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道赞与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播

2015-04-29朱鸿翔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传播

朱鸿翔

摘 要 民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大批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这种发展受到了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很大影响。传播者中很多人兼具中西学背景,他们以自己的学识和体验推动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转型,钟道赞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凭借良好的西方职业教育背景,积极投身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活动。他所撰写的大量专业论著不仅丰富了国内的职教理论,更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提出了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这些对策思路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钟道赞;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思想;传播

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0-0065-04

晚清以降,中国职业教育思潮渐次兴起,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也不可避免地深受西方影响。一大批有识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引进西方各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钟道赞、黄炎培、江问渔、刘湛恩、庄泽宣、何清儒、郭秉文、顾树森等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拟选取钟道赞为研究对象,以其所撰论文为考察文本,对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民国时期的传播作初步探讨。

钟道赞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职业教育家和翻译家,他于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23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职业教育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20世纪30年代,钟道赞在福建开展职业教育活动,是省立福州职业学校的创办人,福建省的职业教育由此也位居全国前列,钟道赞也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三次职业教育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

一、对美国职业教育思想的介绍

钟道赞对美国职业教育思想的介绍主要体现在他所撰写的《美国最近职业教育之总检讨》系列文章中,在这五篇刊载于《教育与职业》杂志的论文中,他详细介绍了美国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职业补习教育以及职业指导的发展情况和运作模式,并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独到看法。

钟道赞在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发展的原因在于工作者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工作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工作要求。无论工商业、农业以及家庭事务的从业者,都感受到技术上的千变万化,各种职业的“消长无定,雇佣无常,及各业标准与条件之继长增高而谋所以符合之不易,且其知识与技能,渐非就业务本身上所能供给,必须另向他途径以学习之”[2]。第二,新的工作出现后脑力劳动越来越超过体力劳动。机械逐渐代替人工,机械的精密、原料的重量、成品的处理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都对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困难情况的出现也受到经济原因的支配。这种经济原因包括新兴的各种研究发明成果、不断进步的科学管理以及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工作者面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现代职业种类繁多,职业内容的变化要求现代工作者必须适应其业务内容的要求,每种职业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为从业者所必须掌握,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又要求工作者不断增进其知识,因此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会不断显现。第四,从业者企图仅仅通过从业过程来学习专业知识已不可行。内容繁杂的职业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更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者在融会贯通掌握后才能成为合格工人。职业的专门化和复杂化既使得企业主对工人进行培训的成本大增,也使得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成为不可能,这需要工作者在学校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和操练。

钟道赞认为,面对这些困难,如果从业者的学习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就有可能出现不良的社会后果,比如失业、道德堕落、工资减少以及工作者生活水平下降等。面对这些问题,钟道赞总结了四项注意点:第一,维持工商界工资阶级之业务效率。第二,工作者特殊需要之适应。第三,农工商家事新补充队伍之供给。第四,从训练工作人员上改进其工资、生产能力与适应性[3]。具体解决措施则包括三点:“第一,工商界对于雇佣人员,农夫对于儿子,家庭对于女儿之利益,应有充分之保障。第二,各界工作者应有自身解决困难之责任。第三,政府应负责为职业教育上之各种设施。”[4]这些措施清晰界定了从业者、雇佣方以及政府在推进职业教育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在这三方面中,钟道赞认为,政府推动是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困难的“最良办法”[5]。

二、对英国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播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师范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在西方影响下逐渐得到发展的,钟道赞在其考察报告中对英国的这三种教育形态都介绍甚详,由于其专业视角的缘故,对于英国职业教育的介绍更是不遗余力。

