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连科学先进国家的科学家,尽管本国文的科学文献已经很丰富,还是一般都会两三种外语,有的懂五六种。”所以他感叹道“我们科学落后的原因很多,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外语不过关是原因之一。外语不过关是因为大学里没有把公共外语教好,大学公共外语没教好,跟中学外语课有关系。”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年代里,他的观点无疑是指明改革方向的灯塔。
在目前教育置于全球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吕叔湘的精细深微的思想力、高瞻远见的洞察力和切中时弊的分析力为我校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提供借鉴作用、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实现教育家思想办学是吕叔湘中学师生的历史担当和社会的期盼呼唤。特色课程设置是建设学校文化的抓手,课程既体现吕叔湘教育思想,又指导学生人格发展和学习能力。依托吕叔湘作为我国语言学的奠基人、词典编纂学家和《现代汉语词典》主编的特有资源,建设一门汉字文化特色课程,涉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写)和汉语病句修改。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炼吕叔湘一生的“能贱”人生观,结合学生实际道德发展水平和时代特征,编写《吕叔湘“能贱”人生观》校本教材。学习吕叔湘学贯中西的人文修养、英汉语言文化修养深厚和体现编写《高中英文选》英语教程理念,设置了《中英文学翻译欣赏》选修课程。细学深悟吕叔湘的教育思想、融会贯通其思维方式和领会内化其价值追求,坚持秉承锐意改革的办学理念,在教研强校内涵特色发展的征程上大有作为。
五、深刻领悟吕叔湘精神蕴含的奖掖后学、感恩家乡教育的崇高品质,大力弘扬慈善事业、教育公平的优良传统,在“宏志班”特色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上要有作为
1973年吕叔湘从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回来,不顾胃切除后虚弱的身体,决定捐款为我校筹建图书馆,并亲自去新华书店购买图书。1985年又整理出家中的部分杂志和书籍寄给吕叔湘中学,并为图书馆题词“立定脚跟处世 放开眼孔读书”。1987年回老家后,再次给吕叔湘中学赠献图书,并捐款两万元建立奖学基金。
为传承吕叔湘奖掖后学的仁者情怀、扶困济贫的慈善精神、回报家乡教育的感恩品质,丹阳市人民政府会同市民政局和市教育局在我校联合举办“宏志班”,旨在资助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吕叔湘的大爱雨露润泽下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阳关普照下,至今已招收六届学生并茁壮幸福成长。
屹立在校门口的风度儒雅的吕叔湘塑像;更始楼墙壁上赫然写着遒劲有力的吕叔湘亲笔为我校的题词“立定脚跟处事 放开眼孔读书”;行政楼悬挂着醒目的“求真文化立校,能贱精神育人”的标语;吕叔湘中学校训“求真能贱”四字矗立在行政楼的显要位置,这些凝练了吕叔湘精神的物质载体正默默营造着教育家办学特色和内涵品味;银杏大道两旁挺立着资料记载、实物展示的图文并茂的宣传栏,生动形象列举了吕叔湘一生的杰出成就,激励全校师生秉承吕叔湘精神。这些具有教育家名人因子的校园特色文化具有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时时散发着道德教育、人生智慧和思想启迪的芳香和力量。“宏志班”和“求真能贱文化”是我校两张靓丽的名片,在“一校一品”和特色发展上我校要有作为。
秉承吕叔湘精神、弘扬教育家文化和主动适应教育新常态是吕叔湘中学的历史担当和永恒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与太阳的对话[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2]吕叔湘.吕叔湘全集[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3]韩平.适应高考改革新常态[P].中国教育报,2014(11).
[4]江蓝生.人民的语言学家永在——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