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城市形象传播效果及传播策略刍议
2015-04-29史亮陈盛
史亮 陈盛
一、贵阳城市形象传播调查样本分析
(一)调查范围广。据lP地址显示,有来自包括北京、上海、广东、香港、台湾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乃至国外一些国家在内的省内外众多心系贵阳友人。
(二)人員数目多。数据显示《贵阳市城市形象调查问卷》共有5267次的点击和浏览,其中回收到有效问卷1094份。
(三)从年龄上看。被调查者以中青年为主,20-35岁占55.35%,35 50岁占32.85%。
(四)从学历上看。以大学学历为主,59.16%为大学本科,22.8%为大学专科,还有10.81%具备硕士以上学历。
(五)从职业上看。以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占总人数的75%以上。
(六)从地域上看。住在贵阳的本地人占56.08%,其余近45%为住在贵阳的外地人、住在外地的贵阳人以及住在外地的外地人。
二、贵阳城市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宣传口号处于“新旧交替”“位次混搭”阶段
“中国夏季会展名城”等新兴品牌树立尚需时日。从调查结果看,目前人们熟知的贵阳城市形象对外宣传口号除“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一枝独秀外,曾经的外宣口号“林城贵阳”“森林之城·魅力贵阳”仍有较大影响力。此外,“中国夏季会展名城”的知晓率只有21.85%。可以看出,目前贵阳城市形象对外宣传口号正处于“新旧交替”“位次混搭”阶段。
(二)“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传播普及率低
城市精神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是市民共同的精神价值和追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调查显示,44.92%的被访者知道“知行合一、协力争先”贵阳城市的具体表述,但缺乏深层次了解;仍有31.84%的被访者对贵阳城市精神一无所知。很直观地反映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传播普及率低。
(三)城市历史文化传播不力
一是“阳明文化”的传播推广不力。“阳明文化”在贵阳城市历史文化中占核心地位,贵阳的城市精神即汲取了“阳明文化”的精髓。但调查显示,31.29%的被访者完全不知道近年来贵阳市打造推出以“龙场悟道”为核心的“阳明文化”,还有52.97%的被访者表示“只是听说过,仅知道有这么回事”而已,对“阳明文化”缺乏深层次理解。
二是民族文化开发宣传刚刚起步。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省会城市,竟仍有21.16%的被访者认为贵阳是一座“神秘落后的多民族城市”。虽肯定了贵阳的多民族性,但落脚点是神秘落后,在很多人心中贵阳的民族文化仍显神秘1贵阳民族文化的传播多限于旅游纪念品等浅层次的推广,深度挖掘、传播不够,甚至一些本土的传统文化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
三是对贵阳重休闲、尚品质文化认知较浅。贵阳的生活节奏不是很快,既有多数大都市都具备的繁华喧嚣,又有多数大都市不具备的自然生态。但在被问及“贵阳是否是您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时,14.82%的人表示贵阳根本不是自己的选择;42.63%的人认为贵阳和其他城市没什么区别。这表明很多人只知晓贵阳的气候及旅游资源,对于贵阳休闲、品质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
(四)某些市民素质低下,归属感、自豪感不强
调查显示,有高达67.37%的被访者认为贵阳市民慵懒散漫,41.5%的人认为贵阳市民因循守旧,还有25.59%的被访者认为贵阳市民冷漠排外。据贵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计,在全市居住半年以上,户口不在本地的有86万人,占总人口的23.24%。这些流动的城市人口,虽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他们总有一种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感觉,加之中国人特有的“恋根情节”,都使得这些市民缺乏对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提高贵阳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城市形象宣传长效机制
建立城市形象宣传长效机制,不因领导和政策的变更而频繁改变,保持对外宣传口号的相对连续性、稳定性。具体来讲,除继续加大对“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以及“中国·贵阳避暑季”“中国·贵阳温泉季”宣传推广外,加大对“中国夏季会展名城”等对外宣传口号宣传推广;同时要加强对贵阳“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推广,不断优化贵阳城市形象。
(二)建立具有贵阳特色的文化脉络
一是加强对“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的宣传推广力度。学习借鉴北京城市精神的成功经验,邀请名嘴、大师解读贵阳城市精神,品读贵阳城市性格;在政府门户网站及国内各大知名网站开辟“贵阳城市精神”专栏,以新颖的形式及物质奖励为吸引,诚邀国内外网友建言献策,探讨如何宣传、践行贵阳城市精神;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要时时处处注意注入城市精神元素,特别在城市形象宣传片中要体现贵阳城市精神。
二是普及“阳明文化”,使之不断大众化。每年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等重量级人物参会,不断增强“国际阳明文化节”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使“阳明文化”真正成为贵阳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开设分论坛如“市民论坛”“社会组织论坛”等,吸纳市民大众、社会组织等参与进来,将“国际阳明文化节”从政府层面和学术层面不断延伸扩展,真正让大众体会到阳明文化的真谛。