第一,钟道赞介绍了英国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和考察形式。他注意到英国人把中小学称为学校,其他都称之为专科,真正的职业教育开始于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此时学生年龄基本达到15或16岁。比如,苏格兰的国立中央职业学校就是一所全日制学校,这种学校的课程由教育部和学术团体共同拟定,在三年级的时候则由教育部和学术团体会同考试,题目由学术团体拟定。考试注重实际技能的考察,考试题目甚至就是做一个机器或是打一个图样,经考察合格的学生在取得由教育部和学术团体颁发的文凭后在英国社会上相当受欢迎。还有一种学生是以非脱产的形式学习,这些学生一面以徒弟的身份开始从业,一面请求雇主准许其进入和职业有关的专科学校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们可以在学校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可以达到五或六年[6]。

第二,钟道赞描述了英国职业学校的具体设置情况。他通过观察总结出英国的职业学校设置完全视环境需要而定的结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重工业如煤矿区多设机械工业、纺织工业、采矿冶金及其他有关科目,通商口岸如海港区多设航海、渔业、造船及其他有关专业,人口集中的住宅区多设建筑、商业、零售、银行、会计及家政等科,钟道赞认为这种设置方式有别于普通大学学科设置不受限制的情况[7]。至于职业教育招收学生的文化程度,钟道赞罗列了具体的数据:以1938年为例,读完小学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占53.3%,中等教育占34.8%,初级实业教育者占5.1%,其他占4.8%。如果按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间来划分的话,全脱产学生中约有75%具有中等教育程度,而非全脱产的只有30%具有中等教育程度。

第三,钟道赞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也进行了考察。他以非脱产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为例,提出有的人是希望取得高等国家职业证书,有的是为了考取技术或职工证书,前一证书是由教育部与全国性地位卓著的职业技术人员团体授予,后一证书则是由伦敦市公会主办。每种证书取得的年限也不相同,以皮鞋工业为例,全脱产学习的学生在第一年末可以参加校内自办的初级考试,第二年末参加校外主办的毕业考试,第三年末参加类似研究性质的工业管理学科或工业行政人员考试。如果是非脱产利用晚上时间参加学习的学生则是第三年末参加初级考试,第五年末参加毕业考试,第七年末参加全部工程考试[8]。

第四,钟道赞对职业教育教师的遴选标准也有关注。他注意到在实践中由于全脱产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大多都是兼职,专兼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8。他认为,英国职业学校对于教师的遴选要求很高,教师不仅需要高深的学问,还要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原因则是很多非脱产的学生本身来自工商界,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偏重于切实有用的实际技能,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师范生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因此,专科职业教育教师往往是已经在职业界较有影响的人士,只有一些基本学科才能由学校教师讲授。钟道赞认为,这种实务界人士参加学校教学工作的方法奠定了教育与实业密切合作的关系,一切训练都是基于实用的基础。而且学校还可以利用工厂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工厂可利用学校作为专门研究机构,从而实现校企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9]。

三、对其他西方国家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播

钟道赞对于其他国家如苏联、法国、德国等的职业教育思想也多有涉猎。钟道赞认为,苏联的职业教育是按照其立国精神和环境,建设在劳工和经济基础上的一种制度,目的是要使人人都能够获得教育,达到没有阶级、社会及经济差别的状态。钟道赞详细介绍了苏联职业教育的三个阶段:劳动学校、职业学校和高等专门及大学。对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修业年限、学生年龄等都作了详细说明[10]。值得一提的是,钟道赞在介绍苏联职业教育时还与德美两国进行了比较,重点指出苏联的职业教育注重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技能,并以职业实施机构作为教育教学场所,直接从工厂中招收学生,从而有效保证教学效果[11]。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在于该国挑选师资时的严格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专门的学术知识,也要具备实际技能,并且必须先试教三年。对于法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徒弟税”这一较新做法,他也向国内进行了推介,“凡个人或公司之从事于实业者,必须负担徒弟税,专扩充职业教育”[12]。

四、钟道赞对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借鉴及其现实意义

在对西方英美等国职业教育思想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钟道赞对本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详细建议,这些建议在今天或已经得到实现,或正在进一步拓展实施。

