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发展策略

2015-04-29杨振军杜育红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增长

杨振军?杜育红

摘 要 在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新历史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部门,可以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人力资本水平,引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直接带动经济增长。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城镇化进程,提高弱势群体收入能力,助力制度和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面对发展挑战,我国应积极构建开放、融通、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高职专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功能。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增长;作用;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0-0008-05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国家行列,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历史时刻。但从世界范围来看,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全世界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只有13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迈入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1],很多国家和地区由于在这一时期未能及时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快速发展过程中积聚的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经济长期停滞,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2]。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我国成为制造大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亟需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发展策略。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阶段的作用

(一)发挥亲近产业优势,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失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中等收入国家所依赖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结构相伴随的往往是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这使得整个社会资源和环境承载了巨大压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劳动力等各类要素成本逐步上升,使得原有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该国产业很快就会面临来自于低收入国家的竞争压力。如果不及时完成发展方式转变就势必造成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经济结构层次高低决定了经济竞争力强弱和发展质量。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过程中,产业布局、结构和形态都将有新的变化。原有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最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发展重点也由轻工业、重化工业转向高科技产业。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比重开始下降,并开始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企业对于从事生产和服务一线的职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不仅要熟练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 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能够适应技术快速更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时, 简单的技术培训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必须在职业教育中加大科技知识的比重, 把职业教育从简单操作技能的重复性训练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使劳动者掌握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本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其人才培养和创新活动直接面向行业、产业,对行业及一线企业的需求反应也最为及时,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供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和智力支撑。在“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阶段,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先于或者同步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和工业现代化的“基石”。

(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人力资本基础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会为中等收入国家释放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的关键投资就是教育”。美国学者阿西莫格鲁研究发现,以人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巨大的“人口红利”[4],但是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到2012年以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已经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已悄然而至,我国出现了独特的“未富先老”特征,这成为继续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巨大挑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水平就成为重要战略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大批高素质人才充实进劳动力大军,将极大提升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并为我国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已成为高技能人才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部门,到2012年,我国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了964.2万人的庞大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的四成多,仅“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就为社会经济一线贡献了约2100多万[5]高素质技能人才。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承担起在岗职工和社会人员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的重任。

(三)引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完成向以科技创新和效率提升为主要驱动力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日本等经济体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跨越的过程中,无不经历了从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到技术立国,下大力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与传统学术型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凭借其与行业、产业的天然联系和良好的科研资源,在技术创新特别是与生产、管理一线结合最为紧密的应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把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和技术通过技术市场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才优势,参与企业研发,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同时,还可以广泛开展技术推广,把先进的技术和成果推广到企业、社区和农村一线,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

(四)拉动投资、消费和出口,直接带动经济增长

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者协调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的必由之路,而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三驾马车中不可或缺的成员。首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吸纳巨额社会投资的事业,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制的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对于社会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截至2012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总规模已达1297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3.1%[6],比“十五”末期新增了250所,由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投资规模动辄以数亿、数十亿元人民币计,其规模扩张所带动直接投资的存量和增量都非常之巨。另外,高职院校凭借其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环境和区位优势,其周边房地产、教育培训、文化出版、零售、餐饮等产业投资都较为活跃,对于周边区域的投资发展也有明显的间接带动作用。从消费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容纳着教职工和在学人员两大消费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让师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收入能力,改变消费观念,从而使其成为直接拉动内需以及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此外,包含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以美国为例,外国学生每年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约为240亿美元[7],美国商务部已将国际学生教育列为仅次于旅游、金融、管理咨询、版税与执照、产业程序之后的第六大服务业出口。尽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数量还较少,但在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态势之下,相信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进一步增强和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所蕴含的创汇潜力必将得以发挥。

(五)开展农民培训,服务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跨越时期的重要现象。城镇化不仅是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也是大量人口从低效的农业向高效的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居民消费的过程,是经济升级转型时期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新动力。据世界银行报告预计,在未来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将有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届时我国城市人口总和将超过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城市人口总和[8]。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城镇化首先要解决好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镇,往往由于缺少就业的基本技能,就业面临诸多困难。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开展针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将其培养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其收入能力、选择能力和流动性。其次,城镇化还要解决好农民市民化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更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帮助农民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和工作生活方式,增强其社会认同感,促进其真正融入城镇、成为新型市民。

(六)提高低收入群体能力,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在中等收入阶段,如果低收入群体状况得不到改善,收入分配长期失衡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将会伤害经济激励和社会稳定,从而影响到财富再生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呈现出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中等收入阶层所占比重偏小,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水平差异是收入差异和不平等的重要原因[9],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发挥着独特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为落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提供人力资本和技术支持,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异;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劳动效率和转移就业能力,提升其收入,并促进乡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提升劳动力职业素质,提高行业效益,并带动整个行业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升,为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创造条件;随着自身功能的不断拓展,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为城市失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对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及理财能力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还能为低收入群体子女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会,防止社会财富分配差距过大的状况通过教育代际传递。

