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古筝教学方法初探
2015-04-29卢相谕
【摘要】近年来,古筝爱好者与日俱增,对这个古老又传统的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古筝热”。本文主要从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举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乐感和文化底蕴这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从而来提高中小学古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筝教学;兴趣;教法;乐感
古筝,这个古老而又传统乐器,以儒雅的外表和优美的声音吸引着人们。学习古筝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意志力,还能够陶冶性情和培养审美能力。
古筝受到了许多中小学生和成年人的青睐,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学习古筝的队伍中来。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教师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在古筝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方法技巧的言传身教、学生艺术美感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提高至关重要,这几个方面是古筝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是敲门砖。我认为,任何科目的学习,兴趣是块敲门砖。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吸引学生主动求知和探索。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刚开始学习古筝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对这个乐器产生好奇心理,这个时候就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中小学生心理、智力发育还不成熟,理解能力欠缺,所以教师最好选用结构简单、句式短小的乐曲进行教学。这类乐曲对训练学生的弹奏基本功和视唱练耳能力有显著效果。这些旋律优美、格调清晰、短小精悍又带一定技巧性的乐曲容易操作,可以让学生轻易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能由最初的好奇到逐渐产生爱好之情。
(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古筝课堂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一对一是一个教师教一个学生,是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而一对多是一个教师教多个学生,则是集体教学。两种教学模式都各有优点,但要注意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因性格和能力水平的不同,接受能力自然不同,因而老师应根据不同个体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方法上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了。
(三)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现场观摩和参加艺术实践来增添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例如带学生去观看名家的演奏会、观看古筝比赛等,让学生一睹别人的风采,感受这种儒雅的艺术氛围。也可以通过举办小型的演奏会、技能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中去。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更能锻炼心理素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表扬学生的长处,鼓励她继续发扬优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增加自信,从而由衷地对这个科目产生热爱之情。
二、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在古筝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教学方法。下面我来介绍两种常见的古筝课堂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被老师们广泛应用。它与所学知识和人生阅历有关。教师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乐曲从而有方法、带目的性地启发学生。例如教师通过对乐曲形象的讲解和分析,结合音像等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风格和内涵,引导学生能自己思考问题,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演奏,从而表达作品的艺术美。
古筝分为多种流派,一般都是按照不同的地区和风格划分。受当地经济、政治、语言、民俗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贴近真实生活的例子来讲解,让学生更好理解乐曲内涵。例如教授云南乐曲时应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和一些有趣实例进行讲解,给学生观看一些当地习俗的视频等等。
(二)示范式教学法
示范式教学法是教师利用动作、语言及实物展示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具有直观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在器乐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古筝演奏的艺术是抽象的。如何在教学中,把抽象的艺术变形象具体化,教师的示范很重要。乐曲中的音色、节奏、力度、速度都跟音乐形象有着密切关系,不得一丝偏颇。教师在示范乐曲时,要将讲解与示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在初期的指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保证学生手型和姿势正确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其的弹奏才能。
三、乐感的培养
乐感在古筝的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它是一种音乐的感知能力。体会乐曲风格、调式、韵味及弹奏技巧,都要靠乐感来完成。演奏者音乐表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他们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如果没有良好的乐感支撑,那优美的演奏便是天荒夜谈!教师在课堂上要教授学生学会欣赏乐曲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把视听享受与音乐欣赏能力相结合。例如让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对作品进行分析等等。
四、文化底蕴的培养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作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常识,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通过对相关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为更好地演奏作品、表达作品的意境作铺垫。
例如在学习《秦桑曲》时,教师可以加入唐代诗人李白在《思春》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乐曲凄婉的旋律和哀婉的情感,对乐曲的演奏会更上一个台阶。又如在筝曲《彝族舞曲》中,作者王惠然于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音调编写。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月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乐曲开始部分刻画了恬静朦胧的山寨夜景,描绘了姑娘们轻逸俏皮又略带羞涩的舞姿,中间高潮段落描绘青年们纵情热舞的欢乐场景,热烈欢快,最后又以恬静的夜色结束音乐,整首曲子段落分明,情感表达丰富。若学生能分段理解乐曲情境,那对弹奏可是如虎添翼,使乐曲生动形象,悦耳动人,犹如身临其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古筝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乐曲的弹奏技巧,还应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见识,深入理解和感知古筝艺术的内涵和韵味。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把古筝学习和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实现演奏技巧与乐曲内涵的统一,这对提高古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羽.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M].华乐出版社,2003.
[2]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周耕.古筝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卢相谕(1988—)女,广东阳春人,专业:音乐教育。