(一)职业教育应该确定合理的教学方针

钟道赞提出三点合理的教学方针:首先,职业教育应该学理和技能并重,也就是说既要重视职业理论知识,也要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学习普通的公共学科知识,钟道赞认为,三种知识的学习应保持在3∶3∶4的比例。其次,实习和实验的设施必须充足,主要的仪器设备必须添置,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要遵循先手工后机械、先基本练习后制作成品的顺序。最后,担任技术指导的教师如果达不到要求,学校可以先聘请职业界的技师担任,各学校应设立校务顾问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学和技能训练[13]。

钟道赞所提议的这种教学方针在今天的映射就是职业教育加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步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程度不断加深,职业教育能够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相适应,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二)职业技术团体应该承担相应的职业课程和考试

钟道赞建议,职业教育课程的拟定和修正应该多聘请职业技术团体来进行,这些职业团体可能包括农学会、工程师学会和会计师学会等。平时学校的各种考核甚至毕业考试都可以邀请职业团体的专业人士参加。对于各级学校的毕业生则根据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不同的证书,从而使其在从业后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技术地位[14]。

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坚持以市场需求导向,鼓励政校行企多方合作,各职业院校通过引进校外专家参与制定课程标准、参加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习等方式实现了行业和企业精英参与教学全过程。社会力量的充分调动能够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促进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这比钟先生当年所设想的无疑更进一步。

(三)打通专科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通道

钟道赞主张,专科学校应该视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从发展职业教育的长远考虑,应该打通专科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通道。具体做法是凡是历史悠久、成绩卓著的专科学校可以视情况设置与大学同等的科系,在经过大学相关人员调查后确认有相应水准的可以承认该专科学校是大学的一部分,或者准许其学生转入大学,该部分学生在参加毕业考试达到要求后同样可以取得大学文凭和学位。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学生不再轻视专科。对于专科学校中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政府和学校应为其提供机会[15]。

当前,职业教育正在成为更加开放的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内部,将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这不仅大大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而且能够满足多样的教育需求,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此外,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也会建立起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实现转学或升学。普通高等学校能够面向职业院校招收学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四)专科职业学校应该面向社会提供补充教育

钟道赞认为,专科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提供补充教育是提高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的必要措施,已经就业的从业人员会在工作中感觉到知识的欠缺,而专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为普通民众提供补充教育,从而使那些无机会获得高等教育或想要补充专业知识的人能够有机会获得业余进修的便利。

要实现钟道赞的主张,未来高职院校应当增加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比重,以更为灵活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如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通过改革学制、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实现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

五、结语

钟道赞作为具有西方职业教育博士学位的专门学者,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高深的专业素养,因此在他的文中涉及了西方各国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他对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播提高了国人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政府和实业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他还将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应用于实践,在福建亲自创办职业学校,这些都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既受到自身历史路径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问题。以钟道赞为代表的近代职业教育家群体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立足国情,多方借鉴,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无疑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参 考 文 献

[1][12]李霞.钟道赞对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历史贡献[J].前沿,2010(12):137-140.

[2][3][4][5]钟道赞.美国职业教育之总检讨[J].教育与职业,1936(172):75-79.

[6]钟道赞讲演,吴定江记录.战后的英国教育[J].大夏周刊,1947,24(9):2.

[7]钟道赞.英国教育之印象(一)[J].教育通讯月刊,1947,4(10):25.

[8]钟道赞.英国职业教育之观感(三)[J].教育与职业,1949(205-206):13.

[9]钟道赞.英国职业教育之观感(二)[J].教育与职业,1948(204):7.

[10] 钟道赞.十月革命以来之苏联教育[J].教育与职业,1949(207):3-5.

[11]钟道赞.苏俄之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1933(143):171.

[13][14][15]钟道赞.英国教育之印象综揽[J].教育通讯月刊,1948,6(1):28.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传播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从民国社会环境看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