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跆拳道项目发展的研究

2015-04-29孙茂君宗绍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跆拳道人才培养

孙茂君 宗绍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深入分析北京市跆拳道在过去4届全运会和近4年全国比赛、全国青少年比赛所获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跆拳道是北京市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在全国也处于强队之列,而随着第12届全运会的结束,一些优秀运动员退役,新老交替问题凸显,优势地位受到严峻考验,尤其是女子优势越来越小,后备力量储备不足。新时期要在依据政策法规前提下,加大合作与交流,提高教练员自身素质,做好后备队伍梯队建设,搭建“体教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北京市有限的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巩固与加强北京市跆拳道优势地位并促进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优势项目;跆拳道;后备队伍;人才培养;优势地位

中图分类号: G 808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1005905文献标志码: A

北京跆拳道队自1995年建队以来,为国家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冠军罗微、奥运会男子最好成绩铜牌得主朱国和刘哮波、世锦赛男子铜牌得主刘闯及亚锦赛冠军宗绍娟等10多名运动员均出自北京队,为我国跆拳道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在国家队训练的北京队运动员共有15人,其中国家队5人、国青队10人(包括交流队员),跆拳道项目在2001年全运会正式设项后,北京跆拳道队成为唯一一支连续4届全运会都获得2枚金牌的队伍,加上奥运会金牌与奖牌的带入,4届全运会共获得10枚金牌、16枚奖牌[1]。随着第12届全运会结束后,一批老运动员退役,教练员队伍也进行了调整,同时由于近些年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投入力度不够,跆拳道项目的优势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充分显示出后备人才储备的紧迫性与严峻性;所以,应充分利用北京市的地域优势,结合项目在国内及北京市发展的具体情况,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探讨新型发展之路,为从事跆拳道项目工作的管理人员、教练员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为巩固与加强北京市跆拳道项目优势地位作出应有的贡献。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优势项目发展及后备人才培养相关文献,通过整理、分析、归纳与总结,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问卷调查法

教练员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并填写回收的方式,运动员问卷按单位登记发放给教练员,由教练员负责回收。累计共向教练员发放问卷31份,回收3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向运动员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15份,经整理有效问卷为298份,有效率为85.1%。

1.3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观摩北京跆拳道队一线、二线及区县体校运动队训练,与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交流,调查其学习、训练、生活及培养模式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近4届全运会及近4年全国比赛成绩

2.1.1近4届全运会比赛成绩

2001年九运会,北京市共获得金牌23枚、奖牌72.5枚,其中:跆拳道获得2金1银,金牌贡献率8.7%,奖牌贡献率4.1%;2005年十运会,金牌32枚、奖牌81.5枚,跆拳道获得4金(含奥运会带入金牌2枚),金牌贡献率12.5%,奖牌贡献率4.9%,金牌贡献率为4届之最;2009年十一运会,金牌30枚、奖牌79枚,跆拳道获得2金1银1铜,金牌贡献率6.7%,奖牌贡献率6.3%;2013年十二运会,金牌33枚、奖牌86枚,跆拳道获得2金1银1铜,金牌贡献率6.1%,奖牌贡献率4.7%。

2.1.2近4年全国比赛成绩

从表1看出,近4年北京跆拳道队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4枚、铜牌8枚,由于交流运动员的年度比赛不进行双积分,所以未统计在列。近3年比赛中,北京跆拳道队均获得2枚金牌,与2010年相比,金牌与奖牌均呈下滑趋势。

表 1近4年全国锦标赛、冠军赛所获奖牌

北京男队一直被认为是国内实力最强的队伍之一,在10枚全运会金牌中,男队获得了7枚。男子58 kg级优秀运动员刘华胜退役后,北京队在最近2届全运会都没有选派这个级别参赛,朴成哲虽然也获得过3次全国冠军,但是受身体疾病影响,有时难以承受大运动量的训练,这个级别实力较强的运动员主要有解放军的李志华、福建的许永增、江苏的赵帅等。近2届全运会北京男队参赛级别是68 kg级、80 kg级和+80 kg级,并成功获得4枚金牌。其中,+80 kg级刘哮波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连续2届参加奥运会并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的铜牌,连续3届进入全运会的决赛,获得1金2银;80 kg级朱国是北京奥运会铜牌得主;68 kg级唐华、68 kg级白鑫龙、80 kg乔森各获得1枚金牌。2013年第12届全运会结束后,唐华、朱国退役,刘哮波状态起伏较大,北京男队的整体实力受到很大影响。

