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尔克维奇《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音乐分析以及技术训练研究
2015-04-29王政
王政
【摘要】别尔科维奇《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钢琴教学中级阶段较为常用的曲目,本文通过对乐曲的音乐以及技术训练方面的研究分析,旨在更好地提高对变奏曲这种大型曲式的演奏能力,对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变奏曲;音乐分析;技术训练
别尔克维奇根据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尼可罗-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最后一首《a小凋随想曲》的主题改编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一首巾小型的钢琴变奏曲,与勃拉姆斯改编版的完全作为音乐厅的音乐会之用、演奏效果辉煌、炫技性《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不同,这首别尔克维奇《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主要运用于少年儿童钢琴教学之用,虽然并没有高难度的技术技巧,但是音乐上情绪变化多端,技术也较为全面,包含了左右手的快速跑动、大和弦、颤音、琶音、双音跳音等等技巧,是钢琴中级阶段教学和弹奏训练的常用曲目,在音乐和技术方面有很高的训练价值。别尔科维奇《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分为主题及几个变奏和结尾,本文将对乐曲进行音乐分析,并从技术训练方面对此曲展开研究,旨在对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一、音乐表现手段
(一)旋律、速度特点分析
全曲的速度变化较多,音乐在情绪和色彩上起伏变化也较为剧烈,主题部分是巾四个乐句构成的复乐段,速度(Allegro nontroppo)不是很快的快板,音乐轻巧灵活,有活力。接下来的变奏一至二都采用主题的速度,变奏一在音型上用两手连接的十六分音符跑动,音乐流动给人一种隐隐波动的感觉。变奏二仍然采用快速十六分音符音阶式的跑动方式,音乐上开始变得更为激情和活跃,旋律的起伏线条加大。变奏二把十六分音符的跑动移至左手,右手的旋律部分加入和弦的强有力支撑,弹性十足,旋律更加辉煌靓丽,并在乐段最后达到了高潮。变奏四开始速度突然变得缓慢。采用小行板(Andantino)的速度,音乐变得缓慢舒展而歌唱。但在音乐处理上不要过分自由,在弹奏双音是应特别突出高音部的旋律,注意旋律线的起伏变化。变奏五又回到快板(Allegro)跳音轻盈灵动活泼;变奏六速度又转换成小行板(Andantino)曲调重新回到抒情、优美、浪漫的基色,在速度上可以稍自由,并注意旋律在两手之问的交替出现;变奏匕行板(Andant)速度更为缓慢,情绪上也变得更深沉凝重。变奏八诙谐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采用的是诙谐风趣的曲调,活泼、轻巧。变奏几小行板( Andantino)舒展自在,音乐优美感人。结尾还是采用了快板(Allegro)十六分音符跑动一气呵成,音乐快活灵动。直到到最后五小节速度放慢(Meno mosso)饱满有力情绪达到顶峰。
(二)曲式、调性
全曲采用了典型的变奏曲式,属于“自由变奏”类型的变奏曲。作者在乐曲中运用了多种展开手法,运用较强的对比手法,音乐发展剧烈复杂。主题调性上仍然采用了原曲的a小调,只是在变奏八和变奏几有了一些改变,变奏八采用了同名大调A大调,使整个音乐在色彩上变得更为明朗、靓丽。变奏几的F大调也让音乐显得更温暖舒畅。
(三)节拍、伴奏织体
在节拍上从主题至变奏五一直采用了2/4拍的节奏分组,到变奏六、七开始由于音乐和速度的需要节拍转为4/4拍,变奏几采用3/4拍,使音乐显得幽默生动、有趣。变奏几至结束重新回到2/4拍。
在整首乐曲中伴奏织体并不复杂,主要采用了和弦式的伴奏织体及其变形。在主题声部采用的是简单的快速琶音音型的伴奏织体;接下来几乎所有的变奏都是和弦的变化形式,例如变奏一的分解和弦、变奏二的半分解和弦音型等等,仪在变奏六手采用了一些颤音音型。
(四)力度
