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艺术歌曲《月光》创作技法

2015-04-29陈枭

北方音乐 2015年2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艺术歌曲月光

陈枭

【摘要】云南民族音乐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是众多作曲家创作的源泉。本文拟以云南省知名作曲家丁煜伦教授的艺术歌曲作品《月光》为范例,浅谈云南民族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法的交融。

【关键词】艺术歌曲;月光;作品分析;现代技法

《月光》是由云南省著名作曲家丁煜伦教授创作的艺术歌曲作品,收录于《云南写意——丁煜伦音乐作品精选》作品集当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第1版)。本文笔者拟从歌词、和声曲式技法、旋律伴奏特征三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综合系统分析:

一、歌词浅析

《月光》的歌词,选白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同名诗作《月光》。作为最富盛名的当代诗人之一,汪国真的诗歌作品,大量使用了反复、回旋的创作技法。如诗歌的第一句:风,水一般清凉。子夜,梦一样的安详。亦是如此。歌词内容上:我们从最后一段诗句“星星,是月亮挥洒的泪滴。月亮,是太阳沉重的哀伤!世界的背面是憧憬。明天的明天是希望。”不难看出,汪先度的分裂十五度音阶过渡(谱例1),在第9小节以一连串渐强渐快的均等型节奏音符引入主题材料。

第一乐段(10-20小节)为,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前短后长”非对称性乐段,仍在行板的速度中展开。旋律走向较为平缓但前后两句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陈述方式上对比都十分明显,故属于对比性乐段。在意境上带听众进入一种空冥的状态,与歌词相得益彰。

间奏1(20-24小节)间奏的第一小节与第一乐段重叠,承接第一乐段后一乐句的三连音节奏素材连接进入第二乐段(谱例2)。意境、风格保持不变,仍表现出一种空灵、悠远的音乐意境。

第二乐段(25-43小节)是由三个乐句构成的对比性三句体乐段,该乐段有两次速度变化:第一次发生在第二乐句,速度由行生虽似描物,实则咏志。全诗既有现代诗歌创作中对字句结构的灵活运用,同时又不失对中国传统诗歌韵律美的特征展现,可谓“朗朗上口语言美”,“简练深刻有诗味”,真乃当代诗歌创作中之精品。丁教授对歌词写作技法、内容、意蕴上的严谨辨析、恰当选择,为作品的成功夯实了基础。

二、曲式与和声技法分析

(一)曲式分析

该作品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再现多段式曲式。属于非规范曲式中变体曲式的结构范畴,该多段式是在并列单三部曲式的基础上扩充而来。

引子部分(1-9小节)以5/4混合拍在行板的速度中叙述引子材料,将听众带入一个静谧、安宁的音乐情境中。材料主要以弱起型节奏为主要动机。第三小节开始,节拍变为4/4拍,以自由速板加快至中板。第二次发生在第三乐句,速度由中板回到了小行板。旋律上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承接了第一乐段第一乐句的材料但进行了扩充,然后在扩充的基础上采用叠奏手法展开,既保持了全曲风格的统一又推动了乐思的发展。

间奏2(43-45小节)在开始的第一小节仍与第二乐段发生了重叠,音乐材料是在第二乐段的素材中用裁截的手法得出,风格得以承接,素材的减缩也预示了全曲最强对比部分的到来。

第三乐段(46-68小节)是由并列三句体扩充中句,发展而来的四句体乐段,从表面看来,并列的乐句中扩充中句会使曲式结构的“离心力”变大,不利于作品的统一。但第三乐段作为一首现代作品全曲的高潮部分,本身就承担着最大的对比力度。再结合歌词分析,我们知道第三段是诗歌的核心部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跌宕与惆怅,同样是全诗对比最为强烈的部分。由此可见,作曲家在此处的谱写实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旋律上,速度加快至小行板,第三乐段采用了全新材料来谱写,加强了乐段的对比性。在下一乐句采用第二乐段最后一句的材料加以四度模进,伴奏材料不变,揭示了主题即将回归。节奏上,旋律节奏缩减加密,音区变高,以安静的方式,将全曲推动到至高点,却又保持了月光这一主题的韵味。

间奏3(68-72小节)是间奏1的完全重复,为素材的回归买下了伏笔。

第四乐段(73-86小节)是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加入长笛声部并在尾部进行扩充的变化重复,意在素材的回归,曲式结构的稳同。

尾声(86-88小节)是对第四乐段尾部的补充,仍使用了弱起节奏动机,让全曲结束在一片静谧却又带着一丝不安的复杂情绪之中。

(二)和声技法分析

全曲采用现代和声技法写成:主要运用了全域和弦,给全曲带来新颖的和声色彩,但在曲中的骨架位置,采用了少量三和弦以作支撑(见谱例1、2),由此可见丁教授作为一位资深作曲家,在作曲技法的探索创新与听众审美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也是歌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旋律与伴奏特征分析

(一)旋律特征分析

全曲主要采用了主调写作技法,从旋律声部的音阶分析来看,采用了现代旋律写作技法:以e2为中心音,在其周围迂回环绕,再根据歌词精心设计而成。因此全曲乍看上去,似为e自然小调,实则不然。

(二)伴奏特征分析

作为一首艺术歌曲,该作品可说具有艺术歌曲的典型特征:以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伴奏与旋律占据同等重要的音响地位,因此,全曲的钢琴伴奏与长笛伴奏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并不以附属部分而存在。纵览全曲,伴奏织体在节奏形态上一直运用弱起、切分、二连音、六连音等打破传统音响的稳定节拍感,如起始处的5/4混合拍子即印证了这一点。钢琴伴奏看似自由,但若仔细归纳,不难看出伴奏材料的联系实则是非常紧密。不仪如此,伴奏材料的密度也跟全曲的发展一样,逐渐加密;与旋律、歌词的情绪吻合。而第三乐段伴奏材料的回归,很好的解决了材料较多带来的“离心力”问题,也迎合了听众的传统审美观。

四、结语

作为最能代表丁煜伦教授音乐创作理念的作品——《月光》的创作风格,既有对传统作曲手法的化用,又融合了现代技法,使音乐在传统的神韵中又充盈着现代精神,可谓“循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怪诞。”歌词和音乐都以国人心中似乎永恒的艺术创作“母题”——“门亮”来言物咏志,在看似哀愁的情感中始终内蕴坚韧、心怀希望,这似乎也与中国传统音乐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旋律的展开无不依循歌词情感的变换推进而抑扬行止。歌词与乐曲的配合,无论在不同艺术领域内、各自创作技法的突破上、还是在共同的艺术情感表现上,都呈现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之感。这也是该首作品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愚以为该作乃是云南当代音乐创作一次很好的尝试,是近年云南新作品的典范。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艺术歌曲月光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中秋的月光
月光碎落了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月光改变了我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