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内心世界的坚定求索
2015-04-29东方
读罢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大唐玄奘》(上下两册,施明华、杨茂银著),在感叹书中主人公玄奘不遗余力,历经艰辛,被移山伟力取经东归的精神所折服,同时也对二位作者辛勤劳作表示祝贺。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以崭新的视觉,来解剖玄奘西行求法的坎坷心路,更以令今人敬仰的目光,朝拜佛法永恒的魅力。
该书,装帧设计上可谓素雅简洁,不落凡尘。全书共23章,上册十二章,下册十一章。上册开篇,从玄奘少年开始,逐步铺开,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佛门大德,展示在读者面前。将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得道高僧,以平凡人的视角切入,作者所要把握的尺度和分寸,恰到好处。“凉州西行”“高昌国”“龟兹国”“活国”“女儿国”等章节里,无不体现着这位大德的谦逊、德慧、心智以及坚定的信仰。恶劣的自然环境,世俗的困扰,都无法去撼动大师的心路。这种信念,现在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两位作者笔下的玄奘,在追寻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又适度融合今人的心理,呈现了一个崭新的具有丰碑意义的佛门硕德。
该书下册,更是从诸多方面来阐释一个学者的玄奘,一个佛门的玄奘。他游学多国,开言善辩,以真实的学养和风度,折服了沙门同修,折服了帝国贵族。
玄奘在西行求法十多年的漫漫路途中,跨越荒漠与险峻,经历了动荡、战乱和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闯过道道关口,多次绝处逢生,只因心中始终坚守着求取真经的虔诚信念。
玄奘西行回国19年的时间里,一共翻译佛经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玄奘翻译的佛经,数量之巨大,质量之严谨,全面超越了他的前人,后来者更是难以企及。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他的地位空前绝后;在世界史册上,他的成就、贡献和影响力也必将永垂。
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实为罕见,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鲁迅先生也赞叹玄奘法师为中国历史上堪称“民族脊梁”的优秀杰出人物。
我们研读该小说不是看其中的故事,而是透过故事去领悟其中的哲学道理。玄奘所开创的翻译事业,是空前绝后的。是人类文明史上仅有的一次如此盛大、如此认真、如此重要、如此有创造的译事活动。这显然是陶醉在科学宗教信仰之中的人们,所无法了解、无法理解、无法相信和无法接受的最大规模、真正世界级、最高层次的佛法传播和宣传活动。
有人说:“在宗教界,玄奘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在哲学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史地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在留学史上,他是我国最伟大的留学生。用今天翻译的眼光来看,他是我国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翻译家。”不管用怎样的眼光或言辞来评论玄奘这位佛门德硕,都不为过,因为他的胸怀、气度、学养、智慧、才华,都堪称空前绝后。他是大唐风范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