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2015-04-29毛效华
毛效华
摘 要: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经常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预防和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使日常教学得以顺利有序进行。
关键词:体育课;安全事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93-01
我们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经常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如手腕、手指挫伤、身体擦伤、脚踝扭伤、脸部受伤、骨折、脱臼等。我从事体育教学已有数十年,感觉到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应该引起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下面,我就体育课发生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是场地器材。体育课往往是在室外、器材较多,占用场地大,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体育场地有不易发现的小物体或者凹凸不平,体育器材设计不合理和老化年久失修。
二是注意力不集中。体育课主要是在室外,由于外界环境相对复杂,初中生又处在注意力不能相对集中的年龄阶段,在进行运动时,一个局外人的行动、甚至一只蜜蜂都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如一节课中,在队列慢跑时出现前后两人同时摔倒,问其原因,原来是操场上走过该班一任课老师,后面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观察该老师上,而前面的学生突然减速,就造成两人脚相绊而导致摔伤。
三是练习时有畏惧心理。由于课中所学技术动作难度大,学生心理上有畏惧感,在做动作时犹豫,缩手缩脚,动作不能充分完成,造成了伤害事故的发生。这类事故常见于体操、田径项目中。
四是教师设计的场地及器材的布置不合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材本身隐藏的不安全因素,设计的场地和器材布置不合理,造成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教授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师把场地设计成圆形,圆直径15米,按正常向圆心推铅球,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处在初学阶段,可能出现投掷方向的偏差,造成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是在运动中动作粗野和鲁莽。体育运动很多项目有身体的接触和对抗,但这种身体接触和对抗应该是在规则允许下合理的动作,但学生由于对规则的不熟悉,自身又有强烈地好胜心,在对抗中往往出现粗野和鲁莽的动作,造成伤害事故,像比较常见的篮球、足球项目就经常出现这类问题。
六是课程组织,场地、教师之间协调不规范。有些学校人数众多、但场地小,若是场地安排不合理、组织不严密,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如果在一个场地同时进行多样的体育课程或者场地划分不规范,投掷区和其他区相临近,学生缺少统一管理、随意性强,各小组练习时保护不到位等,这些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
七是安全隐患意识不强,未能做到严格要求。在体育课上,我们不应该忽略每一个安全隐患的细小环节,在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极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例如,在做迎面接力时,作为老师应该着重强调用哪只手去交接棒,然后奔跑的方向,避免和其他同学发生碰撞,并加强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八是课堂组织管理松散。一般发生体育课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嬉戏打闹、课上不严肃、不按老师要求练习,擅自做其他动作造成的。
九是技术动作不熟练、不熟悉。体育练习和比赛中,要求对技术动作要熟悉和熟练,尤其是技术动作中的一些小的细节,往往被学生忽略,造成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如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要求接球时手心对准来球,可一部分学生往往用手指对准来球,造成手指挫伤。
针对以上情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健康愉快地上好每节课。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学期开始的前几个星期,可以安排“安全教育月”活动,利用讲座、黑板报、校刊、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师生对伤害事故的重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提高思想素质,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师德修养,责任心不强是思想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的体现,是发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三是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首先备场地:体育教师要配合学校后勤人员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同时在上课前要对所用器材和场地进行检查,做到心中有数。体育教研组在一学期开始前,根据各年级教材的内容和场地的情况,合理搭配各年级教学进度,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班与班、内容和场地、班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做到班与班上课既不相互干扰,又合理利用场地;其次备学生:在每学期初,要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试,掌握每个学生基本的身体状况,并分成好、中、差不同的组别;在分组练习时,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根据学生对动作掌握的程度适当调整。练习时教师应将指导和保护的重点放在相对较差的一组。虽然学生处在同一年龄段,但各班学生的心理和纪律情况差别较大,有的班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班的学生相对较稳,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掌握各班的情况,并针对具体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该严厉的一定要严厉,该鼓励的要多鼓励。
总之,学校应加强体育课安全管理,增强师生体育课安全意识。同时,也要正确看待校园伤害事故,既不能视之如虎,盲目回避,更不能因为它而忽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预防和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使日常教学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潘蕴春.中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S1).
[2]何庆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