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彩发展之浅见

2015-04-29胡声畅

美术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绘画艺术人文情怀水彩画

胡声畅

【摘要】本文就中国水彩目前的现状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围绕中国水彩画的不足之处、中国水彩该如何发展展开剖析,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明确指出中国水彩画家要提升水彩的品质,一是要“精于技”,不忘“游于艺”,二是要学会在“杂交”过程培育“优良品种”。最后,提升至寻求绘画艺术的共性,放下门派偏见练“真功夫”,让“艺术之花”常开。

【关键词】水彩画;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生活感悟;人文情怀;艺术共性

一、国内水彩画的现状

(一)中国水彩画还是没有摆脱小画种的“帽子”

应该说到目前中国水彩画是在快速地进步的,但还是没有摆脱“小画种”的帽子,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各类美展和市场收藏拍卖数量、质量和价格中看得出来。各大拍卖行的书画拍卖图录,很少看到为水彩画单独开辟专场的,最多也就是在西画专场中放入几幅。水彩画在书画市场中的价格远没有达到油画和国画的水平。

(二)中国水彩画还贴有业余的“标签”

在我们中国,水彩画应该说具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西画的人色彩入门材料几乎都是选用水彩或不透明水彩(水粉),再加上国人自古以来素有的水墨情节,好像水彩画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为什么到目前仍然没有相应的地位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水彩画家群体自身还不够强大,具备有专业高度的水彩画家群体人数不多;再者是长期以来人们的“偏见”,如“水彩画会发黄不好保存、收藏”“水彩画就是写生的短期作业,水彩不好深入画得不厚重”等,让水彩画永久贴上了业余的“标签”。其实发黄是阳光留给岁月的印迹,什么画种都摆脱不了,油画不但发黄还会龟裂。关键是看选用作画材料的质量和保存的条件,很多西方水彩画家的画两三百年过去了还非常新鲜,像刚画出来的一样,如透纳等画家。美国著名的画家怀斯,自称为水彩画家,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画画的人,时至今日,其中很多是画油画的知名画家,没有人敢说他的画是“水彩画就是写生的短期作业”“水彩不好深入画得不厚重”。所以,画画得好不好不完全是画种决定的,更多的是由画家的能力决定的,正如黄增炎老师说的“没有低档的画种,只有低能的画家”。水彩画家们要想改变地位的话,首要的是加强自身能力,撕掉水彩画“业余”的标签自然水到渠成。

二、水彩画该如何发展

(一)既要“精于技”,又不忘“游于艺”

有人说:“国外认为水彩并不比油画差,甚至有些地方超过油画。水彩是叠加的,给人水色淋漓的感觉,而别的画种无法赋予像水彩那种美感。”平心而论,纵观中国水彩的现状,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水彩的水平是在快速进步的,但是仍然难以和油画、国画相提并论,水彩画也没必要打肿脸皮充胖子。在西画里,如果说把油画比喻是男人——强壮有力、厚实、占有一定的统治地位,那么水彩就是女人——秀丽柔美、清新透明、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油画是乐器中的钢琴,雄浑有力、音域宽广,水彩就是乐器中的小提琴,婉转优美!水彩画保持自身优点显得格外珍贵。

目前国内水彩画家们更多的是在研究“精于技”的阶段,较少领悟“游于艺”。水彩画可以在保留自身特性的同时,形式上学习借鉴油画的色彩处理、国画的用笔等。画画比拼技法是其次,更多的是比拼生活感悟、诗情、哲理、思想。

(二)“杂交”过程培育“优良品种”

目前的水彩画主要是在作品的创作意识和表现上有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创作思维和表现技法上有局限性,体现出的是过分表现“速写味”的作品。很多水彩画家过分强调水彩保留“水彩味”“不能画照片”等如此种种的“大道”,其实这是在固步自封,给自己套枷锁。看看当今油画界,有许多出色的画家就是在吸收国画元素,画人物的忻东旺、靳尚谊、杨飞云等,画风景的张冬峰、洪凌、雷波等;国画界的工笔画家张见、王冠军、罗寒蕾等画家也都借鉴应用西画的元素,倒没有人说他们的画不像油画或国画了。正是因为“杂交”吸取了其他的元素使得他们更加出色。作为一个画家在画画上不用太过“老实”,只要怎么画舒服,怎么画能表现自己的感受,就怎么样去画。水彩画要想有大发展,就必然要在油画、国画等画种中吸取“营养”,如何将东方的审美观、笔墨、气韵,加上西方的写实、色彩有效地完美结合是一代代国内画家努力的方向,水彩画恰恰是可以介于东、西这两个画种之间的“桥梁”。水彩画要想有大发展,就得先收起“小情调”。希望水彩画在中西“杂交”过程中产生出“优良品种”。水彩画家们还当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三、寻求绘画艺术的共性

