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加利亚组曲》的演奏技法
2015-04-29李文瑜
【摘要】《保加利亚组曲》是由俄罗斯手风琴音乐家谢苗诺夫在1975年所创作的。组曲中的三首都是以极具特色的民族性舞曲所命名的,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学习和演奏经验在作品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性旋律;再现
一、作品简介
《保加利亚组曲》是谢苗诺夫的手风琴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全曲共三首,均以保加利亚自身充满特色的舞曲命名,作品曲调都很丰富,节奏相对自由,各具特色。
第一首《Daitschowo Horo》,Horo是保加利亚当地一种极具特色的古老的民间舞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作者在创作中加入了近现代的创作技法,将和声的反复变化与旋律进行紧密结合,把欢快热闹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首《Sevdana》,源于德国前奏曲结构的《Sevdana》舒缓柔美,更富有现代音乐的浪漫气息。调式上从第一段热情明朗的大调式转入带有浓郁忧伤气息的小调,节奏旋律也变得缓慢而悠长,让人们沉浸在一种悲伤又彷徨的气氛之中。
第三首《Gankino Horo》,虽然与第一首都是保加利亚地区的传统民族民间舞曲,但这一首在节奏旋律上变得更加紧密和不规律,大量切分节奏的使用使作品充满了神秘的感觉,速度和力度上也更加疯狂,将情绪推到一种沸腾的状态。
二、风箱的运用
风箱在手风琴中的运用决定着整部作品的音色。在《Daitschowo Horo》中,几乎每四个小节就会有一次力度上的变化,好似人们舞步的变化。而力度的变化就体现在对风箱的控制上。风箱在此时要更加平稳,尤其在力度转弱时小臂要将风箱托住,使音色弱而不松。练习时可分手单独感受两声部在几小节内的力度转化。
作品在第二首《Sevdana》旋律变得舒缓,这就要求风箱要更加平稳。这里的弱与第一乐章的弱是不同的,因此风箱上的控制也不一样。,不仅仅是声音上变小,还要轻。在演奏时可以与身体和呼吸结合在一起,风箱慢出,让风先进入,再慢慢的触键,体现出作品的忧伤和彷徨。
第三首《Gankino Horo》与第二首形成极大地反差,情绪上较之第一首要更加的热烈。抖风箱技巧也出现在了这首当中,虽然短暂却对气氛的烘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谱例1)。在演奏时要保持风箱紧度,同时尽量调整乐曲进行时第一拍是向外的,小臂和手掌要起到关键的作用。出风箱时找到斜下方的角度,而不是平出风箱,同时回风箱也要调整向斜上方回。风箱的开合尽量保持在小范围内,可使音色更加饱满。
谱例1:
三、变音器在作品中的使用
变音器的频繁转换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作者通过变音器的转换来表达舞曲旋律和情绪上的变化。本部作品中主要使用了全开放音色、小提琴音色、小风笛音色等。同时在演奏过程中在变音器切换时要尽量迅速并放轻,不要影响作品的进行,必要时可使用下颚变音器。
比如全开放音色是手风琴本身的音色,在作品的第一首结束处再现主题时两次出现全开的变音器(如谱例2)。作品在这对第一段进行再现,调性上也回归到A大调,全开的变音器使得调性更加明朗,同时把低声部柱式和弦与高声部双音的激烈音色完全展现,体现着舞曲欢快热闹的场面。
谱例2:
再如风琴的音色,在整部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第二首(如谱例3),风琴的音色与频繁的小调转换和低声部的持续保持音相结合,将纠结、彷徨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谱例3:
四、情绪的把握
这三首舞曲在节奏、旋律和调性和声上都各不相同,因此在作品所体现的情绪上也各具特色。
《Daitschowo Horo》采用的是9∕16的复合拍子,旋律配合柱式和弦伴奏的织体形态,在4小节的引子部分就直接地将人们欢快舞蹈的热闹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重复节奏中重音的反复体现,像是刻画着人们欢快的舞步。作品中强弱渐进是一大特点,它体现着情绪的变化。作品结尾处的延长音为下一乐章做出铺垫,情绪也从激动欢快逐渐平静下来。
《Sevdana》节奏上由9∕16拍变为相对抒情稳重的4∕4拍,左右手交替出现的分解和弦织体形态代替了大篇幅的有力的柱式和弦,为旋律的推动和情绪的发展做好铺垫。调式和声上也有之前热情奔放的A大调变为细腻柔美的b和声小调,让整个旋律的进行沉浸在一种相对忧郁的气氛中。乐句开始时p的力度一直持续在进行当中,瞬间将伤感的情绪营造出来。在第七八小节的渐强后的第九小节达到f,在情绪爆发出来后紧跟着给出了p的力度记号,由强转弱。在进入第二个乐段后,频繁的开始转调,同时右手连续的颤音进行对整个乐句渐强的进行提出了要求,推动者情绪进入悲愤的高点,最终在再现的乐段又回归到忧郁的情绪中。
第三首《Gankino Horo》 ,节奏上由舒缓忧郁的4∕4拍变为热情火辣的的11∕16拍,甚至比第一个乐章的更加欢快和热烈。作曲家通过单声部旋律配合分节和弦、单声部旋律配合柱式和弦这两种织体形态将作品中舞蹈画面的活泼、欢快、热烈形象的体现出来。因此情绪上要更加的激动和热烈,通过音乐展现舞曲的画面感。
《保加利亚组曲》的三个乐章各具特色,整部作品当中,谢苗诺夫运用清晰简洁的曲式结构,近现代的创作技法结合保加利亚民族舞曲特色,忠于原有风格的同时又为作品增添了新的因素和活力,在继承中发展出独特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陈一鸣:《手风琴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3]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李文瑜(199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淄博,学历:研究生,单位: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键盘器乐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