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珍宝:沿河土家族民歌

2015-04-29刘晨

理论与当代 2015年2期
关键词:沿河土家山歌

刘晨

国家文化部2014年12月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贵州省沿河县《土家族民歌》列入其中。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土家族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是贵州非物质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经沿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认真组织申报,沿河土家族民歌在全国众多非遗项目评审中脱颖而出,对该县非遗保护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土家山歌的独特价值,2010年10月1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评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土家族是巴人后裔。据汉文献记载,早在4200年前的夏代初年,“巴文化”已出现。春秋战国后,土家族被冠以土蛮、土夷、土民等名称。土家山歌的历史渊源与土家族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息息相关。以能歌善舞著称的巴人和土家族的音乐文化便是巴文化和土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土家族先民巴人的歌唱才能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是这样记载的:“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巴人在战争中用歌舞冲锋开道、使敌人闻歌丧胆,举手投降,这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的。

土家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特定的山地自然环境中形成并传唱的,以传递土家族历史记忆、社会发展、军事战争、宗教信仰、民族情感、民风习俗、生产生活等信息为内容的歌曲总称。

沿河土家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生活气息浓郁,民族色彩独特。

按题材和劳作的方式分类,土家山歌有号子、砍柴歌、翻山歌、打渔歌、田歌等,被统称为劳动歌。歌者主要是为了消除孤独、疲劳与传递情感,内容多为鼓劲、协调、调侃、逗趣,表现劳动的愉悦,传递美好的爱情。土家山歌也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土家人在红白喜事、祭祀请神、修房建屋、男女谈情等活动中,都要唱山歌。按风俗分类,有梯玛神歌、跳丧歌、哭嫁歌、仪式歌等。按唱腔分类,有高腔、平腔和低腔山歌。按歌唱形式分,主要有独唱、对唱、组合唱、一领众合唱等。

土家山歌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歌词特征是讲究意境与喻义,要求押韵、谐体、双关。比如《太阳出来照北岩》唱道:“太阳出来照北岩,金花银花朵朵开。金花银花我不爱,只爱情妹好人才。”七言四句与七言五句是构成土家山歌歌词内容的基本形式,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歌类型的重要特征。音乐特征是曲调大多属于徵调式、羽调式二种不同的五声音阶,常有“清角”、“变宫”音出现,形成一种似商非羽的朦胧感,具有婉转歌喉唱艳词的艺术效果。歌唱特征是歌唱中运用滑、倚、颤、喊、假声等不同手法和技巧,注重使用悠长的气息形成波浪起伏的旋律,形成土家山歌歌唱中标志性地域特征。语言特征是土家山歌中方言土语与衬词的运用较为广泛,是土家山歌歌词中能影响风格的重要因素。作用在于可确定土家山歌的地域性、可改变正词韵律,使土家山歌的歌唱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与山野气息。

沿河县土家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7%,是全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处于黔东北角、乌江流域中下游的沿河,受巴渝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武陵山区农耕文化。山歌由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息繁衍劳作过程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释放出来,其题材涉及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就连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皆可入歌,其曲调优美、高亢豪放、情感真挚、诙谐幽默,对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来说,是汇聚力量的号角和释放重压的方式。

沿河县拥有多张“国”字号名片,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但民族文化方面还是空白,急需打造一张民族文化“国”字号名片来提升沿河对外影响力。如何做好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课题,被沿河决策层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夏天,沿河县县委中心学习组采取学习、调研、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谯家镇进行了为期4天的封闭式学习,决定把“文化资源产业化”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四化战略目标之一,土家山歌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得到了空前重视。

近年来,沿河县采取保护与传承、普及与推广、交流与推介等措施,围绕民族文化品牌目标唱响土家山歌,民族特色文化正在逐步成为沿河县的一张对外名片。

沿河县在板场乡沙子镇成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山歌培训基地”,常年开展土家山歌培训。为了更好地挖掘、传承土家山歌,沿河县已举行了2次土家歌王争霸赛,确定了32名土家山歌传承人,每年给予他们补助津贴,让他们传唱土家山歌:举办了七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借机进行以山歌为主的文艺演出。通过保护与传承、普及与推广、交流与推介等措施,沿河土家山歌飘出了大山,山歌“名片”越打越响。

沿河县在2003年举行土家山歌赛,板场乡农民王波、温银州等演唱的《望牛山歌》博得观众阵阵掌声。之后温银州、王波等先后3次赴京参加“民歌·中国”栏目录制,13首土家山歌首次通过央视飘向神州大地。通过在央视展示土家山歌,沿河县找到了宣传沿河的路径,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普查和收集土家山歌,发现原生态山歌2000多首。沿河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杨胜华介绍,通过挖掘整理,建立了沿河土家山歌档案库,编印了《沿河土家族歌谣选》《沿河土家族民歌集成》等集子。为传承土家山歌,沿河县制作了《大雨落来细雨飘》《这山没得那山高》等山歌光碟,编制小学乡土教材《民族风情》和初中乡土教材《沿河土家》,在校园开设民族民间音乐特色课堂,以学校教育的形式传习土家山歌,还利用各种载体播放土家山歌,让市民和外来游客陶醉在山歌的海洋。

沿河县在2012年9月举办了“中国·沿河首届土家山歌艺术节展演赛”,邀请重庆石柱、彭水、秀山、黔江、酉阳,贵州铜仁市江口、印江、思南等县参加,研究、表演土家山歌。2013年9月沿河县举行第二届武陵山片区土家山歌邀请赛,进一步加强武陵山片区土家族同胞的文化交流,强化和延伸土家山歌文化品牌。

为了加强普及和推广,每年4月份起每月在县城举办一次“唱山歌·感党恩”广场文艺演出,县直部门和乡镇轮流承办,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群众互动联欢,营造人人都学山歌、唱山歌、赛山歌的浓厚氛围。普及面宽,参加演出人员有古稀老人,也有尚未入学的孩子,不少还是刚刚从田里洗脚上岸随队进城参加演出的农民。在县城新建的两个文化广场分别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重复展播土家山歌民歌。县城多台中巴车和多辆出租车营业时播放土家山歌,让乘客在欣赏的同时消除疲劳。外来游客普遍称赞“沿河简直就是山歌的海洋。”

为了加強交流与推介,沿河县每年举办一年一届文化旅游节。邀请外界高端新闻媒体和知名艺术家亲临指导和宣传推介,邀请有土家族聚居的毗邻县参加活动,探讨土家文化。积极借助各类演出活动“走出去”,精心打造的土家原生态歌舞节目《肉莲花》先后参加全国山花文艺奖颁奖晚会、CCTV央视农民春晚等演出,<这山没得那山高》走进了央视“欢乐中国行”栏目、参加首届全省农民文化艺术节、赴重庆交流演出等,知名度明显提升。沿河县从2009年起创办了《乌江·文化旅游》特刊,每期策划一个重点推介主题,推介给省内外文化部门和文艺界人士。又在贵州广播电台开办“听山歌·看沿河”栏目,让听众能全面地欣赏到沿河土家山歌艺术。

2008年以来,《姐妹哭嫁歌》《太阳出来照北岩》《这山没得那山高》《飚酒歌》《看妹抬头不抬头》《栽秧歌》《大雨落来细雨飘》等土家山歌先后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国西部花儿(民歌)歌手邀请赛、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央视“争奇斗艳”少数民族冠军歌手争霸赛;参加贵州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海世博会贵州活动周、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等比赛、演唱、录制,有效提升了沿河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沿河土家山歌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山歌还要妹起头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山歌
九九歌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苗山歌
苗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