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研演唱舒曼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几点心得

2015-04-29王艳

北方音乐 2015年15期
关键词:舒曼演唱

王艳

【摘要】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爱情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位女性从“恋爱—结婚—生子—亡夫”的情感经历。本文从作者实际的声乐学习和演唱入手,对自己热爱的这一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探索并找到一条理解和诠释这部套曲的思路,并就此梳理、总结学习和演唱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演唱

罗伯特·舒曼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1816年出生于撒克逊茨维考城一个书籍出版商的家庭。舒曼的儿童时代和中学时代毫无疑问是文学和诗歌方面的天才,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的勤奋钻研,使得他的文学修养越发精深,并直接影响到了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和生活。舒曼在文学方面是有着丰富才能的,后来这个才能变成了他的音乐和评论工作中最有力的武器,使他成为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化浪潮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最富浪漫主义气息的音乐家。舒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仅1840年就写了138首歌曲,其中如《桃金娘》歌集、《诗歌一束》(6首)、《爱情青春诗歌》(12首)、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都是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而1840年也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年”。舒曼的艺术歌曲不仅是德国“Lider”的代表,还是19世纪欧洲艺术歌曲的典范,同时也可视为舒曼音乐的精华。舒曼具有内良好的文学品位,在他身上,文学和诗永远是培养、激发他音乐幻想及创作的电光火石,也正是人类文明中积淀下来的那些诗歌和文学名作,成为了舒曼音乐思想的透镜,并使它变得更为犀利、集中、深刻。

如果我们着眼于套曲的情节、艺术阐释等方面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人物刻画的深度与多面性来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可以算得上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之一。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音乐在诗的启迪和推动下展发出无尽的联想。其音乐的细腻精致程度、乐思的巧妙完整、旋律的深挚动人,人物感情的戏剧性发展都堪称精妙绝伦。从导师给我曲谱的那一刻起,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深入了解作品,我开始做大量的案头工作,积累与这部套曲相关的资料,包括:德文的翻译、作品背景、作品分析、全曲表情术语的注解、了解舒曼及其艺术歌曲所具有的风格特征、了解沙米索诗词本体等。在整部套曲的学习过程中,声乐导师与艺术指导的帮助,让我对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加上自己对不同音像版本的比较、推敲以及课堂上不断地演唱处理,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实践体会。直至音乐会现场的演出,我个人觉得,对作品的演绎给我留下了颇多的感慨与启示。

一、要做到真正理解并忠实于原作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Frauenlieb und –Leben,0P.42)创作于1840年,舒曼采用了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的诗词为蓝本,描写了女性一生的情感经历。诗词作者沙米索的爱妻比他小二十多岁,可能由于两人颇为相似的经历,在舒曼读到当时并非名声显赫的沙米索的连篇诗《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后大为感动,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立即联想到与克拉拉未来婚后的情景。舒曼的感情生活是舒曼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所写成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灵感则来自于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情。舒曼觉得他应该用音乐来刻画一位年轻女性的生活和爱情,即使没有前车之鉴。他高深的文学修养、犀利的文笔以及他的浪漫与诗意、敏感与细腻,再加上爱情旅途的艰辛和快乐使舒曼内心涌动着强烈的创作热情与动力。在他与克拉拉历经四年奋斗终于可以终成眷属的两个多月前,即1840年,舒曼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这部套曲。它就像是舒曼倾心写下的爱情日记,自然歌中少女是有克拉拉的影子的。克拉拉对舒曼全心敬仰,与歌词中的描述如出一辙;舒曼逝世后,克拉拉40年的孀居又与套曲的最后一首吻合。在热恋的幸福中预感自己的早逝,就是舒曼忧郁性格的真实写照。整个套曲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充分反映了他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舒曼正通过自己的手笔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女性温柔、聪慧而又坚强的特征。