(一)放下门派偏见练“真功夫”

现今各个画种、各个门派的“泰斗”和“掌门人”多少都有一个共同担心的问题,担心自己的“门徒”学了其他画种的“功夫”而不像本画种了,或是担心本门派的弟子学了其他门派的“招式”而不像本派的风格了,只要关注绘画艺术的人都不难察觉到这一现象,应该说这是人性当中狭隘的阴暗面。

客观地说油画、水彩、国画、版画等画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因中西文化的地域、材质等差异,相对形成自己的面貌。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好像油画就必须要厚重写实,水彩就必须要清新透明,国画就必须要墨色写意等一些“清规戒律”,不能轻易破坏了“规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便利,画家的眼界得到更大的开阔,很多“不太老实”的画家就会不满足原有的表现形式,想拓展、增强自己的“功力”,进而寻求突破。于是乎国画家会借鉴西画的色彩、光影等,油画家会借鉴传统国画的造型、笔墨等,各画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油画因其借鉴了国画有了明显的民族特色,国画因其借鉴了西画也增添了“色彩”,何乐不为。应该说国画、油画两派“掌门人”在这方面相对较为开化,胸怀和眼界较开阔,不太介意自己门下的“弟子”因其学了其他“门派”的“功夫”而“欺师灭祖”。相对而言水彩的“掌门人”门规显得多而严,把自己扣死在“三板斧”的小套路当中,“水彩必须保持水色淋漓”“水彩不能使用白色”(其实瑞典的水彩画家左恩、美国画家萨金特的水彩画很多都有用白色,白色用得好干脆、漂亮),“水彩得先画亮部再画暗部”等诸如此类的条条框框,吓得门下的弟子不敢越界,谁要是越界了都没好果子吃。笔者认为水彩画表面的特点是水色淋漓,深层次的优良品质是“透明”,透明也是很多杰出油画家作品的特点,如:波提切利、维米尔等。

(二)让“艺术之花”常开

绘画艺术本应该更多地寻求它的共性,而不是如何区分它的个性。什么画种也罢,在外行人看来都是“美术”,追求美、表现美的行业。艺术是大家庭,成员众多,五花八门,国画、油画、版画、水彩……其实都是其中一员,很多时候只是“性别”“年龄”“长相”“辈分”不同罢了,“大家庭”需要和睦相处。所以我们要有“大美术”的共识。我们同样都是以“真、善、美”作为最高宗旨,我们同样离不开“点线面、黑白灰、红黄蓝”作为基本元素,我们同样要用“情”作画方能打动观众,我们同样离不开“内容”和“形式”来表现画面,我们同样要追求“精于技、游于艺”,我们同样以“道法自然”为最高境界。

在当代,社会发展到人们可以买高价的门票去看演唱会、电影,但美术馆很多大师的画展免费了,却无人光顾。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摄像技术的加入,视觉艺术不再是架上绘画艺术一统天下,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绘画难免有让人觉得是画家自娱自乐之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关起门来讨论“你画得像不像水彩”等无嘻之争呢?我们应该综合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以“无招胜有招”的方式,以最大限度表现绘画艺术的真实、精细、真挚、愉悦作为追求的高度,让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学会欣赏宁静的“慢”艺术,让绘画艺术之花常开,让绘画增添人们生活的色彩。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好的画作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满足,是枯燥的物质生活之余的精神享受。我们在看到好画作时候,内心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心灵悸动,对于生活好像多了一丝感悟,对生命多了一些参透。对于画家来讲,平凡的画家只是在对生活客观的再现,出色的画家却是在参悟生命,融合所有可融合的艺术形式,却又富有鲜明的个人面貌,具备丰富而宽厚的学识,具备人文的情怀、佛的慧根、道的禅理,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厚积薄发于画作之上。

猜你喜欢

绘画艺术人文情怀水彩画
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