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王阳明心学 树立正确价值观

2015-04-29郭子

理论与当代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学天理王阳明

郭子

一、王阳明心学是儒家道德修养的继承发展

心学作为儒学一门的學派,最早源自孟子,南宋陆九渊启其门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明朝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为心学开创了独立的学术流派。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认为只有发现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天理是公善、人欲即私恶,灭尽人欲然后循道而行即为存善。陆九渊首先提出心学,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王阳明的心学遵循孔孟以来的正统原儒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又融汇进佛家道家等诸家思想。

王阳明的心学没有简单地反对朱熹,他认为朱熹的大道是正确的,但次序和方法错误。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是理”“心外无物”等理论,是对朱熹学说的扬弃。

王阳明的心学把格物、天理、本心都打通融汇了,认为格物致知的“知”,一方面指知识,更重要的是心中的信念。而这个信念并非通过单纯的学习可以达到,只能在实践中领会,所以知行是一个过程。通过实践后形成的信念有多种,在实践过程中要挑选不违背社会准则的作为信念的内涵,即是致良知。这一个良知就是心的基础,是个人的准则,也是天理。

王阳明的“天理”指的是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心即理),“人欲”不是指人的基本欲望(衣食住行之类),而是指越出法律与道德边界的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因此,王阳明心学对“存天理,去人欲”的正确解释是: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更多的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对内心保持更多的觉知觉照: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去除内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王阳明心学能集儒家道德修养的大成,正因为王阳明能与时俱进,融汇佛家道家等诸家思想。

佛教禅宗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给了王阳明重要启发。禅宗认为真心自性本来是明的,具一切智慧、才能、福报,但人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等烦恼把它障碍住,所以不能显明。只要把这些烦恼去掉,本性智慧就显发出来,从而心明见自性真相。禅宗认为见性即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佛法叫作自性,即生起宇宙万物的根源。这个见到,是自己亲自见到,是自己实证的境界,佛法中叫作证悟。见性成佛是说证到这个真相的人就成佛,对所生的一切现象就没有障碍,得自在解脱境界。

王阳明受禅宗启发认识到朱熹的“致知在格物”的局限性。就像拿镜子照事物,只是在照上下功夫。如果镜子本身不清亮,再怎么照都是徒劳,所以,圣人首先应该“修心”,只有自己的内心明净了,才有可能照物。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个“天理”,也就是“良知”,存天理,去人欲,从而“致良知”。这与“见性成佛”有共通之处。

陆九渊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思想还没有跃出儒家之外,认为佛家、道家都是旁门左道。王阳明能完善发展心学,是因为王阳明对佛学认识很深,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不是单纯的儒学,而是儒学与禅宗水乳交融的产物。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个是知行合一;还有一个就是良知。王阳明认为人如果有良知,就可以判断善恶是非,向善去恶。而有了“良知”,再“知行合一”,就能知道“圣人之道,我心自足”。

王阳明实现了古人推崇的“穷理尽性”,王阳明心学是心智成熟的产物,也是使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二、王阳明心学在当代的重要价值

在当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受各种环境影响,存在着自私与奉献、贪婪与节制、懒惰与勤奋等相反的消极与积极的思想。有人不辨善恶、有人能辨却不能行,有人行而不坚,有人忽而行善、忽而从恶。王阳明的心学指出,人心决定人的价值倾向。人心向善、明善、行善即为善,知之行之即为善。善恶、成败的转换就在每个人当前的选择、当前的行动中。王阳明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指出人通过学习只能得到知识,通过实践才能“知行合一”,从而形成自己的坚定信念。这是王阳明能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学家、教育家、一代圣贤的根本。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使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但多彩的物质生活却让一些人忽视精神生活。有的人名利地位样样都有,依然贪得无厌,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物质享受,总是在寻找物质刺激。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精神生活空虚烦恼,以致醉生梦死、腐化堕落。要治愈这种“物质病”,就得把向外追逐物质的眼睛转回来,关注自己麻醉的心灵。王阳明心学是解决心病之学,是现代人需要的精神良药,是当代人所必备的精神食粮。

一些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指数要以获得物质财富的多少为尺度,但一个人活得幸不幸福,却只能由每个人的心灵去感受。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心灵处于不健康的麻醉状态,即使身为国王霸占了天下财富,也不会感到幸福,中外历史中贪得无厌而下场可悲的帝王数不胜数。有的人活得没有幸福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心灵修行的重要性。心灵是幸福的“感受器”,健康良好的心态是幸福的直接源泉。对心灵的修养机制无知,放任自己的心灵荒芜,无异亲手斩断自己与幸福之间的自然联系。

王阳明心学一方面使人们了解人生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对内心保持自觉,另一方面使人们明白要主动去除内心世界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王阳明心学提供修行的指南,是人们获得心灵健康的正确途径,是人们通往幸福人生的必经之路。

三、王阳明心学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优秀教材

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源泉、土壤、阳光。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处,圣人也只如此。”(《传习录》)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心学是难得的圣人价值观,王阳明心学创立后还以讲学的方式向世人传授自己的心学思想,成为影响巨大的教育家。中国之外,日本、新加坡等地,也都掀起了“阳明热”。众多外国学者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学推崇备至,认为是中国人成就自我乃至拯救世人的有效指南。有“日本经营之神”之称的稻盛和夫将王阳明视为精神偶像,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

王阳明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充满正能量,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积极的作用,可使一心崇尚物质享受的人重新获得健康的内心精神,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幸福。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要求我们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良心“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克制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同时王阳明的心学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重视道德践履,重视个体本身的优秀价值,对现代人个性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有强大的启发作用。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道德教育实践,与王阳明心学的价值观重在实践养成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建立。要提高现代公民道德素质,就要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的养成,就要为培育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要广泛培养一代人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及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都应加强王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贵州省贵阳市作为王阳明心学诞生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更要在各方面积极营造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正确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在街道社区的宣传栏上,在广播电视的道德讲堂上,在学校的教材教学中,都要以生动的形象广泛宣传王阳明心学的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血脉基因,具有活生生的本土源泉阳光气息。让优秀文化的价值观发挥独特优势,使广大群众自自然然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实在在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猜你喜欢

心学天理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担当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论新时代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维度
天理与国法:灾异谴告话语中的慎刑之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见心见行 知行合一 “中国蓝”新员工培训中的心学实践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
杨简心学的形成及其浙学精神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