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29马兴智

北方音乐 2015年1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应用分析

马兴智

【摘要】歌曲分析是学习声乐作品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音乐理论的学习早在艺术高考之前便已经学习过了,进入本科阶段作为必修课乐理、和声、曲式等课程更是每个学生所不可缺少的。而学生之所以对于歌曲中的音乐不知道如何分析、怎样把握,是因为缺乏对所学到的音乐知识的活学活用。

【关键词】歌曲分析;声乐教学;应用分析

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演唱、演绎作品。但很多学生对于歌曲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了对音准、节奏的把握,对歌词的熟悉程度。而对于歌曲中的前奏与细节的理解却感到无从下手。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歌曲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学会如何从音乐层面把握歌曲的内涵。

一 对于歌曲前奏的把握

在对歌曲风格的把握中,对前奏音乐的理解很多时候是被学生所忽视的。很多的学生在学习新的作品时往往是从自己演唱的旋律开始学习。其实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在前奏之中便奠定了歌曲的基调。对于前奏音乐的理解,能激发学习的灵感,感悟歌曲的内涵,从而影响自己的演唱。以歌曲《红土香》为例。这首歌曲是作曲家徐沛东老师选用江西兴国山歌的音乐元素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提到江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这里的“红土”除了其本身意之外,还代表了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及为了新中国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们。歌曲分别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讲诉对“红土”的深情与感激,表现当代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缅怀。这首作品的前奏虽然只有六小节,但创作的十分精彩。第一小节以很强的力度开始,a小调的主和弦配以重音以及附点的推进,使音乐一开始便具有很强的张力与悲壮的戏剧色彩。第二小节把前面的附点节奏变为三连音,使音乐更加具有向前的推动性。钢琴的低声部主和弦的根音与三连音的配合,从中听到了战场上冲锋号的声音。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中。

第三、第四小节作曲家在调性上选择了在a小调的属调性上进行。三连音所象征的冲锋号的声音不再以饱满和弦的出现,而是采用了八度音程,配合连续下行的级进三连音,力度逐渐减弱。这样的音乐形态描绘了战士们奋勇杀敌,冲锋的过程中一个个牺牲倒下的画面。

第五小节高声部颤音与低声部的振音,配合和声小调特有的升七级音,通过渐弱把音乐引入到下一小节,表现了一场战役结束之后仿佛只剩下了最后一名还扛着军旗的战士的画面。第六小节渐慢的处理与属和弦的运用把音乐很自然的交给了演唱者。“故事”就从“我”的爷爷嘴中开始对我讲起。

如果让学生懂得前奏所包含音乐内涵,明白伴奏声部在前奏中所描绘的画面,在伴奏响起时便进入音乐、进入角色。那么在演唱时就会声情并茂,而不是简单地唱谱子与歌词了。

二 对歌曲细节的把握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无论是它的调式、旋律、节奏还是和声、伴奏织体都具有很多需要我们用心把握的细节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细节方面到位的把握,才更加体现演唱者的歌唱功力。以歌曲《望乡词》为例。《望乡词》是著名作曲家陆在易的代表作品。该作品不仅以精湛的技术贴切的再现了于右任诗作的文学与思想内涵,还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创作手法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化雅俗共赏类艺术歌曲的创作新路。在这首歌曲分为主部一连接部一再现部三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都包含了很多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歌曲的主部,歌唱开始时是建立在D羽调上的,诗的第一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和羽调式幽暗的色彩表现了词作者当时的境况与心情,而经过两小节以后“望我故乡”便出现了离调,变成了D羽调的同宫系统F宫调。转为F宫调色彩一下明亮起来,仿佛看到了故乡,看到了希望。原诗中“故乡不可见兮”只出现一次,但这里作曲家为了突出这一句运用下行模进的手法使这一句重复出现了两次,音乐又回到D羽调。这种同宫系统内的转调使音乐的色彩在短短的一句之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贴合语境、引人深思。再如歌曲歌曲的连接部,连接部分在歌曲中很多时候是以间奏的形式出现,而陆在易用8小节的哼鸣作为歌曲的连接部,这样的写作手法在作曲技法上让人耳目一新。这一段中,旋律声部以D羽调的主音向徵音进行,伴奏声部中一个声部紧随旋律,而另外一个声部却一直以主和弦省略三音的分解和弦形式出现并没有因为旋律音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样的和弦配置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性。同时伴奏声部音区整体提高,放弃了低音对旋律的支持,音乐更加飘逸。

哼鸣在此处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思念,结合歌词的创作背景我们仿佛看到台北的一所宅第中,一位白发苍苍、长须散胸的长者斜卧于病榻上。他双目遥视窗外那星光点点的夜空,想起了远在大陆的结发妻子,想起了家乡的山河,想起了自己一生的沧桑与坎坷,眼看着晚年的凄楚,两行老泪不禁夺眶而出,潸然神伤。艺术歌曲伴奏与人声紧密结合的关系在作品的再现部分充分体现。音乐主题不变,但歌曲的主旋律由器乐来完成。音乐主题的变化重复出现使作品在没有新的主题加入的情况下通过速度、和声织体以及器乐音色的变化带给音乐主题新的元素。作品56小节人声以感叹词“噢”和“啊”再次出现,但从旋律发展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因为歌唱的进入而把主旋律交给歌唱声部,而是继续在伴奏声部进行,人声以伴唱的副旋律形式出现。这样的处理使人声以“伴唱”的形式衬托旋律的发展,歌曲的主题旋律伴以包含感慨的无词之歌,音乐和情感在此处得到了升华。演唱声部虽然结束于62小节,但这并不能看作是调式的终止而应看作是F宫调式的Ⅵ级音,在这里具有向主音的强烈的倾向性。63小节的第一拍出现于伴奏的旋律声部,但演唱声部并非在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空拍,这是整个旋律乐句的终止也是伴唱声部的终止,两个声部在相互呼应中在此归于统一。懂得每一个段落中的这些细节部分的音乐处理,就能很好的把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更好地演唱作品。

声乐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不仅需要良好的发声技术,还需要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把作曲家、词作家想要表达的歌曲内容、思想感情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再通过演唱把思想内涵传达给观众。不同的学生会从同一个作品中发现不同的东西,所以在要求学生做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同时,作为声乐教师的我们也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应用分析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