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在诗歌里,沙米索勾画了一个充满生活体验的生动故事。通过对一个普通少女初会、衷情、惊喜、订婚、出嫁、归寝、得子、守寡,一生的情感生活的描写及心理刻画,引发人们情感的共鸣。而舒曼则以其朴素的旋律着力挖掘出诗歌深刻的内涵,赋予诗歌以极大地表现力,用简洁的结构形式表现了原作的意境。那些纯朴却又极富有表现力的朗诵式的独白,深刻地表达着主人公在爱情面前的羞涩、在爱情到来时的心花怒放以及在痛失爱人时含蓄而深沉的痛苦。整部套曲由八首歌曲组成,描写了女性平凡生活中的欢乐和悲伤。舒曼以感人的音乐,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女性的生活感受:从初恋羞涩的期盼、结婚时的喜悦、怀孕时的激动、初为人母的幸福,到失去丈夫的悲痛,从作曲构思的角度看也是统一布局、整体安排的。有些作品在结束处甚至并无终止感,而用音乐的发展来推动下一个情节的进入。整首作品极富戏剧性,舒曼以其细腻的笔触准确地表达了女性一生的爱情生活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我们在演唱这一套曲时,应该充分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以及感情基调,并严格地遵循作品的时代特征,将自己的感情真正投入到那个时代的那个场景,要忘却今日的思想而设身处地地想着自己是19世纪的女性,要通过了解当时德国的社会背景,读懂“她”的思想、内心及社会地位,以便更好地诠释人物内心,活灵活现地表达那个女性的深切情感。

二、要揭示人物心理和情感发展的线索

舒曼的生活和理想决定了其作品主要是描写人物内在情感和心理变化的。套曲共由八首短小而精致的歌曲组成,从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分成四个部分:1.恋爱(《自从和他相见》《他,比任何人都高贵》《我不明白,也不相信》);2.结婚(《戒指在我手指上》《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3.生子(《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慌》《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4.痛失爱人(《你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这八首歌曲叙述了一个女性从多情的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最终不幸丧偶、独处的人生轨迹,一生的悲欢离合尽在其中。舒曼通过音乐的手段,第一次完整地表现了一位女性平凡的一生。在舒曼以前还没有人能像他这样传达出女性心里的感受和变化。套曲由《自从和他相见》拉开了爱情的帷幕,并紧接着由少女唱出心声《他,比任何人都高贵》,少女对于心上人热情的赞美和祝福以及略带羞涩的自卑,表现了少女无限的爱意与苦苦的思念。当他得知心上人居然也深爱着自己,心中不禁地喜悦而慌张,她说出《我不明白,也不相信》,全曲激情而又热烈,短促且带休止的和旋、朗诵式的宣叙调风格,突出了少女受宠若惊的心情。她不明白他居然在众多的少女中选择了自己,她羞涩,不敢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然而事实他们相爱并结合了。《戒指在我手指上》少女看着手上的戒指,感叹着爱情的美好,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它作为整个套曲中最优美的一首,细致地体现了少女幸福的形象。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欣喜地告诉姐妹们,《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此曲可以说是整部套曲的一个高潮,速度极快、情绪热烈,表现了姑娘出嫁前无法平静、无法掩饰的激动慌乱的心情。婚礼热闹非凡,姑娘快乐而幸福,当然还有着一丝要与姐妹们分开的忧伤,一切复杂的心理都尽情地展现出来,他们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幸福接踵而来,她怀孕了,竟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她向爱人诉说着这一切感受,她唱出《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奇地望着我》,全曲由开始的小乐段起,到最后都没有终止,这是一种不结束主题的表现手法,这样一个个不间断的主题连缀和没有完全终止的动荡感充分表达了婚后第一件大喜事怀孕的喜悦、惊慌与彷徨的复杂情绪,即将成为母亲的她畅想着温馨的摇篮和婴儿的微笑。《你在我心里,在我怀里》“我可爱的小天使,你对我微笑又对我痴望!你在我胸前,在我怀里,是我的幸福,是我的希望。”这是母亲幸福的倾诉和无尽的爱意,女主人公体会到了初为人母的自豪与喜悦。《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此曲情绪发展由最初的激愤逐渐过度到极为内敛的悲痛欲绝,主人公陷入孤独的、深沉的悲痛与思念,使悲剧性无限延伸,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染到我们每一个人。这一条深刻的感情线索把女性爱情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串联成一幅完整画卷,形象地展示给听众,并以戏剧性的一笔,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给听众最为强烈的心理震撼。诗歌是一种浓缩了的人生,并没有太多时间的过渡。她最终不得不面对丈夫的离去,她痛不欲生!这世界只剩下深陷悲痛的自己,和那些幸福的记忆。“他们既像派来的天使一样为人类唱出最美的旋律,也要经历尘世的磨难与生离死别。”