2009年全运会罗微夺冠后即退役,北京女队也失去了队伍的灵魂。综合对比发现,4届全运会男子获得7枚金牌,女子3枚金牌均由罗微获得(1枚全运会金牌,2枚奥运会金牌的带入)。近4年全国比赛,在总共10枚金牌、22枚奖牌中,女子运动员只获得了2金1银3铜,这与男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12届全运会,女子67 kg级无人可用,无奈之下启用已退役多年的老将宗绍娟,但最终却止步于预选赛,也充分说明了女队所面临的窘境。与江苏、辽宁、解放军、山东相比,各个级别竞争力均不强,与第一集团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对处于困难之中的女队来说,成绩的取得与水平的提升第一依靠竞争力,而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要想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压力还很大。

2.2后备队伍参赛情况

近4年,青年赛共获得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8枚。少年赛共获得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4枚(见表2)。成绩最好的是2013年青年赛,一举夺得7金2银1铜,名列金牌榜与奖牌榜第1名,为历届之最,这对于正处于新老交替关键时期的北京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现象,但是面对新周期、新形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还很多。后备队伍梯队建设还不完善,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北京跆拳道队运动员应尽快适应大强度的训练与更高水平的比赛,延续北京市跆拳道传统优势。

表 2近4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所获奖牌

2.3北京市跆拳道项目教练员现状

2.3.1各个层次教练员基本情况

北京跆拳道项目一线队伍配备领队1人(兼队医),主教练1人,助理教练3人,外聘韩国教练员1人,二线教练员3人,基层教练员24人。31名教练员中,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非常年轻化的队伍。30人具有本科学历,占96.8%。初级教练20人、中级教练9人、高级教练与国家级教练各1人。执教年限3年以下的有3人,占9.7%;4~6年的有13人,占41.9%;7~9年的有8人,占25.8%;10年及以上的有7人,占22.6%。77.4%的教练员执教年限在10年之内,导致职称较低及队伍年轻化的主要原因与项目在国内的开展时间较短有一定的关系。2001年九运会结束后,北京跆拳道项目第一批退役运动员开始执教,至今为止共有14名专业队退役运动员从事教练员工作,其中3名在一线、2名在二线、9名在基层。17人曾经入选过国家队、7人有省级专业队一线的训练经历、1人在地市级运动队训练、4人毕业于体育院校(见表3)。

表 3北京市跆拳道教练员现状

2.3.2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运动训练计划的设计是建立在对训练状态正确诊断、深入分析现实训练状态、找出必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的。运动员训练的起始状态,不仅是确定训练目标的基础,也是训练计划设计的基础。通过对训练状态的诊断、分析、评价,才能明确未来训练的方向和目的[2]。

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将直接关系到训练的质量。周期、年度、阶段、周、课时等训练计划要完整与齐全。训练计划内容还包括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目标任务、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创新、负荷要求及恢复措施等。为了符合相关要求,北京市体育局统一设计和印制了训练计划格式。经调查,北京市跆拳道教练员从周期计划到课时计划都制定完善的比例并不高,说明教练员在训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将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益和质量。在训练计划类型上,15人有周期训练计划,占48.4%,这主要是专业队教练及部分区县教练,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课训练计划,有29人,占93.5%,其次是周训练计划及全年训练计划,只有1人制定个体训练计划。在训练计划内容上,30人制定有具体的训练目标任务,占96.8%(见表4)。

表 4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3.3教练员从事科研与业务培训

北京市跆拳道教练员当初大多属于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主要挂靠在首都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系,基本上还是以训练和比赛为主,一般每星期只进行4个学时的学习,对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训练、运动心理等主干课程的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结构相对简单。从表5可以看出,58.1%的教练员没有发表过论文,38.7%的教练员仅发表过1~3篇论文,只有1名教练员发表过4篇以上论文。4人未参加过业务培训,参加过1~3次的有12人,占38.7%,参加过4~6次的有6人,仅有9人参加过7次及以上培训,这或许与上级体育部门的组织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90.2%的教练员对参加业务培训的愿望还是比较迫切的,说明教练员意识到专项培训对科学训练的重要性,希望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2.4北京市跆拳道后备队伍现状

2.4.1各基层体校输送情况

北京跆拳道二级运动班于1997年开始设编制,在2006—2013年2个全运周期,16个区县共输送后备人才77名,其中西城(含原西城与原宣武)19名、朝阳14名、东城(含原东城与原崇文)12名、海淀9名、昌平5名、大兴与通州各4名、丰台3名、顺义与门头沟各2名、房山、密云、延庆各1名,而怀柔、石景山、平谷则没有任何输送。相对于其他省市而言,北京市各基层体校输送人员较少,也充分显示出后备人才储备的紧迫性与严峻性。

