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演奏教学中对音乐感知力的培养

2015-04-29关聪

北方音乐 2015年22期

【摘要】音乐感知力是钢琴教学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常常被忽视的内容。本文从提高听觉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重视基础理论学习、扩充知识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促进钢琴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对钢琴演奏艺术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音乐感知力;音乐听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诠释音乐

所谓感知力,顾名思义就是感觉与知觉的结合。感觉通过感官获得对声音、色彩、冷暖等的感觉。知觉就是人大脑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阐明的一种心理过程。而感知力就是知觉对感官刺激赋予意义进行认知的水平,取决于感官对认识的敏感程度,经验和知觉决定对刺激的判断。那么音乐感知力是什么呢?所谓音乐感知力,本人认为就是人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对所要诠释的音乐作品中:节奏、织体、和声、曲式、力度、速度、调性等变化的辨别能力。音乐感知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乐感”。

在现今的钢琴演奏中,过多的追求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一味的去追求怎样弹的“更快”、“更响”。忽略了演奏中对音乐的表现。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在钢琴演奏中懂得更多的去诠释音乐呢?这就引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这一问题。在钢琴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一直是一个困扰着大多数教师的问题。教师遇到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理解力、倾听力、反应能力、悟性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诠释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把培养“音乐感知力”放在首位。以音乐带动技术,做到音乐与技术共同发展,最终达到理解音乐,诠释音乐的目的。

一、提高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提高学生听觉的敏锐性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求学生去听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例如:歌剧、交响乐、室内乐、艺术歌曲等,多去听音乐会,多去听著名钢琴演奏家的音响资料。从中去感受,艺术家们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对声音色彩的诠释,对音乐意境的描绘,对音乐性格的刻画。以此去丰富脑中的声音形象。比如: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就可以在演奏之前多听听莫扎特的歌剧。因为莫扎特非常喜爱歌剧,所以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运用了很多歌剧的手法。随着丰富多彩的音响慢慢的在脑中积累,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倾听每个声音的不同,声音的变化,使学生具备辨别声音好坏的能力,提高音乐听觉的敏感度。

二、找出音乐语言的共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通过节奏、节拍、旋律、和声、速度、力度、强弱等手段表达人类内在的情感。这些手段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可以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组合形式。虽然我们无法计算出有多少表现手段可以去诠释音乐,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音乐表现手段上共同的规律。从节奏这一表现手段来看:律动鲜明,速度较快的作品可以表达热情洋溢、明朗欢快、激动紧张等情绪。速度较慢,节奏舒展的作品可以表达甜美如歌、亲切安详,也可以表达忧伤惆怅等情绪。从旋律这一表现手段来讲,旋律也有它的一般规律。比如:上行纯四度进行,好似鼓舞人们去抗争的音调(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行小二度进行,具有叹息、哀伤的音调,好似人在哭泣(例:李斯特《但丁幻想奏鸣曲》)。从力度这一表现手段讲:大量强有力的演奏可以表现气势恢宏、雄壮勇猛、激动悲愤等情绪。大量的弱奏可以表现哀伤忧郁、温暖平静、自然甜美的情绪。随着学生练习曲目量的增加,教师帮助学生逐渐的总结钢琴演奏表现手段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从理性认识逐渐转移到感性认识上,慢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重视基本理论课的学习

要弹好一首钢琴作品,离不开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众所周知,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除了上钢琴专业课外,还有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等基础理论课的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对演奏好一首钢琴作品至关重要。比如:要想弹奏好巴赫的赋格作品,就要在演奏作品之前,分析出赋格中的主题、对题、答题、在哪里,作品中是否出现了倒影、逆行、模进等创作手法。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作品后。再从理性过度到感性认识。例如:作品中模进的片段是否是音乐情感的递增。主题的密接合应片段是否是为了把作品的情感推向高潮的写作手法等等。总之,要把基础理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钢琴演奏中。从而对作品进行更好的、更科学的分析与诠释。

四、教育学生扩充知识量,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就要让学生增加知识含量。多去研究学习音符以外的知识信息。在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不着急去练习作品,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关于作品的相关信息。比如:搞清楚作品所处的年代、作品在作曲家创作生涯的哪个阶段、作曲家创作这首作品的背景等。来帮助诠释作品。例如:李斯特的《但丁幻想奏鸣曲》是李斯特在读完但丁《神曲》后有感,创作出的作品,那么学生在演奏这首作品之前,就要去读一读但丁《神曲》,了解《神曲》是一部诗体形式的巨著,诗中描写了历史中的许多人物,并对这些人物做出了评价。回过头再回到李斯特的作品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作品主题中,大量密集的八度和弦加之五个小节换一次踏板的和声共鸣,是为了描写地狱中恐怖、混乱的场面。总之,作曲家创作的每部作品,都倾注了满满的心血与情感,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做到从理性的理解到感性的认知,从而更加准确生动的诠释作品。

五、结语

总之,对“音乐感知力”的培养是钢琴演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中“技术”与“音乐”共同发展,真正理解钢琴演奏艺术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约瑟夫-迦特著,刁绍华,蒋长斌译.钢琴演奏技巧[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关聪(1988-),女,满族,黑龙江宁安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