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歌剧重唱作品综述

2015-04-29蒋兴辉向昱

北方音乐 2015年10期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

蒋兴辉 向昱

[摘要]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非常看重重唱这一表现形式,他不但是重唱这一表现形式的推动者,更是集大成者,在其创作的22部歌剧中大部分都运用了重唱形式,本文将其重唱作品创作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对每个时期的代表歌剧的重唱作品都一一进行综述。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重唱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27-1791.12.5),奥地利作曲家,是欧洲最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主义代表作曲家之一。在其一生短短的35年间,莫扎特共创作了22部歌剧作品,最早的歌剧创作可以追溯到1766年十岁时作的《阿波洛恩和吉阿倩特》第一乐章。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渗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这就是用歌剧的形式表现现实的人生,用音乐的手段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展示戏剧发展的过程。在他的歌剧中,咏叹调和重唱是戏剧结构的支点,其中咏叹调是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而重唱则是表达多种人物心理组合,强调人物之间的对立和联系。

莫扎特对重唱这一变现方式非常看重,他通过这一方式刻画人物微妙的内心、描写戏剧冲突和推动剧情发展;他用重唱表现戏剧性的场面功能及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同时他对重唱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被公认为将重唱作为音乐戏剧表现手段的开创性人物,他创作的22部歌剧作品里面,大部分作品都运用了重唱的表现形式。我们也借用其歌剧创作划分的方式,将其重唱作品分为三个创作阶段:第一个时期为自我努力,努力争取听众的早期阶段;第二个时期为已经拥有听众,努力向顶峰发展,但仍保持与听众的联系的中期阶段;第三个阶段为脱离听众开始只为自己创作的鼎盛阶段。

一、早期阶段

莫扎特从童年开始在宫廷演出并游学于欧洲各国如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等,其间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并将各国的元素融进自己的音乐创作。从1867年第一部意大利歌剧“装痴作傻”开始,莫扎特不断证明自己的天赋,在1867-1880年间先后创作了“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假扮园丁的姑娘”“阿斯卡尼欧在阿尔巴”“卢乔·西拉”“扎伊德”等作品。纵观莫扎特早期作品,虽然有着大师的雏形,但是毕竟涉世未深,与其后期的歌剧作品相比戏剧性有限。作品中的重唱创作也比重不大,戏剧功能上与辉煌创作期有较大差距。正如威廉·曼曾经在他的专著(The Operas of Mozart)中评价早期作品“阿斯卡尼欧在阿尔巴”(Ascanio in Alba)中的三重唱“Ah caro sposo”:或许我们应该接受这段三重唱,虽然它出自歌剧重唱大师莫扎特的手,这段处在歌剧戏剧高潮位置的三重唱并没有让我们体会到过多的戏剧张力,显然莫扎特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一挑战,音乐干涩静止,甚至让人听了有些昏昏欲睡。早期重唱作品创作综述如下:

(一)La Finta Semplice(装痴作傻)

作品作于1867年,三幕喜歌剧除去序曲共26曲,为莫扎特12岁时在欧洲游学是所作,是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作品。作品有两首重唱:

第1首为合唱四重唱Bella Cosa e far lamore,由四位剧中人Ninette、Giacinta、Fracasso、Simone共同演绎,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四位一起歌颂爱情的可贵:“爱情是多么令人欢愉,他你春天还没好,爱情是伟大的”。第二部分是优美的四重唱,四位分别述说自己的心声:Ninette诉说自己单身的孤独、Giacinta诉说容颜逝去的烦恼、Fracasso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Simone诉说害怕自己头脑混乱的苦恼。音乐中用到了圆号、长笛、双簧管等乐器去烘托各个角色音乐形象。

