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对新中式设计艺术的影响

2015-04-30徐洪璐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艺术创新

摘 要: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尤其是包豪斯主张的现代设计艺术传到中国时,中国的设计艺术同样出现了大的转变,新中式设计艺术带有德国工业设计理念,并在中国渐渐地被认同和认可。新中式设计艺术在不完全摒弃原有传统设计的同时,通过现代元素的相加和结合,在材料、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突破。

关键词:德国工业设计;新中式设计艺术;设计思想;艺术创新

新中式设计艺术的到来是中国现代设计的新篇章。中国传统的中式设计方式繁琐、复杂、富丽,随着时代的发展,早期的中国留学生把德国工业设计的思想理念带到中国,产生新中式设计艺术并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和认同。

一、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影响下的新中式设计艺术

新中式设计艺术是由一脉相承的中式风格演化而来,无论是从建筑、绘画、家具还是到园林景观,都形成中国特有的风格和形式。新中式与传统中式的传承方式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语言、符号、造型等各方面在与传统风格对比下显现出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是带有群体性的、广泛性的。并且新中式从出现就被公众所接受。

新中式不能说是用中式元素的完全堆砌,它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的属于中国当代文化的现代设计,它是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结合而形成,是由后生们根据自我需要有选择的保留,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谱写。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最初的有一定的物质积累并对西方文化重新的站在平等的角度审视,完全接受下来,所有尝试过后开始寻找最符合自己的审美内涵。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入的文化印记经过千年的沉淀积累必然的显现出来。

二、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形成的基础

工业设计是一个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的边缘交叉型学科,设计思想的形成受到历史、社会、人文、科技、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制度、社会需要、社会意识、社会习俗以及民族传统、科学文化发展方向。

19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肯定机器生产;注重艺术与技术相统一;探索形式追随功能;20世纪初期,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早期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在德国工业设计中崭露头脚成为主流设计原则;20世纪20-30年代,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形成时期。主要体现在包豪斯的工业设计理念当中,包豪斯强调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探索普适性、功能性与逻辑性的设计法则;20世纪40-60年代,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重建时期。主要体现在乌尔姆工业设计理念当中。在设计中奉行的功能主张更彻底、更务实,更具理性色彩,成为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性主义设计思想的开拓者;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发展时期。体现为永续的设计理念,深化了功能主义的内涵。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从德意志制造联盟开始,经过包豪斯、乌尔姆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德国工业设计完成了一个合乎理性逻辑的发展过程,建立了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思想体系,在设计哲学与设计美学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为了谁,怎样进行工业设计,引导我们对工业设计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影响新中式设计艺术的影响及意义

促进新中式设计艺术明确工业设计的本质目的。德国工业设计思想认为工业设计与整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密切相关,与追求社会和谐公正密切相关,提出设计师要按照求实的目的去完成设计,其核心理念所隐含的是客观主义与实用主义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勃兴。设计本身应具有社会体系的因素,设计人的生活方式,改变未来社会的面貌。反观新中式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我们对设计的研究评价大多局限在“形式法则”、“风格元素”、“美学规律”之中,一些没有必要的艺术性表现强加的在上面,從而失去了设计首先应该是能够被人使用的伦理底线,也失去了设计最原始、最本质的目的。工业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通过设计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不能脱离功能这一核心。

促进新中式设计艺术明确工业设计的主体受众。德国工业设计思想明确阐释了其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民众,强调设计的理性与功能性、逻辑性与技术性,使所有的设计活动围绕着人展开。当代中国设计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无止境的欲望,刺激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准成为判断设计服务对象的标准。这种转变使设计又一次的脱离了为大众服务的起点,偏离了工业设计的本质。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在新中式设计艺术中体现的意义。新中式设计艺术与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核心理念上始终存在相同的基础,在社会经济、传统造物思想与民间艺术观念三个方面体现。第一,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新中式设计艺术的出现与中国的社会经济紧紧相关的。第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艺术的整体性,使用多种方式结合后产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第三,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人们手工劳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由此得出,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存在着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观念,进而发展成新中式设计艺术。

参考文献:

[1]桂宇晖,《契合与发展——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艺术的关系研究》,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5。

[2]郭恩慈、苏钰,《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东方出版中心,第1版2008.4.1。

[3]李砚祖.设计艺术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4.

[4]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87.

作者简介:徐洪璐(1990—),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现就读于聊城大学2013级艺术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艺术创新
小学古诗词设计思想与教学方式探微
浅谈水彩画创作的现状与思考
创新是艺术的长青树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楞次定律的活动探究式教学设计
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艺术创新及其延伸思考
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创新路径研究
中德设计教育的特点和区别
关于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