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荒诞小吉剧《婚礼前奏曲》的创作特点
2015-04-29张晶
张晶
【摘要】吉剧是吉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近年来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荒诞小吉剧是指篇幅相对短小的吉剧类型。在风格上多是诙谐幽默,具有一定讽刺意义的。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社会影响几个方面,对荒诞小吉剧《婚礼前奏曲》进行分析。
【关键词】荒诞小吉剧;创作特点
一、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吉剧是吉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在东北二人转曲艺形式的基础上创建的新剧种。荒诞小吉剧是在传统吉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表演形式上依然继承传统吉剧的形式,表现内容撇弃了传统吉剧的古老,内容更贴近百姓生活,与时俱进,幽默诙谐,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感。
2014年在吉林省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中,四平市艺术剧团排演了一台关于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节目。荒诞小吉剧《婚礼前奏曲》就是在振兴吉剧及文物普查文化事业的大潮中创作的新作品。这部剧讲述国家要给文物登记了,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一对两千多年前的情侣兵马俑听说要给他们登记了,误以为是婚姻登记,在媒婆的精心策划之下,他们的婚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助。面对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事,他们一改往日的低调,在思想上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原本只为求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纯真爱情,变成了想趁机谋求更多物质利益,没想到这些最后只成了空欢喜。
二、创作特点
(一)曲调特点:多元融合,借鉴其他戏曲的曲调
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剧开场前奏选用了“二人转”
常用的曲调形式,并用唢呐伴奏,使得旋律热情奔放,突出东北人热情豪放的个性。唱腔开始却采用了黄梅戏《天仙配》选段的曲调并加以变化,男主人公演唱的词也有所改动,但在结尾却又回到“二人转”熟悉的甩腔。第一段演唱旋律优美,借鉴了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戏曲曲调,使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也通过《天仙配》的主题把情侣兵马俑的意愿交代的十分清楚。
(二)对白特点:语言淳朴,贴近百姓的生活
在第一段男女主人公唱完之后,女主人公说:“这架(一声)唱的,赶上青歌赛演员了。”“这架(一声)……”是东北人常用的方言,原本是“这架势……”表示强调,感叹,后被口语化,常直接说成“这架(一声)……”;还有媒婆在介绍婚礼赞助商时都用了东北的方言:“喷喷香大饭店”、“嘎嘎快小轿车”……这些都是东北特有的修饰词,都是为了加强词汇色彩,增强语气的。
(三)内容特点:时代色彩,拉近与百姓的距离
开场男女主人公唱罢第一段,男主人公在赞颂自己唱腔的时候用了“青歌赛”。 “青歌赛”原名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权威赛事,截止2013年已经举办了15届,在青歌赛中也踊跃出许多著名的歌唱演员。因此,“青歌赛”在中国人们群众的心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这场荒诞小剧《婚礼前奏曲》虽然主人公是远古时代的“兵马俑”,却在台词的内容里涉及到了“青歌赛”这个几乎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内容,使这个小剧更加赋予时代色彩,贴近百姓生活,同时也拉近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
三、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抨击社会现实
荒诞艺术流派肇起于西方,用离奇的故事来讽刺现实。荒诞中的讽刺意味常常与苦涩的幽默结合在一起,而此剧正是突出了这一特点。第二段唱腔,本该表达男女主人公得知婚礼得到众多社会人士的赞助后的喜悦心情。但在伴奏上却运用唢呐伴奏吹奏出悲调。演唱者按照悲调唱喜悦的唱词,从而运用滑稽的手法来表达欢快的情绪。随后一段唱腔在音乐的手法上运用中速的宣叙调,男女主人公表达不满并想要得到更多的物质赞助,最后竟然演变成不满意自己的伴侣。可是没想到,因为媒婆的误会导致原本的一切成为泡影。全剧在媒婆说:“刚才我给博物馆张馆长打电话了,登记是国家对现有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是我没听明白。你俩还不想结了?这回想结还结不成了呢”中落下帷幕。这出小吉剧不但披露了当今社会大操大办婚姻的铺张浪费;更抨击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年轻男女在物质诱惑下迷失了真感情;也预示着贪得无厌的人最终有可能只是空欢喜的下场。
(二)进行道德宣传
通过观看这个小剧,让很多人知道了我国对可移动文物有登记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登记工作,全面了解我国现存文物的真实信息。另外,光盘行动是我国2013年倡导的热门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倡导每一个中国公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珍惜粮食。这在剧中也有体现,如 “媒婆:对了,这就是第二项要敲定的内容。喷喷香大酒店赞助酒席十桌。男:那个打包盒是不是赞助的?媒婆:哈,人家酒席都赞助了,还差你几个打包盒啊?那现在不是有个光盘行动吗?那酒店都提示你们打包。”由此可见,吉剧虽是传统剧种,却在新作品中体现出顺应时代潮流,贴近百姓生活的特点。
(三)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这部剧目的排练,努力追求说唱性,更贴近东北民间艺术形态,增强了剧种的个性。同时这部荒诞小吉剧更注意现代东北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人物性格大棱大角,情节大转大折,情感也大悲大喜,语言表现口语化、地方化。从生活和人物性格出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吉剧不仅丰富了社会文化,更重要的是也丰富了百姓群众的文化生活。这种荒诞小吉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百姓认可,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众多东北群众茶余饭后选择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四、小结
吉剧作为吉林省的传统剧种,自1959年建立至今已产生了很多经典的代表作。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吉剧的社会背景下,新的作品不断涌现,也深受百姓的喜爱。这些作品都具有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唱腔优美流畅。加之地域文化方言的巧妙运用使吉剧深入寻常百姓家的状况愈演愈烈,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蔡淑华,梁华凝.从宾白和唱词看经典吉剧文本的语言风格[J].电影文学,2011,4.
[2]蔡淑华,刁文锋.吉剧文本《希望的田野》的语言运用策略[J].电影文学,2010,21.
[3]苏威.加快推动吉剧振兴发展的几点思考[J].戏剧文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