第19首是Fracasso和Cassandra的男生二重唱,cospetton cospettonnacion,活泼地小快板,D大调。Cassandra诬陷Fracasso妹妹偷了戒指,两人决定决斗,但Cassandra非常胆怯,找各种理由逃掉了。音乐着重渲染Fracasso的强势和Cassandra的懦弱。威廉·曼曾经在他的专著(The Operas of Mozart)中说道:“在这段富有表现力的二重唱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莫扎特写作戏剧性重唱的一些潜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首二重唱中乐队占据了重头戏,两位演员所唱的旋律并没有太大的分量,甚至是镶嵌在整个重唱音乐的整体中。

(二)《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

这是莫扎特在12岁时用德语写成的歌剧独幕歌唱剧,作于1768年。原作来自于大思想家J.J.卢梭的《乡村占卜者》,由杰维尔夫妇自由改编成《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的恋爱》,由魏斯肯译为德文,受当时莫扎特家的医生梅斯玛(Messmer)委托而作。故事发生在17世纪前后的科西嘉岛内的巴斯提亚村,讲述魔术师科拉斯(男低音)帮助有矛盾的女主人公牧羊女巴斯蒂安娜(女高音)和恋人男主人公巴斯蒂安(男高音)情归于好的故事,作品有15分曲。作品有三首重唱:

第七曲:小快板,F大调,2/4拍,科拉斯和巴斯蒂安娜的男女二重唱。科拉斯唱道:“我有一个忠告……”,语气略带说教,因此将音乐带入了重唱的环节。巴斯蒂安娜则回应道:“是的,我将努力尝试……”,她的音乐在c大调进行,科拉斯催促道:“快点儿,藏起来,巴斯蒂安娜!我看到你的恋人从那边儿过来了。现在,赶紧走开!”在演唱过程中,单簧管、圆号、弦乐逐渐加进来,音乐先转入g小调随后回到F大调达到音乐的高潮,随后,巴斯蒂安娜退场,巴斯蒂安上场。

第十五曲:《走开,反复无常的心!》,有节制的快板,降B大调,2/4拍。长段的争吵在继续,就在这很长的争吵男女二重唱声中,二人突然和好。这首唱段规模上较长,表现男女主角从相互斗气到重归于好的过程。音乐主题也因为主人公的争吵而显得有些凌乱,由下属和弦搭建的动机由低音贝斯奏出,随后圆号、大管在F大调上奏出新的动机,女主人公巴斯蒂安娜让巴斯蒂安走开,而巴斯蒂安则在f小调上唱道:“行,我去死”,两个人言辞激烈,互不相让。但是随着音乐的发展,男女主角的情感也发生了转变,音乐又回到F大调,二重唱最后在轻松地气氛中结束。

第十六曲:《来吧,再次带来柔情与忠诚》,有节制的快板,D大调,2/4拍,是巴斯蒂安、巴斯蒂安娜与魔法师的三重唱。剧情营造了一个欢乐的场面,典型的法国喜歌剧手法。

(三)La finta giardiniera(假扮园丁的姑娘)

作品作于1774-1775年间,三幕歌剧共28曲,典型的喜歌剧风格,脚本由G.佩特洛塞里尼(G.Petrosellini)提供。在第一幕的第三场,Arminda因为失望演唱“解释呀伯爵”,Ramiro演唱“这应该收到惩罚了”,市长指责Sandrina“不检点”,三人的小重唱将三人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其后,Roberto和Serpetta也有一段二重唱“好般配的两个人,要好好相处呀”表达两个人的内心活动:讽刺与祝福;Sandrina指责伯爵“到底是谁背叛了”而感慨命运的不公,而伯爵表示“要补偿我的罪孽”也构成了一个男女二重唱。

(四)Lucio Silla(卢乔·西拉)

作品三幕歌剧共25曲,据梅塔斯塔西奥的脚本而作。是莫扎特1772年16岁时的作品。故事围绕着罗马独裁者卢乔·西拉、敌人盖尤斯-马略将军之女朱尼亚、朱尼亚原配丈夫切契利奥之间展开的。先是西拉编造切契利奥死亡的消息,逼迫朱尼亚嫁给他。切契利奥秘密潜回,与朱尼亚相见,并与好友钦纳策划杀死西拉,不料被西拉发现,将切契利奥囚禁,而朱尼亚愿与丈夫一起接受死亡,最后以西拉的宽容而结束。角色主要有如男高音切契利奥,男高音卢乔·西拉,女高音朱尼亚卢乔·辛娜,女高音切利亚,男高音奥费迪奥等。作品中包括一段二重唱,一段三重唱。