三、紧紧围绕西方审美范畴中“悲剧美”的主轴

在西方审美传统中,“悲剧”与“崇高”历来被联系在一起,成为两个并行不悖的“美”的范畴,而“崇高”也常常是通过“悲剧”来体现的。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这样看待“悲剧”与“崇高”的关系。他说:“美学家们把悲剧性看作是最高的一种伟大(即崇高)或许是正确的。”在西方文艺作品中,甚至在遥远的古希腊神话之中,“崇高”常常是通过“悲剧”来体现的。至于说爱情的“崇高”,自然也离不开爱情的“悲剧”。这种艺术构思在西方悲剧性文艺作品中是常见的。在许多美学家看来,悲剧的审美特质就是一种崇高的美。而在许多表现爱情的文艺作品中,大多是以悲剧告终,如《茶花女》、《包法利夫人》等,它们都以刻画女性命运为体裁,其历程的戏剧性与结局的悲剧性使得人物的形象更为深刻与丰满。这些作品正通过悲剧性的表达,在审美意境中表现了爱情的崇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揭示出的爱情既是幸福和甜蜜的,又是痛苦的,它是悲剧性的,因而也是崇高的。这种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家普遍遵循的信条正是这部声乐套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舒曼基于西方古老的审美观念,选择了一种较为传统的艺术构思,借助爱情的幸福甜蜜与“丧夫”的无限悲痛所形成戏剧性对比,给听众以巨大的心灵冲击。并使“悲剧”与“崇高”联系在一起,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实现方式从而使整个套曲获得一种来自“悲剧”与“崇高”的美感。在整部套曲中,从第一首《自从和他相见》就已经埋下了悲剧的种子,第二首到第五首,也包括第七首,虽然音乐的主要基调是欢乐和幸福的,却也早已为悲剧情节的发展做好了最完整的铺垫,只不过是为了与终曲对比,来突出其悲剧性的。这一点从终曲的标题《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的“终于”一词中似乎就能完全感受到。舒曼通过对女主人公丧夫的描绘使套曲的悲剧性得以完全释放,并把爱情提升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使这部套曲具有崇高的感染力量。这种“悲剧”的美感也正是这部声乐套曲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之所在。这部作品虽然有其局限性与个别性,虽然是个人的精神生活写照,却正通过一种爱情的悲剧性反应了当时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揭示了19世纪上半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知识阶层追求自由、民主、幸福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艺术家们那种艺术至上、爱情至上的浪漫主义气质。

舒曼是一位真正的抒情诗人,其思想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强调音乐是感情的表现,并把感情提到音乐艺术的首位。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演唱,我个人在艺术歌曲的理解上、在浪漫派作品风格的把握上、在舞台表演的经验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此,对于这部作品所作的探析不仅仅是我学习的总结,也是对这部作品感情的凝结。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是极其感人的,它优美的旋律及细腻的感触令它同普通意义上的诗歌相去甚远。那渗入人心的每一次情感的波动,即便是在最后的悲痛中都显得张弛有度,毫无一丝放纵。本文可以看作是我声乐学习的阶段性总结,是我声乐学习中难忘的一段历程,也希望我对舒曼套曲《妇女的生活与爱情》的探索、总结,能够给今后有兴趣接触这部作品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范大灿.德国文学史(第三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戴斯门[英]Desmond,A,苦僧译.舒曼歌曲[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3]巴琴斯卡亚.舒曼传[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1.

[4]刘琼.谈舒曼的音乐风格在《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演唱艺术中的运用[J].音乐探索,2007(3).

[5]邓小英.人生的花朵—声乐套曲《妇人之恋》数首歌曲的分析与演唱[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1).

猜你喜欢

舒曼演唱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ixed infection of hepatic cystic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Four case reports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