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阳大秧歌舞蹈的艺术特色
2015-04-29马晨
马晨
【摘要】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它与鲁北的"鼓子秧歌”、还有胶州的"胶州秧歌”一起称为三大秧歌,此中海阳秧歌的规模最大、角色也最多,最有名望。本文从起源、基本动作、表演形式、风格特色这几个方面介绍了海阳大秧歌舞蹈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海阳大秧歌;舞蹈;民俗
引言
海阳是山东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他们的地雷战术远近闻名,并且这个县早在1942年就己全部解放。在抗战期间,海阳大秧歌对于宣传抗日、歌颂军民团结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革命传统也一直鼓励着当地人民努力去战天斗地,并且改变农村旧时的面貌,而海阳秧歌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创新。同时,简单的风格,粗犷的风格,加强团结,伊犁秧歌的传统说,一直保存。海阳大秧歌是汉族民间舞蹈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是山东三大秧歌其中之一,并且也是民间社火中的相当重要的舞蹈部分,主要在山东半岛的南翼以及黄海之滨的海阳市一带比较流行。它的艺术形式包含了歌、舞以及戏并把他们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在海阳的十余处乡镇甚至是周边地区也都有大秧歌。海阳秧歌,海阳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广泛的群众和各种综合性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自我娱乐的艺术形式。海阳大秧歌有着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它的特点是既粗犷奔放又热烈欢快,同时还结合了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使之闻名遐迩。
一、起源
(一)出现时期
海阳秧歌最早出现于明朝初年。凤城镇建设村赵兵书法家用“赵谱书》记载:“二世祖昭(通)遗传(松尾)镇五高峰武略将军的命令。明洪熙一年(1425),一代又一代的同堂,给了‘七叶汉翔'金额,悬匾古丹,先生们命令伴随着士族的存在给他,乐舞生闻韶率和秧歌练习唱歌跳舞,愉快”。这是有关于海阳大秧歌的最早的记载,由此可见海阳凤城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类似海阳大秧歌的艺术形式。所以,海阳秧歌应该是起源于汉朝,开创于明,兴盛于大嵩卫城(也就是如今凤的城)。
(二)兴盛时期
海阳秧歌兴盛时期开始于清朝中期,十三年后,雍正把宋魏海阳县开设之后。丰城,海阳和老城区,依山傍水,海方便,是民间艺术的发展和海阳经济文化中心,这也使得民间艺术得以发展。民歌演唱了当地的传闻:“秧歌在农村进入城市后,先拜娘娘后看景色;正月农历十五不进城,不然就撵出城出城。“这表明,秧歌已成为重大节日的主要活动,丰城已经成为一个活跃的秧歌发展地。
(三)成熟时期
海阳大秧歌的日益发展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努力学习其他艺术活动的特长,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秧歌剧“陈老西劝子四川”的运行顺序:“比胡宫廷章曾在琼州,很爱舒美的旋律,并复制“运行”四川。教唱秧歌班”。因此,大约200年前,海阳一直在研究蜀地的歌舞。除此之外,海阳秧歌中的"乐大夫"可以分为"螳螂门"和"八卦门",意思是指他的舞蹈基本动作吸取了不同拳术套路最终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二、基本动作
海阳大秧歌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以后,慢慢地发展成了两个不同的形式风格。被称为"大架子秧歌"与"小架子秧歌"。"大架子秧歌"表现了海阳大秧歌的一些基本风格特点,它的优秀代表有颜明玉和王发而发展地主要在海阳东部和南部地区。"小架子秧歌"主要活动于海阳西北部地区,它使用唢呐、笙、笛等乐器以及一些打击乐。它很少使用舞蹈动作,主要是跑阵势,通常称之为"跑秧歌"。其舞步是“一步三段”,即,采取三个步骤,一步一步,秧歌队在街上阵列,主要是两条垂直线相互交叉的走一步三段”贯穿始终。
三、表演形式
海阳秧歌的演出是非常独特的,而且内容非常丰富,捕鱼,狩猎,农耕,医生,小贩卖家的表现,铟和漏锯缸,艺人卖艺,玩戏剧故事,民间传说,粉墨浓妆,敲击伴奏,立柱脚拍,在街上狂欢跳舞。表演的形势又分为大场子和小场子:大场子指的是群舞,主要以欢乐和激昂的情绪为主题;小场子多为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且其质朴优美,耍逗有致,情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
四、风格特色
(一)特点
一个是一个巨大的舞蹈团队,歌曲和舞蹈舞蹈。二是结构严谨,礼仪。三是舞蹈是纯粹的舞蹈,唱歌是有趣的。四是一个即兴的舞蹈,各种各样的团结。五是去数组变量,数组聪明。六是纯音乐,节奏适中。根据这些特点,海阳秧歌形成了形式、内容都特别丰富的汉族民间舞蹈艺术。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也是人们庆祝的一顿丰盛的“大餐”。在蓬勃发展的胶东,在这片土地上的海阳秧歌,以经蓬勃发展。
(二)组成
海阳秧歌的队伍主要是由”执事、乐队、舞队”三部分组成,排在最前列的部分一般是执事部分,分别由三眼铳、彩旗、香盘和大锣组成。而乐大夫则是舞队的指挥,左手抱着伞,右手拿着甩子,关于他的身份,民间也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一看场佬,反穿皮袄其实是为了御寒,用手抱雨伞则是有祈求风调雨顺的意思;也有的人说只是一个过路的大夫,用手执拿马甩是为了消病去邪。花鼓一般由十六至二十四个男青年组成,一般为武生扮相,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为秧歌队开路和打场,单手击鼓,左手虽持鼓槌但是并不击鼓,只随节奏相应地做一些动作。
海阳秧歌舞蹈音乐的锣和鼓歌两部分,主要以锣鼓伴奏。打击乐由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组成。歌曲主要是民间小调,代表作品有《大夫调》《跑四川》等,可以选择笛子、笙、二胡等乐器伴奏。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海阳大秧歌的形式与内容都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依然不变,人们始终把看秧歌、演秧歌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过完年,只要秧歌锣鼓一响,大家伙儿都争先恐后前来观看,到处都挤满了人,”没有秧歌不叫年”,这变成了大家的一句口头禅。人们的追捧使得海阳秧歌的延续更加牢固,也使得海阳秧歌的发展经久不衰。多年来海阳大秧歌得到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活力。在1958,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对海阳秧歌的研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动了新的发展,使得海阳秧歌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登上一个更高的阶段。拍成了电影,从此海阳秧歌就成为了全省三个全国有名的秧歌。海阳秧歌的著称,也不只是这种艺术形式复兴的新阶段,同时它也为舞蹈工作者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海阳大秧歌 .海阳市旅游局[引用日期2015-11-07]
[2]李先国.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海派秧歌的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何庆和.略论海派秧歌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创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