(五)Zaire(扎伊德)

这部作品是莫扎特未完成的作品,作于1779年-1880年间,2幕15曲,在作曲家去世以后才为人发现,无序曲,也无剧名。主要讲述欧洲贵族戈马兹(Gomatz)被捕成为土耳其宫中奴隶与同样被捕的欧洲姑娘、现在是国王宠妃的扎伊德(Zaire)相爱,在国王心腹阿拉津(Allazim)的帮助下逃离宫廷,但是不幸被国王全部抓回,准备处死他们时阿拉津道出自己是西班牙船长曾经挽救国王遇险的事实从而得到了宽恕。作品有两首重唱曲:

第一首是阿拉津准备帮助戈马兹和扎伊德逃离宫廷,他告诉他们海边有一只小船可以离开,三人憧憬未来的自由,相约在遥远的地方相见,从而唱起了三重唱“哦,幸运的快乐”(Oseligsonne)。另外一首是阿拉津讲述自己曾经是西班牙船长的时候曾勇救一艘遭海盗船袭击的土耳其商船,不料自己后被土耳其海盗俘虏而成为奴隶,国王告诉他自己就在当年被他救的船上,从而赦免了他,阿拉津请求国王也赦免戈马兹和扎伊德,但是国王坚决不允许,从而四个人唱起了四重唱“亲爱的,请别哭!”(Freundinl stille seine tranen)

二、中期创作

莫扎特用天赋和不断涌现的作品使自己声名鹊起,他的作曲技法也日益成熟,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职业音乐家。在歌剧创作上,他研究意大利正歌剧、法国歌剧,并将其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创作。1780年后的五年,他先后创作了“伊多梅纽斯”“后宫诱逃”等等几部作品。相较早期,重唱的功能在这些作品中有明显加强的迹象,并且打破了传统的二重唱、三重唱模式,开始尝试多重唱写作。

(一)Idomeneo(伊多梅纽斯)

三幕剧共32曲,全名为《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Idomeneo,Re di Creta),根据但什1712年所做的悲剧剧本《伊多梅奈》改编,作于1780-1781年间。此剧的故事为希腊神话,伊多梅纽斯在战后从特洛伊回国,在途中向海神许愿如果安全渡过海上的风暴,将把回国第一个遇见的人先给海神做祭品,没想到上岸遇到的第一个人竟是自己的儿子-王子伊达曼特(Idamante)。而克里特岛上,作为俘虏的特洛伊公主伊丽亚(Ilia)与阿甘梅农的公主艾莱特拉(Elettra)都在爱恋王子。伊多梅纽斯非常苦恼。后伊丽亚愿替伊达曼特为祭品,海神被感动,两人幸福地结合。全剧有三首重唱曲目:

第一首重唱曲出现在第二幕第二场第十六分曲艾莱特拉、伊达曼特、伊多梅纽斯的三重唱,伊达曼特很惋惜地与伊丽亚分手,伊多梅纽斯担心儿子,艾莱特拉却非常欢乐;第二首重唱曲为第三幕第一场中第二十分曲,王子伊达曼特上场,表示决心与海神决斗,特洛伊公主伊丽亚要他务必小心,唱爱的二重唱;第三首重唱曲目是接下来的第二十一分曲,艾莱特拉与伊多梅纽斯看见王子伊达曼特和公主伊丽亚一起爱情如此的甜蜜唱四重唱。音乐在降E调上发展,长笛、巴乌、单簧管、圆号奏出音乐形象。这首四重唱在整个作品中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音乐内容上将四人形象作了细致的刻画;另一方面在整个作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像早期的重唱作品那样只是合唱的替代而可有可无。

