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乐舞《破阵乐》变迁考
2015-04-29石蕊
石蕊
【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音乐处于历史发展的巅峰时期,成就非凡,后来的文艺发展无不秉承了唐代的神韵,都能找到他们的渊源,所以唐代艺术最为推崇,尊称为“唐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宫廷音乐文化的兴盛。本文在管窥唐代宫廷乐整体概况的基础上,梳理唐代乐舞《破阵乐》变迁的过程。
【关键词】唐艺;破阵乐;变迁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整个唐朝时期音乐的是最为耀眼的,为学习者、研究者所倾注心血,因为它的发展汇集了三百年南北朝以来的音乐资源,因此在唐代成为光彩绚烂的音乐盛世。唐乐分为雅、俗、胡三类,其中,雅俗对立成为当时音乐常态。在官方音乐主事者的带领下,形成雅俗对立的局面。二者的主要区别,并非是音乐实质的差别,而是演出排场的迥异。比如:被官方大力推崇的《破阵乐》给予高度认可,赞誉,从建立王朝初期即开元皇帝三年前后,至晚唐唐懿宗咸通年间始终如初,被人们所传颂,经受到时间的考验,传播到周边各地,并充分汲取,变成当地的文化营养。它来源于唐初产生于民间的歌谣,关于秦王李世民的颂唱,却连绵不断,遍布各地,演绎丰富,发展空前,市民乐于谈及,这些呈现的特点都不是其他乐曲所能比的,在音乐社会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直到今天还十分具有探讨的价值。
一、《破阵乐》名称、创作及变迁
在被世人传颂的过程中发生了演化,也呈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名称,多达几十种,在有关的文献中都能找到,和其他的相比较而言,可谓详尽,但这些资料相互因袭者很多,音乐的描述也不够充分。从古至今,已有任二北、欧阳予倩、丘琼荪、王克芬、王小盾等学界大家均对此作出过研究,都想能清楚的它的来龙去脉,探究出如何分化出来的,以及分化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破阵乐》的最高成品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多人的付出,一步一步的丰富完善,最终蜕变成盛大的作品,成为时代经典。关于《破阵乐》的创作,古来共有三种说法。三种说法的相同点是都指出此曲与唐太宗有密切联系,都认为虽然此曲的作者已经不可考,但知识背景,可以明确确定为起于唐太宗征讨群雄之时,《新唐书》更指明为破刘武周之际,所以,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在战争取得胜利后为表达喜悦的产物,是歌功颂德的,并为统治者喜好。
唐太宗是在唐武德元年封为秦王的,在武德九年也就是贞观元年登基成为皇帝。追溯历史渊源在于曾经实力雄厚的割据势力为李世民痛击,秦王李世民与其手下大将宋金刚的一场大战。大战进展顺利,消灭了劲敌,小代价大胜利,得益于最高统帅的英明智慧,欣喜之情无疑演示出来,之后自然而然地流传开来,因此我们知道的是特定环境下,即使来自于普通士兵的军歌,也具有无限的威慑力,无穷的感染力。
二、《破阵乐》与燕乐
《破阵乐》最主要的性质,则是它用于朝会享燕之中,历程开始于贞观元年从那之后,不断地进行雕琢终成大器,经名人执教,气势恢宏,令人震感,思想表现的丰富而细腻,主题表现的格外鲜明而动人,观赏这样的艺术成品将会遐想翩翩。随后不断衍生除了各式各样的翻版,这些都是以燕乐依据的,逐渐形成一族,繁花似锦,有证可查的就很多:
(一)唐朝前期就可以找到出处,有“景云现,河水清”的著名祥瑞出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张文收因而创作了《景云河水清》,其中第三部名为“破阵乐》:贞观中,景云见,河水清。协律郎张文收采古《朱雁》之义,取名曰《燕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今元会第一奏者是。
(二)立部伎《破阵乐》形成与唐中期,有多部作品,其中有成于玄宗时期的《小破阵乐》等曲,正是完成于玄宗时期,由玄宗制定。跟这首曲子几乎相同。坐部伎也有多部,这其中也有记载。
(三)元代北文艺作品中多出有记载,但是发生了变异,此二首都是由歌者舞女在酒席间助兴,采用不同原来的形式进行,仅有声乐而没有舞蹈,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仍是丰富和发展,并以各种形式进行着。
在上述所提及到艺术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力量,那就是对于音乐性、音乐之美的需要,这种需求不管是感叹于秦王之威风,还是流传至其他教坊之后变得怡情悦耳,需求虽因人而异,但终究根植于人心。这也正是这首《破阵乐》的曲子能流传两百多年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任二北《教坊记笺订》,中华书局,1962年版。
[2]沈冬《唐代乐舞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