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代表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2015-04-29张潇
张潇
【摘要】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代表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有着非凡的代表意义,本文从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背景开始谈起,分析了其中的不同流派,并作出了简要的阐述,从而对现代钢琴奏呜曲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典主义;奏鸣曲风格;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钢琴艺术已经发展了300多年,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18-19世纪,这一时期流派纷呈,对后世的钢琴艺术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古典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赫,尤其是他的和声对位风格一改过去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独特风格。
一、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的背景
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指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古典主义”主要是指的1750-1830年左右,更为明确的表示,他可以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生活的年代,即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成就非常之高,特别是许多的协奏曲、室内乐、独奏曲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一时期的音乐往往会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创造,给人带来深刻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古典主义时期使用的最多的、更新的最为完善的便是奏鸣曲式。在进入古典主义后,音乐便开始不断的反映社会现实,其巾的斗争和矛盾、和谐和融洽,以及宫廷的复杂、民问感情的变化都有着明显的体现。这种音乐风格正好符合奏鸣曲式的演奏特性,因此钢琴奏鸣曲便在这一时期发光发亮,一直影响到后世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
许多的作曲家们都是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的贡献者,如库老、克莱门蒂等等,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一生为音乐作曲做出贡献。如每个学生都会在学习之初,接触到他们所创作的《小奏鸣曲》钢琴教程,可谓说他们也是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的启蒙者,为后辈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这一时期除了库老、克莱门蒂等老艺术家外,还有海顿、莫扎特、巴赫和贝多芬为代表的艺术家们,我们主要以这四位为代表分析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的演绎风格。
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及其儿子的创作风格
约翰·寨巴斯蒂安·巴赫和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中大放异彩。威廉·弗利德曼、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和约翰·克利斯蒂安是巴赫几个儿子中最具有才华的,也是1560年前后至19世纪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的主要贡献者。
巴赫的奏鸣曲曲式较少,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创始人中的地位,他的才华不可限量,他将意大利三重奏鸣曲创新,重新将不同的独立声部创编,乐章的主题和次序都充满着异国风情,在他的全部6首三重奏鸣曲中,都有着全新的演绎特色,这也就是为什么巴赫对后世的影响如此之大。
弗利德曼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有着非凡的天赋,比其他的兄弟们更加懂得如何创作奏鸣曲。他在巴赫的影响之下,深深的汲取了父亲的演绎风格,当然他也有着自身独特的创新想法,三乐章奏鸣曲作为主要曲式,还融人了一些乐章速度对比、音型试验等,让乐章更加的充满变换。
