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15-04-29金绍荣田再悦
金绍荣 田再悦
摘 要 质量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然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走高质量的“集约化”道路,作为学校管理质量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管理也应加强“内涵”质量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优质的育人服务。为此,认真审视当前学校班级管理质量建设困境,重构内涵式管理质量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四位一体”的内涵式管理质量建设举措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内涵质量 班级管理 困境 路径
一、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现实困境
1.班级管理内容多、内涵少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形式,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但由于“00后”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多,班级管理内容纷繁复杂。从总体效果来看,这些内容大多太潮、较俗、过浅,没有精心设计、系统筹划、效果预设,大多随着社会潮流走,虽然时尚,但内涵不足。因此,班级管理成了社会时尚秀,大多班级每年的活动策划都是“超女、超男”之类的选秀活动或“好声音”一样的才艺大比拼,班级的质量管理效仿企业搞ISO9000标准,班委考核实行企业的360度绩效测评,这些管理内容大多脱离学生的内涵特征,脱离学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受社会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太深,管理目标务虚的多、务实的少。这种虚化式的管理不仅影响班级良好风貌的形成,更不利于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还会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班级发展潜力,班级的内涵质量会大打折扣。
2.班级管理外控强、内修弱
由于受传统规制管理思想和行政化管理习惯的影响,当前学校的班级管理外控强、内修弱。班主任善于规章的制定、文件的发布、命令的执行、奖惩的推行和态度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内心的感受、思想的需求、情感的寄托、自我的激励和团辅的需求,整个班级管理布满“他控”的藩篱,班主任包干班级日常事务,管得过多、过严、过细、过死,班级成员只能听从和执行,没有真正的自主权力。其表现为:管理过程重监控、轻疏导;班级分工重任务分解、轻责任落实;班级制度制定方面重规则缺权变;班委工作重信息发布轻效果反馈;班级考核方面重老师印象轻学生评价。
3.班级管理花样杂、内功薄
在信息不断蔓延、知识不断更新的21世纪,我国各行各业都强调创新、追求特色、奉行多元融合发展。为此,班级管理必然要追求新气象、新做法、新模式。革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但仅仅是管理花样繁多、追求眼花缭乱的形式是不够的,这恰恰折射出班级管理质量建设内功的薄弱。班级应该是学习型组织,应追求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心智模式、团队学习、自我超越”。我们在浮躁兴奋之时应该保持冷静的思考,从思想、学习、行动等多方面全方位为班级同学健康成长导航。但由于受快餐消费文化的影响,受速成时代特征的过多渲染,当今的班级管理呈现出格调不高的“魔术秀”,“求新不求质”、“求多不求精”、“求变不求恒”,管理方式变得太快,虽然耀眼但不过是过眼云烟,花样的翻新不是创新,连创意都算不上,长期下去,这样的班级管理就会以“浮躁”为基调,缺少“守一”和“静笃”,缺乏管理内功。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恪守永恒不变的质量“宗”,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标准重构
1.构建“五位一体”的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指标体系
“五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包含“班级目标、班级文化、班级学习、班级活动和班级荣誉”五个方面,形成班级管理的五个抓手,每个抓手下考核三项指标,共计十五项指标。这些指标相互配合,共同保证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行,突出了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内在驱动,注重班级管理的软实力提升,彰显内涵质量表征。如图1所示,“班级目标”是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首要指标,它确定班级的“整体发展方向、组织框架结构、学生学业规划”,这三项二级指标有机整合,形成了班级管理质量的“引导力”。“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质量内涵式建设的关键指标,它决定着班级的“特色塑造、精神面貌、公众印象”这三项二级指标,分类合理、涵盖全局,形成了班级管理质量的“软实力”。“班级学研”是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重要指标,反映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学习成绩、素质拓展、课外调研”三方面呈现班级学业状况,形成班级管理质量的“推动力”。“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主要指标,生动反映班级学生的生活面貌,从“活动策划、活动影响、活动收获”三方面洞察班级学生的活力样态,形成班级管理质量的“生命力”。“班级荣誉”是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显性指标,从“个人荣誉、集体荣誉、公益形象”三方面清晰反映班级管理质量的成果,有力地佐证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成效,形成了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榜样力”。“五位一体”指标体系形成五股力量,旨在引导班级管理质量内涵式发展。以班级目标的“价值引导”、班级文化的“价值塑造”、班级学研的“价值传递”、班级活动的“价值落实”和班级荣誉的“价值彰显”来共同打造班级管理内涵质量建设的价值链,贯穿“班主任——班委会——家委会——班成员”四个环节,构成班级管理内涵质量建设的完整循环系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推动着班级内涵管理质量的形成。
2.推行“五评并举”的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考核方式
“五位一体”的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科学的考评方式支撑。为此,班级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贴近学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评价内容、形式、方法与手段,准确把握班级的发展动态[1]。“五评并举”考核方式就是一种有效尝试。该方式在班主任的统筹下,采用“文本评价、特色评判、成果评比、效果评分和影响评级”五种方式,分别考核班级目标、班级文化、班级学研、班级活动和班级荣誉,实现“班主任、班委、班员、家长”四元共评的局面,形成四维合力,协同治理班级。“五评”考核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班级成员应根据“五位一体”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在十五个二级指标(如图1所示)上给自己打分,得出自我考评分值;第二,由“班主任、普通学生、年级组长”组成的利益无涉三方给班委打分,得出三方评价分值。同时,学校领导按照“五位一体”目标中十五个指标的要求对班级管理进行逐项考核,在每个点上打分,给出合理评价;第三,由“班主任、班员代表、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家长”组成多元考评小组,把前三者的分值进行平均,依据“三组”平均分数,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将考核结果与班级奖惩评优相结合。此种考核方式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可行计划,理想与实践对应、目标与过程并重、热情与理性携手,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培育着班级内在“成长动力”,推动班级管理工作“有序运行、内涵发展”。