(二)Die Ent u hrung aus dem Serail(后宫诱逃)

这是莫扎特第一部喜剧作品,也是其第一部用德语写成的重要歌剧,三幕剧,由戈特利布·斯特凡尼编剧。故事主要讲述男主角贝尔蒙特和仆人佩德里罗潜入宫中营救被国王囚禁的情人康斯坦丝和仆人布隆德,遭到守卫奥斯明的阻挠,国王帕夏想要和康斯坦丝结婚,他认出贝尔蒙特是世仇之子,但最终很宽宏大量放走了四人。作品有五首重唱曲目:

第一首重唱曲目出现在第一幕第二分曲,是贝尔蒙特和宫廷守卫奥斯明的男生二重唱。奥斯明爬上门前树上采果子,贝尔蒙特向他打听消息,奥斯明侮辱谩骂贝尔蒙特,两人二重唱“Verm u nscht deist du魔鬼回来抓你”,重唱内容为两人的一问一答。第二首、第三首出现在第四幕中,奥斯明将怒气洒在佩德里罗身上,发誓要折磨他,佩德里罗反问他原因何在,奥斯明说他是留在宫廷中的奸细,此处分别有两首两人的男生二重唱“Dasschein ouch so ein Schure”“Was bist du fur ein grausamer herl”第四首重唱曲目出现在第一幕第七分曲,是贝尔蒙特、佩德里罗、奥斯明的男生三重唱。贝尔蒙特作为建筑师被引荐给国王时被奥斯明阻拦,他充满敌意地演唱“滚蛋,否则就吃鞭子”,贝尔蒙特和佩德里罗则演唱“Das schein ouch so ein Schure这种招待方式太遗憾”。三人重唱“前进!前进!前进!”。

第五首重唱曲目出现在第二幕第九分曲,奥斯明想占有布隆德,遭到反对,要求他“Dutch zartlichkeit und schmeicheln要带着笑容和仁慈的抚爱”,二人男女二重唱“要听我的话”。奥斯明唱:“我可以离开你,但不准佩德里罗靠近你。”布隆德却说:“你无权命令我。”第六首重唱是第二幕中的第十四分曲,布佩德利罗与奥斯敏的男生二重唱《酒神万岁》。佩德里罗为来了帮助贝尔蒙特见到康斯坦丝,向奥斯明劝酒并在酒中使用安眠药使奥斯明昏睡,趁机把贝尔蒙特带进宫来。第七首重唱曲目出现在第二幕结束,男女主人公四人终于在宫中重逢,四人高兴地唱起“啊,我亲爱的”,同叙相思离别之情。

第八首重唱曲目出现在第三幕第二十分曲,男女主角康斯坦丝与贝尔蒙特的男女二重唱。贝尔蒙特感叹命运多舛“这是什么样的命运!多么大的痛苦!”,而康斯坦丝却表达出能与他同生共死的愉悦。

(三)Der Schauspieldirektor(剧院经理)

这部歌剧作于1786年,一幕10场,由G.斯特华尼(G.Stephanie)撰脚本。作品短小精干只有27分钟,只有四首曲子。故事主要围绕剧院经理弗兰克和一些演员、歌手之间的故事。其中第三曲是赫尔茨夫人、西尔伯克·朗格小姐、福格尔桑的三重唱,快板,降B大调。两位女歌手为了主角相互争论不休:“按合同我演主角!”“坚决反对!”“我是主角!”“不是那样吧!”,加入福格尔桑的调解,构成一首非常有趣的乐曲,在改变节奏,变换手法的情况下向前发展,最后以歌颂艺术的赞歌结束。这是一首押韵滑稽突出的一段三重唱。作品最后一幕也是四重唱“艺术家都是为了名誉工作,都想要永保自己的艺术青春,如果没有这种冲动,一切艺术只能停留在渺小的境界”,唱出了艺术家的理想。