伊曼纽尔也颇有成就,他的成就主要在于他创新了钢琴演奏风格,具备他人所不具备的细腻表演手法,他演绎出来的奏鸣曲都充满着个人感情主义色彩,让人沉醉其中。在18世纪的钢琴演奏中,伊曼纽尔独有的情感风格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和模仿者,受到影响最深的为后世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伊曼纽尔的奏鸣曲乐章,总是能够将细节处理的非常到位,他有着常人不常有的细腻心思,因此能够准确的把握乐章的感情色彩,在慢乐章中时而表现夸张、时而感人泪下,颇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音乐主要以“慢”为主,不要刻意的将乐章速度加快,要在细水流长巾感受其巾的自然和真实,淋漓尽致的发挥自由的感情。伊曼纽尔将古钢琴视为自身的最爱,在复调、转凋和和声中都能够细腻的表现,并且充满着自由感和亲切感。
约翰·克利斯蒂安和父亲以及其他的兄弟的奏鸣曲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他自幼生活在意大利,深深的受到了意大利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都充满r意大利式的色彩,他直接代表了意大利古典主义风格。在这一时期中,奏鸣曲已经较为成熟,有着固定的节奏和速度,运用了模进和重复的手法,较少运用自有速度。
三、莫扎特的创作风格
在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内心涌现出来的情感全部都通过作品表现出来,莫扎特的创作风格也是极其具有自身的特色,全身心的投入了自己的渴望和美好,具备着艺术家的美好情操,他的作品甘甜、优美而宁静,总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突出了文艺气息。因此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改变了以往静态的巴洛克风格,具有恬静淡然的释怀感。
18世纪70年代,莫扎特是海顿忠实的拥戴者,这就能够对其在1779年前后,其钢琴奏鸣曲在风格上是贴近公众的,并且形式更为简单,是建立在大众文化的思维层面上所形成的,这也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存在很深的联系。莫扎特的奏鸣曲轻快明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还将古钢琴与其他乐器,如羽管键琴等相互配合,活泼跳动的音乐韵律,使音粒更加清晰悦耳,气息更为流畅,在音域和音韵上更具美感,使歇唱者能够更加快速的融人到曲子中,将古典主义中特有的高贵和典雅完全呈现给世人。
莫扎特共有19首钢琴奏鸣曲,而在这些曲子中,C大调K.330所具有的表现力最强,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曲调宛转悠扬,玲珑细腻。同时,在第一章和第三章中,莫扎特引入了和声材料,并且对乐句、乐汇在结构方面进行了优化,并且以变奏的方式来解决素材重复的问题。这个曲目由三个乐章构成,其中所展现的是莫扎特在法国的所见所闻,因而其巾存在比较鲜明的法国元素。A大调K.331在摸扎钢琴奏鸣曲中比较突出,这部分曲子打破r传统的局限,采用变奏的方式来向前推进,特立独行、新颖别致。奏鸣曲在主题上能够看到摇篮曲的影子,同时由于六次变奏的存在,使奏鸣曲在温蔼中不乏清新、活泼有度,期初曲调如好号角一般,而在第三章中曲调一转,土耳其进行曲的风格又显现出来,简单明快的节奏仍然过耳不忘。在结尾处的音乐制作上在此回归到号角,而这种军号式的表现模式,更让人心情为之振奋,给人精神上莫大的鼓舞。
四、贝多芬的创作风格
在海顿和莫扎特后,作曲界的又一巨子诞生,他就是贝多芬。贝多芬在吸收了前任在音乐方面的精华后,在风格方面不断进行调整,进而形成具有鲜明而独特个性的曲风。贝多芬所谱的曲子不仅气势恢宏,能够让人在思想和精神上获得洗礼,其中融入了与艺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哲理,这种独特的魅力使贝多芬成为钢琴奏鸣曲与交响乐领域最为成功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将其在钢琴奏鸣曲方面的才华展露出来,使之成为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在钢琴艺术史中地位非凡,其所谱的曲子广受人们拥戴,在西方音乐中将其形象的比喻为“圣经新约”。
贝多芬奏鸣曲与海顿、莫扎特等人所创作的奏鸣曲相近,但从形式上来讲,受海顿影响更多一些,这种擅长采用短小、机动的方式来谱曲的方式,受到贝多芬的模仿和沿袭。事实证明,这种曲风更符合贝多芬在谱曲方面的构思,其巾涉及的强烈对比和冲突正是贝多芬在其曲子中所需要的。同时,在创作技巧方面,贝多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将宏伟的乐章演绎出来,呈示部是其主部,而发展部则成为其副部,同时还有再现部,这些音乐元素的相互配合,使贝多芬的谱曲更具张力,跌宕起伏、沁人心魄,其多变还能够从谱曲巾的强音中体现出来。在演奏方面,贝多芬所具有的天分依旧无人能比,他善于掌控宏大的演奏,在钢琴的选择方面喜欢音色最为浑厚的布罗伍德牌(broadwwood)。尽管如此,贝多芬在其演奏生涯巾多次将钢琴的琴弦弹断,这种演奏上的震撼力对如今的演奏者仍然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作为音乐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音乐历史的发展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巨子以音乐的方式谱写着各自的瑰丽人生,在推动音乐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后世钢琴奏鸣曲发展的根基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