三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发宣传本土民族文化。以“泉城五韵”为成功典型,陆续打造推出一批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线路:扬长避短,利用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及硬件优势,特别要利用好、发挥好贵阳大剧院、筑城广场的优势,着重推出诸如《多彩贵州风》等展示民族文化的精品节目,实现品牌宣传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努力将其打造成贵阳另一张城市形象宣传名片。
四是加大重生活、尚品质城市文化的宣传推介。如邀请名人或城市形象代言人制作电视专题片《某某带您品贵阳》。慢慢发现贵阳的精致、细腻、融洽、和谐,慢慢体味贵阳“吃…玩”等生活品质上的享受,慢慢品读贵阳淳厚而又时尚,热烈而又平和,世俗而又优雅的城市性格。
(三)树立“人人贵阳”意识
一是加大对“全国道德模范”李泽英等“贵阳楷模”的宣传报道力度。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对“绿丝带”志愿者服务、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的“最美中国人之无人售报摊”等极具贵阳特色的市民道德、市民行为的宣传报道,逐步改变外人对贵阳人慵懒散漫、冷漠排外、因循守旧等负面印象。
二是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市民学校等宣讲培训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市民参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宣传教育广度和频度,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到贵阳城市形象建设关系到每位市民的生活质量: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形象传播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道德意识,不断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是积极拓展市民参与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平台,建立健全市民参与制度,积极发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百姓一书记市长交流平台、网络评议制度、咨询委员会制度、公示制度、市民旁听人大制度等作用,架设市民参与城市形象传播的桥梁。
(四)发展配套产业,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实体支撑
紧紧围绕“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这个主旨,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互动。特别是注意在“爽”字上做足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爽爽贵阳”的内在潜质、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多方综合考查、系统评价、延伸發展具有“爽爽贵阳”内涵的特色产业,如围绕“气候凉爽”“空气清爽”“人民好爽”“风光爽眼”“文化爽心”“美酒佳肴爽口”等做好文章,打造“吃喝爽”“居住爽”“游玩爽”“出行爽”“兴业爽”的特色产业,打好“组合牌”,形成“叠加效应”。
(五)丰富宣传推介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推进城市形象传播
一是评选贵阳城市形象代言人。城市品牌形象代言人的评选是把物化的城市人格化的一个最直接有利的手段,如刘翔、姚明共担上海城市形象代言人。贵阳目前亟须寻找城市形象代言人。在代言人的选择上一要侧重于知名公众人士,最好是和贵阳联系较强的知名人士:二是在考虑到代言人名气和地位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代言人的形象和文化气质与贵阳城市形象保持一致:三要注意形象代言人要有好的口碑,在人们心中的亲近感强、好感度高。生长于贵阳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经纬、影视明星宁静、歌星何洁,以及歌曲《爽爽的贵阳》演唱者孙楠等,都可以考虑担当贵阳城市形象代言人。
二是拍摄具有贵阳特色、打得响、受公众喜爱的电影或电视剧。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将城市地标、城市风貌、市民形象、城市文化等有某一城市特色的事物,通过影视作品中的主旨、场景、对白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城市形象的目的。如电视剧《双城生活》,多次再现北京、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更将北京人的开朗、大气,上海人的细腻、委婉刻画得淋漓尽致,深深吸引了观众。贵阳市应推出一些可直接或间接反映贵阳城市形象的影视作品,也可积极支持和邀请有关部门来筑拍摄影视作品。
三是发挥动漫优势,助力城市形象传播。要借助“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永久落户贵阳这个平台,借力贵阳得天独厚的动漫优势,从贵阳历史文化、城市建设中取材,以动漫的形式展现出来。贵阳市可借鉴“九运会”动漫宣传片的成功经验,以城市吉祥物为主角,制作城市动漫形象宣传片。同时,可衍生设计一系列动漫产品如饰品、动漫游戏等,并逐渐实现市场化。这无疑将会对贵阳城市形象传播起到“奇兵”的作用,可大大提高贵阳城市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