三、鼎盛时期

1786的莫扎特跨入而立之年,这一时期不但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而且在作品创作上更加的得心应手,歌剧创作在这一时期也进入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分别创作了非常著名的“费加罗的婚礼”、“唐·乔望尼”、“女人皆如此”、“魔笛”、“狄托的仁慈”。重唱这一表现形式在此时也更为他所看重,莫扎特第一次真正意识到重唱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将其发挥得酣畅淋漓。在写作“唐·乔望尼”时,他似乎被重唱的力量冲昏了头脑,以至于对咏叹调的安排略嫌粗率。在重唱中运用了奏鸣曲式和终场重唱的运用是莫扎特这一时期的重唱创作的两大特色。如“唐·乔望尼”第二幕中的三重唱就有奏鸣曲式的体裁形式。《费加罗的婚礼》的每幕终场的上场人物都加入活泼而滑稽可笑的重唱,终场重唱中现实主义与戏剧情节的不断展开,与精美而统一的音乐曲式相结合。

(一)Le Nozze di Figaro(费加罗的婚礼)

作品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是莫扎特歌剧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部。故事主要讲述聪明的仆人费加罗和女仆苏姗娜勇斗伯爵使其出丑的故事,揭露封建腐朽贵族阶层的腐朽堕落。

第一幕第一分曲、第二分曲是费加罗和苏珊娜的男女二重唱。第五分曲是苏珊娜和马尔切琳娜的女生二重唱。第七分曲是苏珊娜、伯爵、巴西里奥的三重唱。第二幕第十三分曲是苏珊娜和凯鲁比诺的男女二重唱,第十四分曲是苏珊娜、伯爵、伯爵夫人的三重唱。十五分曲先是二重唱再过渡到七重唱(费加罗、苏珊娜、安东尼奥、伯爵、伯爵夫人、巴尔托洛、马尔切琳娜)。第三幕的第十六分曲是苏珊娜和伯爵的男女二重唱,第十八分曲是费加罗、苏珊娜、马尔切琳娜、巴尔托洛、唐库尔乔、伯爵的六重唱。第二十分曲是伯爵夫人和苏珊娜的女生二重唱。第二十二分曲两个乡村女孩的女生二重唱。第四幕的第二十八分曲即终曲由一个大型的混合重唱:男女二重唱(凯鲁比诺和伯爵夫人)——五重唱(凯鲁比诺、伯爵夫人、伯爵、费加罗、苏珊娜)——四重唱(伯爵夫人、伯爵、费加罗、苏珊娜)——二重唱(费加罗、苏珊娜)——三重唱(费加罗、苏珊娜、伯爵)——多重重唱(苏珊娜、伯爵夫人、凯鲁比诺、巴巴丽娜、马尔切琳娜、巴西利奥、唐库尔乔、伯爵、巴尔托洛、费加罗)。

(二)Don Giovanni(唐·乔望尼)

这部歌剧是洛伦佐·达·彭特作词的二幕意大利语歌剧,完成于1787年。作品第一幕第六分曲是一首二重唱,第二幕开始是受三重唱。其中最著名的重唱曲目是作品终曲,唐·乔望尼不承认自己的道德败坏而被石像扯进了地狱,艾尔维拉、安娜、采琳娜、雷波莱罗、奥塔维奥、马赛托等唱起总结性的六重唱:“恶人总要下地狱”。

(三)Cos i fan tutte(女人皆如此)

作品时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品,二幕剧。故事讲述在18世纪的那不勒斯相互炫耀自己的妻子多么的忠诚,在老哲学家阿方索先生(Don Alfonso)的怂恿下,相互打赌:伪装前往前线打仗,然后勾引对方的情人考验是否忠诚,结果两位女人都答应嫁给对方。

作品第一幕,两位军官古烈摩(Guglielmo)和费兰多(Ferrando)在老哲学家阿方索先生(Don Alfonso)的见证下假装前往前线与自己的情人道别,五人唱起五重唱“喔,天啊!我觉得我的脚正在抵抗(Santo,o Gio,che quest pied e restio)”表达彼此的依依惜别之情。当要离开时,阿方索与两姐妹前往送行,祝福他们有个平安的旅程,唱起了三重唱“希望风如此轻柔(lave sia il eento)”。

