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把”字句教学研究

2015-04-30安玉香张婧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

安玉香?张婧

摘 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特殊句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课堂实践教学出发,研究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步骤,以期对“把”字句教学起到启发和启示的作用。

关键词:把字句;认知教学;课堂实践

“把”字句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怎么教,什么时候教,教多少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实踐教学总结了“把”字句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步骤,以期对“把”字句教学起到启发作用。

一.“把”字句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1缺少教学研究,重本体研究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把”字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但大部分都集中在“把”字句的本体研究。例如,刘培玉的《关于“把”字句的结构分析》中探讨了“把”字句的结构特点和类型,王妙婷的《现代汉语“把”字句的语义研究》认为“把”字句的语义是由“处置”向“致使”的逐步过渡,赵宏的《“把”字句的语用分析》总结了“把”字句的语用意义。教学上大部分集中在“把”字句的偏误研究及教学对策,并没有从根源上找出“把”字句教学的方法。

1.2教材的编写对语法的解释有极端的倾向

目前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对语法点的解释存在极端化的倾向,有些教材的解释过于繁琐,而且使用语法专业术语,这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天书,自然也就起不到帮助作用;有些教材则矫枉过正,对语法点的解释过于简单,不能够完全说明该语法点的用法,这也难起到应有的

作用。

1.3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存在问题。在传统的汉语教学中,教师讲解语法点没有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多样的机会来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希望并习惯通过简单的结构公式让学生掌握这一句式。这种传授结构功能的方法并没有得到良好的

效果。

1.4“把”字句的新的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是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对于汉语借此理论进行研究屈指可数,但这些不多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比起传统教学具有令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因为认知语言学更注重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更偏向于研究语言之所以这样的原因,也就是说更偏向于研究语言各个方面的来源。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硬性记忆,认知理论对于教学的影响是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速度。认知理论重视体验性,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例如,张旺喜的《“把”字句的移位图式》从语料库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典型的“把”字句凸显的是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的过程,而这种空间位移过程通过隐喻拓展形成了“把”字句的系联、等值、变化、结果四种变体图式。

二.“把”字句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本文认可张旺喜的研究成果,并把“把”字句典型意义“位移”作为初级汉语阶段“把”字句教学的第一堂课。这一阶段的学生学过半年汉语,在教学方法上避开了传统的结构式教学的套路,采用了“引导性发现法”。通过放映动画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最后教师及时明确“把”字句的典型意义是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的过程,并让学生采用“S+把+V+过去/过来”句型说出游戏的顺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下面我们以真实的“把”字句课堂教学为例,展示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教学过程。

2.1放映 “把” 字句教学的动画游戏

教师自制一个“农夫运三宝”FLSH动画,在课堂上放映。游戏的内容为:“一个农夫带着一只虎,一只猪和一筐白薯去集市。来到河边农夫租了一条小船,由于船很小,农夫每次只能把一只动物或把白薯带过河。如果先把虎带过去,留在岸边的猪会把白薯吃掉;如果先把白薯带过去,留下的虎就会把猪吃掉,农夫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三样东西都带过河去?”

2.2通过提问引出 “把” 字句语义概念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游戏中农夫做了一个“带”的动作,使什么东西在“移动”?学生会根据游戏内容会说“猪、虎、白薯”。第二,这些东西“移动”后它们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会回答为“位置”。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把”字句的典型意义是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的过程。之后给出“S+把+O+V+过去/过来”的格式让学生依次说出游戏的答案。

2.3通过实践模仿学习来掌握常用句型

教师在真实情境下示范如何使用“把”字句。例如教师说出“请**同学把手机放在桌子上”,“请**同学把手机递给老师”等指令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后教师做出把手机放到**同学的桌子上的动作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句子。通过这种实践模仿来掌握常用格式“S+把+O+V到”、“S+把+O+V在”“S+把+O+V给”等句式。

2.4给出其他句子引出 “把” 字句非典型语义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把”字句非典型语义的例句,说明这些语义是由典型语义隐喻拓展而来,并留有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期待下一个阶段“把”字句的课堂。

三.结语

外语习得是通过各种目标语的输入方式激活学习者头脑中被压抑的目标语生成机制。一旦这种机制被激活,学习者就从一个被动走向主动。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刺激了学生脑中的“把”字句生成机制,使学生能够真正由语法层面的“听懂”到语用层面的“会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旺喜.“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
《我的小钟表》教学课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体会
基于课堂实践的会计教学趣味化探讨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论简笔画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妙用
儿童视野下的语文课堂实践教学研究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