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胡作品《河南小曲》中揉弦技法的运用及与相近风格作品对比

2015-04-29胡雅珂

北方音乐 2015年23期
关键词:小曲乐段二胡

【摘要】二胡以发音圆润、细腻近人声见长,而二胡演奏过程中左手揉弦技巧的运用,则更使得二胡本身所具备的这种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本文立足于对二胡揉弦技法的探索、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地方特色二胡作品《河南小曲》为例,通过对该曲演奏过程中揉弦技巧的运用分析,加之同陕北风格二胡作品《秦腔主题随想曲》中揉弦技法运用的比较,以更加立体化、全面化的视角对《河南小曲》中揉弦技法的运用进行了解读。为日后二胡揉弦技法的实践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详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揉弦;地方特色;滑揉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乐大师刘天华国乐改革到现在这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历代胡琴艺术工作者对中国二胡演艺事业的创作与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努力,使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国乐以一个十分昂扬向上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音乐之林,本文正是秉承了前辈们孜孜以求的严谨态度,以对中国北方特色代表性二胡作品中揉弦技法的运用进行剖析。揉弦是一种能够充分为曲子润色加花的精妙的演奏技巧,熟练掌握揉弦这一重要的二胡演奏技巧,在提升自身二胡演奏水平和音乐表现力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极具北方地域特色的二胡作品《河南小曲》和《秦腔主题随想曲》中所用到的揉弦技法则更富研究的典型性,对揉弦技法的探索和发展能够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

一、揉弦的分类及其运用

(一)揉弦技巧的分类

在二胡演艺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二胡演艺工作者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积极探索着,努力寻找着,不断充实着二胡左右手演奏技法。揉弦作为二胡演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能够充分为曲子润色加花的精妙的左手演奏技法,是以除空弦音之外的弦上某音作为基音,按弦手指在琴弦上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这种运动促使弦的长度不断发生着变化,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揉弦的运用使音高产生了忽高忽低的波动,从而美化了声音,使得乐曲的歌唱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了。如果说右手运弓是衡量二胡演奏技术水平高与低的重要标准,那么左手揉弦便是二胡演奏传情达意的关键所在。从一个二胡演奏者揉弦技巧的运用和处理上不但能够看出演奏者的演奏功底,还能够洞察出其音乐感觉和演奏风格。

二胡揉弦技法分类详尽,形式众多。包含快揉、中揉、慢揉、滚揉、压揉、滚压揉、滑揉、抠揉、迟到揉以及不揉。常被运用的有滚揉、压揉、滑揉、抠揉等。接下来笔者将首先对这四种常用揉弦技法及其相关问题作以简明阐述。

1.滚揉:就是翻滚式揉弦,按弦指以滚动的方式接触琴弦。保持手掌的放松,肘关节自然沉降,手腕放平,拇指自然伸展,其余手指自然弯曲,使手掌保持空握鸡蛋的状态。虎口和手腕是手掌运动时的两个力点。演奏中加入滚揉时,则需上下摆动手掌,连带手指第一关节做屈伸运动,使触弦手指在基音音位上作均匀的翻滚动作,打破基音原本的运动轨迹,上下音高幅度约在10音分左右。滚动揉弦方法在演奏中最为常用,所谓二胡演奏过程中“能揉即揉”,就是针对这种揉弦方法的诠释,一定程度上,滚揉技法体现了较为广义的美学要求。

2.压揉:如果说滚揉法是一种纵向对琴弦施力的揉弦方法的话,那么手指在悬弦结构的乐器上,滚揉无法避免的也会在横向上,对琴弦产生张力作用,于是既揉又压,改变弦的长短的同时也改变弦的张力。这种揉弦技法多用于一些极富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的乐曲当中。压揉所产生的音波曲线同滚揉技法一样对称于音高基准线,上下幅度约在20音分左右。压揉所改变的主要是弦的张力而非长短,为了加强手指对弦的压力,它便更加侧重了手腕的屈伸动作。由于压揉技法的加入往往会使得乐曲的音响效果变的苍劲有力,急促结实,所以压揉技法也往往会在乐曲演奏过程中情绪激动处被拿来使用。