作品第二幕费奥迪丽姬(Fiordiligi)在两个阿尔巴尼亚人的攻势下姐妹两人都有点动心,她们认为这可以帮助她们度过这段孤独寂寞的时光,不会影响他们与未婚夫的爱。二人唱起二重唱“Render o quel brunettino。”随后,古烈摩向多拉贝拉求爱,多拉贝拉没有强烈反抗,并且给他一个有费兰多照片的项链当作定情物,而古烈摩给多拉贝拉心形的小盒子,两人唱起二重唱“我把我的心交给你(Il core vi dono)”。费奥迪丽姬也抵挡不住费兰多的百般殷勤,最终陷入他温暖的怀抱中两人唱起二重唱“拥抱(Fragli amplessi)”。

(四)Die Zauberflote(魔笛)

作品是莫扎特杰出歌剧之一,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的童话(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ote),脚本由席卡内德改编。主要讲述埃及王子塔米诺识破了夜后的阴谋,冲破阻碍,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的故事。第一幕第二场中帕米娜和帕帕基诺的二重唱“Bei Manner welch Lieve ruhlen领悟到爱情的男人”,帕米娜表达“懂得爱情的男人一定有颗温柔的心”,帕帕基诺认为“享受甜蜜的爱情是女人的义务”,两人达成一致“爱是崇高的,男女二人在一起方可进入天堂”。第一幕第六分曲是一支男女三重唱“Schnelle Cube,rescher Mut…Das klinger so herrlich双腿加速,心存勇敢…好美的铃声”,由帕米娜,帕帕盖诺,莫诺斯塔托斯演唱。第二幕第十七分曲为男女二重唱“Pa,pa,pa,Papagena!帕,帕,帕,帕帕盖娜!”由帕帕盖诺,帕帕盖娜二人演唱。作品中还有合唱团加入的重唱如第七分曲“Es labe Sarastro!Sarastro labe!萨拉斯特罗万岁!荣耀属于你!”由合唱团和帕米娜,帕帕盖诺共同演绎;第十五分曲“Mir wandehen dutch Feuerqluten我们穿越炽热的炉火”由塔米诺,帕米娜和合唱团共同演绎。

(五)La Clemeza di Tito(狄托的仁慈)

狄托的仁慈,作于1791年,2幕剧,正歌剧。故事主要讲述罗马皇帝想娶Servilia作皇后,但是他是Anno的爱人,后Tito娶自己废除的前皇帝的女儿Vitellia为妻。Vitellia唆使自己的爱人(Seato)刺杀Tito为父报仇,但失败。最后皇帝以仁慈的名义而赦免了大家。

第一幕第一场结束是安尼奥和维特莉亚的男女二重唱“以这亲切拥抱”,维特莉亚同意安尼奥让皇帝娶自己的建议。第二场安尼奥和维特莉亚两人唱二重唱《呵,请宽谅这最初的痛苦》,安尼奥痛苦于塞维利亚将成为皇后,而维特利亚失望于自己的希望落空。第三场安尼奥与普布里欧都向维特莉亚祝贺她她成为皇后,而维特利亚内心很不平静,自己的情人已去暗杀皇帝三人唱起三重唱“走掉了,等我,塞斯托”。第四场为塞斯托、安尼奥、塞维里亚、维特莉亚、普布里欧等五人的因为纵火暗杀皇帝而产生的五重唱。

莫扎特用其天才的思维推动了重唱这一体裁的发展,从他以后,伟大的作曲家们更是用重唱这一表现形式为歌剧添光染色,如威尔第等。莫扎特是重唱体裁的推动者,更是集大成者,他挖掘了重唱的艺术价值,用其“莫扎特式”的音乐语言谱写了20多首传世之作,他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猜你喜欢

莫扎特歌剧
封面:倾听莫扎特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莫扎特“卖艺”
走进歌剧厅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轻浅不是莫扎特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