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器乐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

2015-04-29李剑

成才之路 2015年15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欣赏民族音乐

李剑

摘 要: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乐器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应用民族器乐,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以及表现音乐等方面的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器乐;民族器乐曲;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6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如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学生可因地制宜,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民族乐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并运用。因此,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认识民族音乐、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器乐曲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中呼唤民族乐器的回归

我国民族乐器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乐器和民歌同样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在歌唱的同时,用双手拍打身体或跺脚以节奏来宣泄情绪,进而使用石块、土块、木棒、竹子等原始劳动工具敲击节奏,配合着原始歌舞以祭祀、欢庆丰收等形式进行。《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尧舜时代原始歌舞中以石器、陶器为乐器的生动记载。在中学音乐欣赏课堂中实践并运用,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有新的认识和新的开端。

二、初步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具体分类

(1)拉弦乐器组:高胡、二胡、中胡及革胡、倍革胡。(目前我国的民族乐队常用大提琴作为低音乐器)

(2)弹拨乐器组: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及大阮、三弦、筝。

(3)吹管乐器组:曲笛、梆笛及唢呐(高音、中音、低音)、笙。(高音、中音、低音)

(4)打击乐器组:堂鼓、排鼓、碰铃和锣、云锣、吊镲及军鼓、木鱼。

高胡,也称粤胡,原流行于广州地区,现已在全国各地民族乐队中普遍使用。高胡的音量大,音质清亮透明,声音穿透力强,既可演奏舒缓、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段。高胡是演奏广州音乐的重要高音器乐,高胡上的加花演奏极具特色。

扬琴,木质音箱,上面有钢丝弦,用两支琴竹击奏发音。扬琴的低音区声音浑厚、饱满、余音较长,中音区明亮、圆润,高音区清脆、嘹亮。

筝,木制音箱,长方形,现在乐队用的筝为21弦。筝的音域宽广,高低两个音区的音色对比显著。低音区音色浑厚、结实、响亮,声音较浓,余音较长;中音区清亮、圆润;高音区清脆、纤细、音量较小,余音较短。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高效展示民族乐器的风采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图片的实物展示、文字的分析、有关视频的介绍可以有效地将我国的民族乐器展示在课堂中,比起书本抽象、空洞的文字分析,效果会更显著。教师可积极利用互联网的资料,准备好教学内容,并与文字相结合。如在介绍拉弦乐器时,可以先出示相关乐器的图片,再配上对应的乐器音色特点,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认清楚不同的乐器名,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欣赏乐器的分辨能力,为“识、听、辨”提供有效的途径。

四、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欣赏

民歌、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课堂中能够呈现其中的精品,通过各种方式的接触,相信学生能从不了解到了解,逐渐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到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去寻宝、赏宝。如《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闻名中外的代表作,也是江南民间独奏艺术的巅峰之作。《二泉映月》是一首变奏曲,全曲六段,由引子、主题和五次变奏组成;听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锡剧常用的曲调,其曲式风格短小精练,音位由高到低,节奏由紧至松,给人一种“一声叹息”的感觉。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起伏不大,平稳中带有压抑,如低声倾诉;二、三乐句波动增大,以较强的力度和高音区悲切激动的情绪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等……此曲结构是具有中国传统音乐“鱼咬尾”的形式为主,有相同的乐音,自然流畅的运行风格。最后在教学中介绍阿炳不仅双眼失明,而且家庭支离破碎,故土沦落屈辱,道观抛弃他,世人嫌弃他。引入阿炳的故事,导入教学过程,更能深化主题思想,增强中学生对我国民族器乐曲的浓厚兴趣。

再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通过欣赏,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歌曲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再加上教师更深层次地揭示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开阔胸襟和百折不回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江河的美。

五、欣赏实践,结合“第二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加入我国民族乐器在课堂中的利用与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推动了课堂气氛,又能使一节音乐课充满活力与魅力。如在演唱、学习完一首音乐作品后,可加入中音竖笛的伴奏,与人声相结合,从而真正地达到了让乐器进入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达,陈雅先.大学音乐教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李岚清.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贡献[J].人民音乐,1998(09).

[3]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马达,陈雅先.大学音乐教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欣赏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也谈书法修习中的欣赏与创作
谈小学美术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