3.滑揉:是把长琴杆和长指板乐器如坠胡和四胡中的揉弦方法用在二胡上,一般多用于一些地方风格性乐曲当中,用以模仿戏曲的腔调。此种揉弦技法以基本揉弦法为基础,大臂呈圆弧状自然抬起,在虎口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在纵向上改变琴弦的长短使音高产生波动。滑揉又分指控滑揉和臂控滑揉两种,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小滑揉和大滑揉。臂控滑揉时要求高抬手臂,悬吊手腕,虎口放松,手臂上下大幅度摆动以此来带动左手在琴杆上作整体自由滑动,臂控滑揉特别强调手臂上下滑动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指控滑揉则是以指尖触弦,手指关节虽呈弯曲状,但不做以任何屈伸动作以手掌带手指,从而发出忽高忽低的声音。

4.抠揉:抠揉和压揉都同属张力揉弦的范畴,均是利用按弦手指攥握力的作用,使琴弦张力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高一低、一松一紧的音高变化。此种揉弦的发音更为激烈,紧张,易使人顿生悲痛之感,因此常用于伤感的乐曲之中。

(二)揉弦在演奏过程中的运用

前文所提到的近十种揉弦技法,它们虽形态各异,功能却大致相同,都能起到一定传情达意的作用,然而在揉弦技法的实践操作运用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演奏者在实际演奏时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而且在演奏前也要对乐曲的曲调风格和内容做一定的了解和宏观的把握,揉弦千万不可“随心所欲”,就如同有什么样的电影剧情就需要有什么样的背景音乐去搭配。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也并不是每个曲子都适合揉弦,情感流露要自然得当,当揉则揉,无需添加揉弦的乐曲则不能“生搬硬套”、“一视同揉”。 一般来说,在高音区、快速度,力度强、感情炽烈、情绪较为激动的段落里,揉弦幅度应适当小一些、揉弦速率应适当加快;在低音区、慢速度,力度弱、音色暗淡、细腻抒情的段落里,揉弦幅度应适当大一些,揉弦速率应适当减慢。另外,演奏者往往需要根据乐曲曲风,情感的转换,内容的阐释去选择出最适合于乐曲内涵传达的揉弦方式,必要的时候几种揉弦方法可以变换交替使用。只有在揉弦的深度、情绪、流畅性等方面形成对比了,听众的听觉感官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二、河南特色二胡作品《河南小曲》中揉弦技法的运用

地方特色音乐作品,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生动本真的再现、还原了丰富的、多元化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极具河南地方特色的二胡作品《河南小曲》中,揉弦技巧的加入使作品的性格特征瞬间变得清晰明朗了起来。

(一)《河南小曲》创作来源

《河南小曲》是中国胡琴大师、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先生依据河南曲剧音调“梆子腔”为素材创作的一首极具河南民间地方特色的二胡独奏曲。该曲曲风诙谐幽默的、节奏欢快跳动,活灵活现的展示出了河南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作者大胆的将坠胡演奏中的诸多技法吸收引入到了二胡作品的创作中,极大的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

(二)《河南小曲》中揉弦技法的运用分析

乐曲采用了复三部曲式,分成了快板、慢板和快板再现三个部分。

呈示部为快板段落,从乐曲开始的第1小节到第51小节,都始终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的情绪,旋律流畅,诙谐幽默,充分体现了河南人民内心的淳朴与善良。其中旋律自第49小节起开始渐慢,第50小节的第二拍出现了一个“7”,如图所示:

这个音就是借鉴吸收了坠胡上臂控滑揉,也被称为“悬腕滑揉”的演奏技法,这个音在音高上向“1”音偏向了二十音分左右,短暂的一个气口的停顿时间,显示部结束在了减弱的“1”音上。

乐曲从第52小节起,慢板段落进入,乐曲情绪舒展开来,节奏也变得宽广起来,由衷的显示出了河南人民高兴、舒畅的情感。慢板段落揉弦技巧的运用略显频繁复杂了些,由于乐曲的抒情性变强了,感情也变得细腻开来,因此音乐对揉弦技法的要求也变得精准了起来,演奏被赋予了不同揉弦技巧的变化使用。

紧接着乐曲的第58小节,如图所示:

第二拍的两个音都是用四指按出的,第一个“”音没有做揉弦处理,第二拍的“”音用的是重压揉,以此来形成揉弦上的强烈对比,用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演奏时这个“”音当然不能按的过高,以免影响音准。

到了乐曲的第55小节,如图所示:

这里第二拍的“”音也应使用悬腕滑揉。在音高上向“”偏高了大约二十五个音分。

当乐曲进行到第69小节,往后直至72小节这四个小节时,如图所示:

这两句是个重复句,笔者认为,如果想要体现出乐曲的变化性,两个“4”音都应该做悬腕滑揉。

在接下来的音乐进行中,依次出现揉弦运用的片段还有第75小节第二拍的“7”音,第85小节第二拍的“4”音,第110小节第二拍后半拍的“7”音,这里笔者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乐曲从第132小节开始进入再现段落,这是一个大大简化了的再现乐段,虽简短但却达到了首尾呼应的完美效果。

由上文可以看出,滑揉在该曲中的应用比比皆是,谱例上曲线标记较为形象的体现了滑揉技巧的声音效果特点,其滑动的幅度大抵都是基准音位置上下的二十五音分之内的,形成了对称于音准高度的上下音波。就现有的应用情况来看,二胡滑揉技巧主要用于变宫、变徵两个音上,北方风格的一些曲目对滑揉技巧的使用则尤为频繁和突出,又如二胡作品《一枝花》。

三、《河南小曲》同《秦腔主题随想曲》揉弦技法之比较

(一)《秦腔主题随想曲》创作来源及作品简析

《秦腔主题随想曲》原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这首民族管弦乐曲以秦腔曲牌作为素材。1958年经由著名作曲家赵震霄和鲁日融共同创作改编完成了如今这首同名的二胡独奏曲。全曲由引子、五个乐段和尾声构成,以秦派音乐中传统的“苦音”作为开始,巧妙的借鉴吸收了戏曲选段的唱腔,加之快慢节奏相结合,活灵活现的向大家展现出了当地劳动人民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乐观精神以及陕北劳动人民直爽不羁和勤劳质朴的性格,具有很浓烈的民族民间风味,后成为秦派音乐的代表之作。

引子:节奏较为自由。选自当地秦派音乐中的传统“苦音”音乐,这一部分音乐旋律高低起伏较大,音响效果高亢嘹亮,澎湃激越,有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惊喜之感。果断进入,扣人心弦,音乐表现力极强。

第一段:首段以一种平和的速度进入。这段曲调来源于戏曲选段,旋律中充满了地道的戏曲唱腔味道,滑音装饰的加入,使乐曲旋律变得更加得悲凉哀怨,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第二段:热情、开朗的小快板乐段。紧凑短促的节奏,使人的内心瞬间明朗起来,后又大胆创新发展了这一乐段,使全曲充满了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向上之感。

第三乐段:愉快、活跃的快板乐段。这段的创作来自于一个曲牌,该段大量的运用了模进手法,乐曲情绪一浪高过一浪,生动的展示了当地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喜庆欢乐的气氛。

第四段:华彩乐段。本段华丽多变,贯穿多个音区,节奏宽广,为该曲的炫技乐段。

第五段:再现乐段,照应前曲,做到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尾声:中速稍慢。二胡强奏满弓,激越高亢的旋律,结实的发声,以风趣幽默的大滑音结束了全曲。

(二)《河南小曲》同《秦腔主题随想曲》揉弦技法的对比

同属北方特色二胡音乐作品范畴的《河南小曲》和《秦腔主题随想曲》,都是独具地方风格,广为流传的民族器乐类精品之作;二者都深深得打上了时代以及地域文化的烙印,充满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特征。在乐曲的创作和选材方面,两首曲子都共同融入了本地区的特性元素,例如“梆子腔、欢音苦音”等;在乐曲的演奏处理和情感表现方面,两首曲子都不同程度、不同情况的加入了揉弦这种演奏技法,从而为曲子表情达意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思路。

通过对《河南小曲》以及《秦腔主题随想曲》曲调风格的了解,性格特征的分析描绘,加之若干次的比较性演奏,笔者发现了这两首风格性乐曲中揉弦技法运用的三方面不同:

首先,两首作品里所用到的揉弦,其力度与幅度存在着差异。

前边在揉弦技巧分类中,笔者曾提到,滑揉是把长琴杆和长指板乐器如坠胡和四胡中的揉弦方法用在二胡上,利用手指或整个手臂在纵向上所作的一种循环往复的滑动,以此来改变琴弦长短使音高产生波动的一种揉弦技法。同样的滑揉技巧,运用在相同的音符上,造成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表现力却大相径庭。

