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生态素养
2015-04-29黎平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通过习总书记的讲话,可见新时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对领导者而言已经十分重要和非常紧迫。
首先生态知识要成为领导者的基本素养。生态通常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存在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一词的涵义也不断扩展,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饰。
在自然界的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相互联系即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从而保持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
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生物富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生态系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并通过富集作用积累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上。
一定范围内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力量。一定时期内,当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领导者,都应了解和知晓这些与生态相关的基本知识,把生态的理念融入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做到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双赢。
其次,正视环境状况,积极建设生态系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当今世界正面临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气候变暖变乱等众多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从保护和建设生态系统开始,这些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海洋、森林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能力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维系地球基本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我们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保护和建设好它们,使其能为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永续利用。
再次,要转变价值观念,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首先要弘扬生态文化,解决思想和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这是人的价值观念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解决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从而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态保护的色彩。生态文化传播应包括生态知识教养、生态伦理教养、生态审美教养、生态行为教养。
发展生态经济是现阶段我们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既经济又生态的高效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物质和能量的经济形态。
第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倡导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第二要积极培育绿色经济。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持续服务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平衡式经济,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失误是“资本误投”,人类今后应当重点投资“自然资本”,把这些自然资本培育成强大的绿色产业,作为自身的财富源泉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理念是不够的,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运行高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确保自然资本在保值增值中不断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安全性。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体现自然资本的价值,使生态的保护者和建设者受益。
要鼓励投资生态产业、引导消费生态产品、政府购买公共生态服务,形成全社会对生态建设的共识。同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自然资本进行动态管理,积极探索水权交易、碳汇交易等市场化模式,形成谁保护谁建设谁就可以卖出生态指标、谁污染谁破坏谁就必须购买生态指标。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引导人们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也是一个慢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坚定不移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在满足我们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