表 5教练员从事科研与业务培训

2.4.2后备队伍训练态度及面临的困难

根据调查,281人对训练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占94.3%;98人认为在训练阶段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技术提高不明显,占32.9%;另外,学训矛盾及文化学习跟不上也是面临的主要困难。部分被访者认为营养、恢复、医疗等后勤保障跟不上;19人认为训练太苦,占6.3%;认为不受教练员重视的有4人,占1.3%(见表6)。

表 6跆拳道后备队伍训练态度及面临的困难

2.4.3影响后备人才储备的不利因素

教练员普遍认为招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因跆拳道本身的社会影响力远不如足球、篮球、网球等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到学校进行选材时,看中的“苗子”多数不愿意到体校参加训练,有的学校根本不允许教练员进入学校,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也不同意学生到体校训练,结果是教练员只能选到条件一般的孩子,或者只能到农村进行选材。从表7还可以看出,体教结合问题、运动员就业、独生子女等也是直接影响跆拳道后备人才储备的主要原因。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体育局人才引进政策规定,跆拳道的引进政策是全国比赛前3名即健将级运动员,这样才能成为在编运动员,转北京市常住户口,享受工龄与其他待遇;但是一旦运动员有培养前途或已取得好名次,外省市基本不会放人,这就使得北京市在人才引进方面遇到很大困难,使得后备力量的培养越来越要依托和立足于本市。另有学者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大学众多,高考升学率高达80%以上,就业机会多,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家长及学生本人对参加专业体育训练缺乏足够的热情,这使得总人口较少的北京市在选拔运动员方面更显得空间狭小。

表 7影响后备人才储备的不利因素

3借助北京市优势项目发展的总体目标,促进跆拳道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根据近些年在国内外重大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北京市确立了乒乓球、体操、射击、跳水、花游、跆拳道、武术、摔跤、柔道、拳击以及男子游泳等为优势项目,这些项目承担着北京市实现目标任务的重任,这支生力军已形成大赛的主要支撑力量。为此,优势项目应以巩固现有实力为第一要务,要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有良好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保证,完善的政策配套措施,有力的服务保障做支撑,力争做出更大贡献。

3.1继续加大与其他队伍的交流与合作,聘请高水平外籍教练员

运动员的选拔严格实施优胜劣汰,在保证重点队员群体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增加人员流动性,引进竞争机制。目前,与北京队交流的运动员有解放军3名、青海1名、火车头5名,这种合作与交流的益处在于可以给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避免级别冲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训练经费问题,由交流单位负责运动员的工资与训练费,同时在全运会比赛中,可以形成强强联合与集团优势,很多项目也都采用这种作战模式。例如:第10届全运会男子+80 kg级,北京队有5名运动员进入决赛圈,并确保了最后的金牌;第12届全运会男子68 kg级北京队有3人进入决赛圈,同样获得了该级别的冠军。目前,北京队将刘哮波交流到下一届全运会主办地天津,将原先交流到火车头队的男子+80 kg级运动员刘锦涛注册回北京队,引进原辽宁队女子67 kg级运动员邵华。

现在很多体育项目都聘请外籍教练员,尤其是基础相对薄弱的项目。长期在运动队一线的研究者应该能够发现,许多运动队外教占了半壁江山,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完全是外教执行,国内教练只是助手,国内教练员不善于钻研训练理论,不善于进行创新学习,观念比较陈旧[3]。

目前,在国内执教的跆拳道教练员都来自于韩国。韩国被公认为现代跆拳道运动的发源地,他们会带来一些新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改变以往的训练思路,制定并参与更合理的训练计划,这些教练员均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技术细腻,大赛经验丰富,在训练中能够亲自参与到训练中,本体感觉强,对项目的理解深,甚至有些教练还充当陪练的角色。聘请外教的有北京、辽宁、广东、山东、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在第12届全运会中,有外教执教的运动队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北京、辽宁、山东、新疆均有金牌入账,广东获得了2枚银牌,充分体现出外教的水平。其中:新疆的李东玩曾作为中华台北跆拳道女队主教练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并助台北队获得了奥运会历史上第1枚金牌,本届全运会李东玩带领新疆队获得了1金1银1铜的好成绩;北京队聘请的金荣稹曾是韩国优秀运动员,技术全面,思维活跃,训练方法灵活多样,训练中对运动员要求严格,而业余时间与运动员相处融洽。