整首乐曲由于情绪起伏较大,力度变化也较明显。主题部分第一乐段一开始在旋律线上采用的上行级进方式,在第四小节的第一拍上达剑乐句的顶峰,第二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但在整体的情绪上要比第一句更激动些,因此在力度的变化要求上应该比第一句幅度大些。第二乐段第一句也是从12小节第一拍开始呈现螺旋形的下行态势,力度变化上是逐渐减弱的过程。第二句又是第一句的重复。从整体上说第二乐段的力度要强于第一乐段。但整个主题的力度不应太响,变奏一、二也是如此。变奏二由于在旋律部分运用了和弦,力度变化上就较为明显,尤其是第二句力度巾开始的p-直发展剑结束的sff,情绪发展到一个高潮。随后随着伴奏音型的变化,变奏四在力度上回到mp,音乐显得温婉而歌唱,不能有太明显的起伏变化,但又绝对不能失去线条感。变奏五的跳音音型和速度决定了它的力度也是轻盈,活泼的p,在第二乐段稍稍强些。变奏六的力度变化仍然不大,而变奏匕运用大量柱式和弦,因此是ff的音响强度,音乐深沉、宽广。与前面几个变奏形成强烈对比。变奏八是A、B、A的二段体,一开始的跳音是mp的力度,才能符合音乐幽默风趣的的特点,巾段在力度上有所加强,音乐上显得深沉感人些,最后一段再现第一段的力度。变奏几音乐温暖、感人,整体还是局限于p至mf之间,一开始是p,随着音乐发展逐渐到了第几小节的中强,然后乐句的发展再向下收束回到p。结束段也是力度变化最夸张和强烈的一段。从一开始的f发展剑第九小节的p,第十小节又从p开始逐渐高涨,将情绪一直堆积到结尾的ff。
二、技术难点及训练方法
(一)十六分音符的跑动
这首乐曲无沦在左手还是右手、旋律还是伴奏部分都采用很多的十六分音符的跑动技术,在练习这部分技术时常见的问题还是在不平均、手指不主动,不干净、不放松这类问题上。解决这些问题主要的方法还是慢练和变节奏练习。在慢练时主要还是要多倾听白己是否将音符弹清晰、弹平均,变奏一是左右手连接的十六分音符是否达剑如同一只手弹奏的效果。变奏二是左手的跑动,难度就更大,在慢练过程巾要多做一些高抬指、快下键的手指高强度的训练,以适应手指在快速跑动巾力度和清晰度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变节奏练习,例如在最后的结尾段落,运用几种附点节奏进练习,例如:
为了让弹奏更干净,更具有颗粒感,还可以用手指跳音来练习这些十六分音符的跑动。手指触键和离键都会更迅速敏捷,手指尖也更牢靠,音质就会更加透亮。
(二)快速和弦跳音
这主要是指变奏五中两段和弦的跳音,手指要积极有弹性,常见的问题是学生们经常采用手腕拍打的方式弹奏,造成声音不集中,并出现手指击打琴键的杂音,音质大打折扣。正确的弹奏法还是应该运用手指跳音的弹奏法,白下而上的反弹式奏法,二个手指同时往上把琴键“抓起”,并迅速摆放剑下一个和弦的位置再重复这样的动作。因此,手指掌关节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击键状态,否则无法适应这种快速的和弦跳音。除此之外,和弦最上方的旋律音还要突出,弹奏高声部音符的4、5指要更积极,指尖要稍用力抓住琴键,这样,旋律音才能更清晰透亮。
(三)八度和弦
在变奏七巾以及尾声的最后几小节运用了较多的八度和弦,这些和弦要弹得饱满有力,强二不炸,在用力时要注意掌关节的支撑,手腕坚挺而不僵硬,指尖挺拔,弹奏和弦的几个手指同时往掌心收拢,抓住琴键,肩部放松,大臂张开,如同小鸟张开的翅膀。用力时切忌太快、太猛,使声音生硬、不集巾,要感觉触键要有一定控制,有一点阻力,同时要多倾听自己弹奏的声音,做到饱满圆润。
最难掌握的是如何将这些和弦贯穿成一个线条,而不是零零碎碎的一个个音符,在往下用力后应该感觉它的方向,想象把前面一个音符往下一个音符“拽”,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接力”,音乐才能流动起来。
(四)颤音
变奏六中左右手均有一些较长的颤音,在弹奏中常出现“卡”“顿”“重”等不流畅的问题。在弹奏颤音时手指要尽量贴键,弹得轻盈。弹奏低音时手臂下沉放松,将低音突出,中声部的颤音要尽量轻地去弹,使音符流动起来。这里的颤音应尽量快地弹,而不一定要按照乐谱巾的节奏弹,更符合音乐的意境。
总之,这首变奏曲音乐变化丰富,演奏技巧上也复杂多变,是具有一定音乐内涵的乐曲,本文通过对乐曲的分析,能对钢琴变奏曲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从巾提高手指跑动、和弦跳音、琶音、八度和弦的技巧,培养演奏大型变奏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