三、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
1.转变育人质量观念,形成建设引导力
推行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首先需要学校主管部门转变管理质量观念,形成强劲的建设引导力。为此,优化学校育人理念是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首要任务。班级管理者应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快乐”为价值旨归,让班级管理工作充满人性关怀和人文意蕴。“成长”是要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成长,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成才”是指要引导学生塑造基本的道德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认知能力;“快乐”是指要帮助学生找到生活快乐、生活理想、生活责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幸福。为此,班级管理工作者应该做到:(1)树立“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管理思想,帮助学生“精神塑造、品行养成、能力锻炼、知识建构”,用“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去“滋润、感化、文化”学生美丽心灵,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转到“情感治理”这个关键点上,做到“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管理育人”。(2)实行“严”治理、“柔”管理,班级管理要遵循“刚柔相济”、“严宽结合”、“动静互生”的原则,有效治理学校与班级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情理”兼“治理”的班级管理范式,提升班级管理的内在治理能力。
2.建好班委会主阵地,激发三方联动力
推行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需要大力整合“班主任、班委会、班成员”三方资源,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班委和成员间的合作与协同,形成三环联动力[2]。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1)班主任应选好班委,用对合适的干部。总的来讲,学生干部是联系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学生干部都应具备“合作、责任、服务”意识,拥有“创新、踏实、辅助”的能力,班主任应结合具体岗位的要求,整合班委资源、优化班委结构,做到“因材施用”。(2)班委会要定期推行成员的团队式教育培训,固化合作和执行理念,培养班委的班级忠诚度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提升他们“理事、理人、理物”方面的能力。(3)班级干部要各尽其职,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教育、学习引导、信息整理、困难帮扶、心理疏导、奖惩评优”等工作,当好班主任的助手、同学的益友。(4)班成员要不定期找班委或班主任聊天与谈心,把自己最真实的信息反映给班委,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老师诉说,寻求班集体的帮助,切身体会班集体的温暖。
3.诚邀家长参与管理,培育外部监督力
班级与家长密切沟通、促进合作共育局面的形成是班级内涵式管理质量应有的维度。为此,内涵式班级管理建设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监督,需要家长的通力配合。可从四个方面做起:(1)构建家校沟通“新媒介”。班主任可以通过“QQ群、博客、微博、飞信”等网络沟通媒介与家长保持长期的信息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2)重拾家校沟通“旧传统”。有些农村家庭没有应用网络工具,可以利用电话、书信等传统渠道,定期与家长交流,详细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也可通过“文字”和“声音”的形式拉近家校距离,提高交流的亲切性。(3)保障家长对班级管理质量评价的独立性。学校应设立“家长代言人”制度,鼓励家长代表为班级管理质量建设建言献策,并要求班主任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建议,积极把家庭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桥头堡”[3]。(4)推行“论坛式”家长会。当前班级的家长会普遍存在“班主任讲,家长听;班主任批评,家长接受”的困境,这种交流是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是单线循环的,不利于家校互动,也不利于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的提升。班主任应该精心准备每次的家长会,改变“通知传达”式的会议模式,可以以“家校论坛”的形式全方位激发家长参与的动力,有效凝聚家长的管理智慧,变“家长会”为“管理论坛”和“育人研讨”。
4.强化自治组织建设,修炼班级内在力
推行“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最终归宿还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治管理。为此,我们应该强化班级非正式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修炼班级管理内力。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激发班级管理原动力。班主任可从“自我特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找准自身成长目标,用“自我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2)构建自组织,引导学生互助学习,激发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首先,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加强微团队建设,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其次,举行一系列的班集体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各类集体训练中培养团队意识;再次,通过大型的班级活动激发班级成员的互助意愿,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后,班主任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书斋走向田野,切身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体会校外世界的精彩。(3)鼓励学生成长问题自我诊断,培养班成员“自治”和“自育”能力。班主任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诊断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摆脱传统教育中“被教育者”的尴尬地位[4]。
参考文献
[1] 仲崇霞.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
[2] 李宏贞.协同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5).
[3] 林子瑜.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4(13).
[4] 神彦飞,金绍荣.大学生班级管理效力提升:困境、模式与路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2).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