3.2充分调动教练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素质

北京市跆拳道教练员队伍较为年轻,整体执教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简单,理论水平普遍较低,科研意识不强,在训练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上相对薄弱;但是,年轻人思维敏捷,对于新生事物适应能力强,体力充沛能承受较大强度和压力的训练任务,符合竞技体育的性质和特点。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教练员的选拔、培养、考核、聘用等制度,加快与新时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和工作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练员年度、周期业绩考核制度,实行能上、能下、能升、能降的考核聘用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年富力强的教练员,要加以重视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培养、使用和帮助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发展潜质的年轻教练员,组织和安排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内容,以丰富和提高教练员的训练管理经验和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建立教练员持证上岗准入制度,全面提高任职能力和执教水平。

3.3完善后备运动员培养结构,做好中长期规划,建立合理的梯队

对于青少年业余训练,要严格遵循运动项目的训练规律和青少年生长发展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保证后备人才的质量。完善适合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需要的运动员管理体系,扩大一、二线运动员规模和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数量,形成优势项目的“人才群体” [4]。

根据跆拳道项目特点与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完善培养结构,建立合理的梯队。分布于各个区县的业余体校是北京市跆拳道项目后备人才的重要基础阵地,专业队运动员基本来源于基层体校的输送。各区县体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场馆、教练的配备及系统训练上都有所保障。根据北京市体育局《2010—2013年度各训练单位项目布局及运动员编制表》,跆拳道项目一线编制数为40人,二级编制数为40人。近年来,随着各省市注册意识的提升,地方自我保护限制人才外流,同时受交流引进计分的限制以及外省市运动员转正难等因素影响,北京跆拳道项目编制还有很大欠缺,比如山东省,为了预防后备力量外流,运动员无论参加省内的任何比赛,都必须先注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后备人才储备;所以,建议北京市政府与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更合理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鼓励更多的本市青少年进行专业训练,调整人才引进制度,制订合理的规划,尽快完成运动员的新老交替。

3.4搭建“体教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加强教育,弥补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育的缺失,促进其主体理念和社会主体意识的树立[5]。运动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现在的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文化学习也不单是在学校的课堂里完成的。由于后备人才基本比较年轻,长期的专业训练或比赛促使运动员被迫放弃学习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和状态学习文化知识,学训矛盾突出,省级以上的专业队长于运动训练,短于文化教育,有的地方虽然挂了运动技术学院的牌子,但往往重文凭不重文化,文化课甚至形同虚设,有文凭无文化、有文凭无水平的现象普遍存在[6]。

事实证明,运动员从一开始就处在文化质量较低的状态,文化教育课时很低,根本达不到教育部门的要求,由此而失去了优质的教育机会,知识结构简单,多数青少年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厌学、逃学现象特别严重;所以,要尽可能地保障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具有自主能力、独立决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2010年5月,根据国务院机构调整要求,国家体育总局成立青少年体育司,统筹规划青少年体育发展,指导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对于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的运动员,必须进行文化课测试,测试不合格的不得参加比赛,而且淘汰率不得低于20%,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练员、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3.5借助科研力量,贯彻科学训练原则与方法

高水平运动员只有在科学训练的指导下,经常采集数据资料并跟踪观察,重视各种指标测试,才能保持运动成绩不断提升;但是,受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等影响,整体呈现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低的现象[7],所以,要结合跆拳道项目与青少年发育特点,借助科研力量,贯彻科学的训练原则,制定缜密的训练计划并灵活实施,采取科学的诊断与控制手段。在训练过程中,明确训练的目的性,注重培养运动员的个性,训练方法与手段要围绕2个重点即“基本技术是基础,实战能力是核心”,真正体现训练要以技、战术为主,体能次之的理念。在把握项目整体化与个性化结合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训练竞赛一体、技战术一体与攻防一体的训练理念。训练设计上体现“专项、实战、个性”的指导思想。训练管理部门需建立必要的检查监控手段与考核体系,最终实现训练质量的提高,切实巩固与加强北京市跆拳道优势地位,促进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后勤保障要跟上现代化训练的节奏,高水平运动队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还要有高水平的队医,甚至于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

参考文献:

[1]王丽莉.北京市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2.

[2]许世岩,周伟,阎洁.关于运动训练计划的设计理论之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7879.

[3]朱玉青.中外竞技体育训练观念的比较研究[J].运动,2013(9):45.

[4]王保成,周志雄,王川,等.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7):915.

[5]郭文庭,张西平,朱恺.主体教育理念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7):2326.

[6]钟秉枢.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写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成立一周年之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34(4):14.

[7]刘恒.关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影响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7(6):3435.

猜你喜欢

跆拳道人才培养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