(七)助力制度和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有效的制度和文化变革与创新,可以为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带来“改革红利”,成为其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制度和文化保障。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和服务的不断拓展,其对于社会进步和融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有利于提升公民幸福感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在经济波动时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适当延缓青年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缓解一般性就业压力;同时还可以承担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培训再就业任务,起到社会矛盾安全阀的作用;高职院校凭借其所享有的技术、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势,可以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通过课题研究、决策咨询等多种形式参与和影响政府公共决策,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社会公民意识,培养民主、法治精神,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进而深刻地影响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防止政府腐败和低效;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文化凝结和传播中心,除了传承传播文化的传统功能外,其在创新文化、引领和弘扬先进文化,加快不同阶层和群体的融合,增强社会包容性、提升软实力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作用。

二、“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存有偏见,学生和家长认可度不高

虽然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产生了巨大社会需求,但是学生和家长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不高。一方面,受我国社会重道轻器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家庭格局的背景下,经济条件稍好的家长一般不愿让孩子从事一线劳动强度较大的生产、服务等工作,社会对包含“职业”二字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存有一定的偏见。另一方面,从当前的高等教育制度安排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定位在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招生也通常被安排到最后批次。高职生“专升本”的渠道非常窄,难以满足学生继续进修和深造的需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偏见,影响了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二)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期望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尽管高职毕业生以务实的就业观念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劳动力市场颇受欢迎,就业率普遍较高,但实际就业质量却并不乐观,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尤为突出,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常态。而作为高技能人才大规模生产的主要载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失衡直接或间接导致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供给的结构性失衡。

高职专业设置直接面向职业或岗位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必须紧密捕捉产业动向和需求,及时准确地把握产业调整和职业技术岗位更新的步伐。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哄而上办热门专业和办学成本较低的人文社科专业的现象,落后专业淘汰速度慢,新开专业缺少科学论证,并普遍缺少产业界的参与,使得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产生了脱节。同时,还有相当部分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没能体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未能及时反映职业岗位的最新变化和素质要求,教育教学方法落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尚难以满足产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此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也才刚刚起步,缺少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不足,社会服务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逐步走出封闭办学的状态,但目前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仍显不足,其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从教育体系内部来看,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机制,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尚不能满足高职生继续进修和深造的需要,而与普通本科院校衔接的“专升本”渠道也不够宽畅。二是对社会的开放度不高,社会服务功能较为单一,且综合服务能力较弱。当前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农民、下岗职工及复员军人培训、服务社区和科技下乡等社会服务活动,但是往往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服务受益面依然比较小。三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才刚刚起步,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水平和层次较低,无法满足以国际化带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较弱,尚未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现不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中专升格而来,科研基础能力往往较为薄弱,在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经验不足,尚处于不断探索时期,缺少成熟的机制和模式;另一方面,从高职院校内部评价机制来看,高职院校普遍强调教学功能而忽视科研服务功能,对教师的考核还主要集中在教学工作量上,缺少系统、科学的产学合作和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三、“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构建开放、融通、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呈现出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融合发展的态势。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对于劳动者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可以把理论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端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原有的专科高职人才培养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也不应该只定位在专科层次,应该打通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上升通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为高职生提供更为多元的选择,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人才。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专业结构调整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心,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有保有压、增减结合,坚决淘汰、压缩过剩专业与饱和专业,积极发展特色和紧缺专业,重点提升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力量参与到专业规划、论证和建设方案制定过程中来,确保专业有效反映市场需求;宏观管理层面应探索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专业预警机制,确保专业结构及时动态调整优化。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大对于教学的投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狠下功夫。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考虑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应对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和职业种类存在周期缩短的影响;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符合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入企业行业资源服务教学,同时主动利用自身优势服务企业,实现合作发展;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订更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标准,增强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及系统性,构建“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评价”的良性循环系统,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积极拓展自身功能,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和生源的减退,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危机。然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却孕育着巨大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学习需求,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服务,在服务社区、服务三农和在职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优质服务求得生存和发展。

(五)政府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从各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有力的主导作用。同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也要求政府部门要有所作为,要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综合利用财政、信贷、土地、人事等政策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倾斜;鼓励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对农民培训、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培训以及社区教育等,要探索以政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加高职院校的服务供给;加快研究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政策,形成有利于激励企业、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及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

参 考 文 献

[1]The World Bank,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2030:Building a Modern,Harmonious,and Creative Society [R]. World Bank Report,2013:26.

[2]Indermit Gill,Homi Kharas.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R].World Bank Report,2007:17-18.

[3]闵维方.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4):17-26.

[4]孟令国.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5):69-7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201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在美外国留学生人数创新高 年贡献约240亿美元[EB/OL].[2013-11-11].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11-11/5488588.shtml.

[8]陈文玲.世行预计中国城镇化发展:20年内2/3人住在城市[EB/OL].[2014-01-27].http://house.people.com.cn/n/2014/0127/c164220-24239671-2.html.

[9]Trostel,Philip,Walker,Ian,Woodlley,Paul.Estimates of the Economic Return to Schooling for 28 Countries[J].Labour Economics,2002(9):1-16.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增长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