在在陕北风格的戏曲唱腔中,使用揉弦音的次数和夸张程度都不抵河南地区曲子那样明显。陕北风格的乐曲中的揉弦音往往多传达一种苦痛、苍凉之感。如在《秦腔主题随想曲》第一段中,如图所示:

这个“”音的处理,做的是一个巧妙的指控滑揉,滑动摩擦琴弦的幅度和强度都比较小。从前边笔者对《河南小曲》中揉弦的处理的分析来看,《河南小曲》中用到的揉弦则多为臂控滑揉,力度和幅度都比较大了。笔者也曾在《河南小曲》演奏中使用大幅度的臂控滑揉,速率也会相对频繁些以此来体现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为其添上点睛之笔。

其次,两首作品中有关变宫、变徵两个偏音在揉弦处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陕西地方性二胡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特性音,即“变宫和变徵”,某种程度充当了其音乐风格的代表,它们的加入,使陕西地方风格音乐的调性特点更加明显,更加清晰了,然而对于特性音的处理也就需要更加考究了,在运用揉弦的时候,《秦腔主题随想曲》中常间插式的加入揉弦,即把揉弦与不揉弦都用于曲子的演奏处理中,时而揉弦,时而不揉,这样强烈鲜明的对比,自然而然的就强调出了特性音。例如第二乐段中的这个乐句,如图所示:

这个乐句中,每个小节中出现的“4音和7音”都要做揉弦处理,但其非特音,则都应尽量避免揉弦。陕西风格特色的二胡音乐就是这样运用揉与不揉的对比来向听众诠释一种内在的情感表达。而在河南地方特色二胡作品《河南小曲》中则并没有对揉与不揉这个概念作以这么严格的区分。在乐曲的首乐段中接连不断的出现着特性音“4和7”,频繁的在使用压揉技巧,以此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和内在凄苦、悲凉、深沉的情绪。而在河南地方传统戏曲的旋律音阶走势中,主音和偏音往往是并存、交替出现的,河南传统戏曲中的7大部分要还原,而秦派音乐中的降7音往往很多。同样的滑揉技巧,运用在相同的音符上,造成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表现力却大相径庭。

再次,一指揉弦的频繁度差异。

在陕西风格二胡音乐作品中,一指的揉弦的运用比较频繁,因为“4、7”出现比较频繁,“4、7”又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一指的使用比较频繁。例如这一乐句中,如图所示:

这个乐句当中的“7”要求是用一指演奏的,并且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这个“7”音一定要加入揉弦技巧,但由于这种揉弦的风格性较浓,演奏加入时的难度较大,尤其是节奏较快的段落。而在《河南小曲》这首乐曲中的揉弦,也并没有特别指出说某一指上所用到的揉弦比较频繁,而更多的是要根据曲子感情的需要适当的加入揉弦。

综上,本文通过对北方特色二胡作品《河南小曲》中揉弦技法的分析及其同《秦腔主题随想曲》中揉弦技法分析的对比研究,以更加广阔的思维,更加全面的视角,全面、系统、深入的对二胡左手揉弦技法进行了探索,这对于进一步深挖二胡艺术表现力精髓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者在二胡学习、演奏过程中对揉弦技法更加精准把握的技术和能力,为日后二胡演奏中其它左手技巧,如颤音、打音等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研究和学习中其实践性意义深远重大。

参考文献

[1]蔡天佐.二胡揉弦探微[J].中国音乐,1984(3).

[2]陈月红.谈二胡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其运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吴彬.二胡的揉弦技艺探析[J].剧影月报,2011(2).

[4]吴茜.二胡曲《河南小曲》及其演奏版本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2013(6).

[5]孙怡.河南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0(5).

[6]赵夺良.地方音乐风格二胡演奏技法[J].乐府新声,1999(9).

[7]傅建生,杨易和.中国二胡[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8]赵寒阳.二胡高级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1.

[9]赵寒阳.二胡演艺知识500问[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

[10]陈兴华.二胡演奏教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4).

作者简介:胡雅珂,女,河南巩义人,工作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职务:学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小曲乐段二胡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无油涡旋压缩机小曲拐动力特性与仿真研究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小曲
如梦令·烟雨痴缠
老头子的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